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时文杂文 >> 阅读正文
[组图]2006,教育视角下的六桩文化事件
        ★★★
【字体:
2006,教育视角下的六桩文化事件
作者:杨桂青    阅读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9
弯曲、四肢干瘦,并且刚进来的时候基本都无法正常沟通,异常敏感暴躁,稍受刺激便大哭大闹、寻死觅活,甚至自残身体。深陷网络欲罢而不能的孩子,真实和虚幻,过去与未来,自我与社会,可能与不可能,也许已经没有分界点,怎一个“瘾”字了得。 
  如果怀着一个同情心去看他们,他们是在心灵空虚的时候想通过网络寻找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只是,他们和子尤不同,子尤把握住每一寸光阴,寻找到了一种对抗短暂生命的可能性,而他们却沉溺在虚幻之中,时光、身体、心灵,都被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所不在的网络俘获了。这些青少年在网络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才能,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向善,将会爆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团中央、文化部等部门联合推动的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变网瘾少年为网创少年等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当他们在人们的帮助下进行艰难地转变的时候,我们忍不住再次追问,是什么造成他们这般模样?除了人们一再声讨的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在逃避责任? 
  有一种文化在逃避责任。这并不是一种主流文化,而是一种亚文化。网瘾青少年所沉溺其中的网络聊天,网婚,血腥、暴力、色情、无限升级、带有赌博色彩的游戏,等等,不正是社会中一种轻浮文化的网络反照吗?网瘾青少年所消费、沉迷的正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而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系统并没有成功地引导他们去抗拒这种文化,不仅如此,教育的失败还会导致他们迅速滑向这种文化。当他们无法找到可以引领自己健康成长而又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时,就很容易被低俗文化吞噬。 
  社会各界为戒除网瘾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要忘记,网瘾戒除之后,应该拿什么去吸引他们?有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对青少年会有网络聊天、游戏那样的吸引力?我们现有的文化生产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国产动漫,长了胡子的童年梦想 
  8万分钟的国产动漫能为童年带来无尽想象吗?教育能挽救80岁的动漫创意不足吗? 
  

                                   画老头
  “老天忘了给我翅膀,于是我用幻想飞翔”,这是漫画家慕容引刀的作品《小狗刀刀》中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幻想是小狗刀刀的“翅膀”,也是漫画的“翅膀”、童年的“翅膀”。动漫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它最接近人的想象,最接近童年。 
  从1926年万氏兄弟的《大闹画室》开始,中国的国产动漫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阴。2006年是中国动漫界的多事之秋,“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于2006年4月在杭州召开,“北京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于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动画8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6年12月底在北京召开。人们不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动漫的发展,还把它和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健康成长联系起来,“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加强文化立法等内容已经写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动漫,这方世界留给童年的地盘上,不健康的“恶搞”、唯利是图的网络游戏带来了一片阴影,因而也为童年带来了酸涩的味道。但是,动漫作为象征着想象力和童心的一个图符,依旧是很多孩子的“翅膀”。 
  动漫会对人的成长起到多大的作用?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读者可以忘掉自己生活当中真正的朋友,却很难忘掉这些漫画作品当中给他的一些印象。”漫画家庞邦本这样说。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最近兴起的一种叫做“COSPLAY”的动漫表现形式,大概可以代表动漫形象的“群众基础”是多么深厚。它是对原本不存在或者说无法存在、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偶像化角色进行体会和学习,从而达到自身有所进步的目的,并且大多是对角色的喜爱无以复加,甚至自己化身为角色去满足内心的愿望。    动漫对人的成长影响如此之大,所以有些动漫专家才会担心有一天中国的孩子会说,孙悟空是日本的,花木兰是美国的,所有这些都不是中国的。这并非耸人听闻,因为日本人根据孙悟空的故事制作了动画片《龙珠》,美国人根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制作了动画片《花木兰》,这两部影片都已经风靡全球,知名度超过了同类国产作品。 
  日本漫画和美国漫画蜂拥而至,尤其是日本漫画,日本外务省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24亿日元“文化无偿援助”资金,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漫片,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占60%,欧美占29%,相形之下,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约为3.8亿人,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仅为0.0012秒,而在日本,这个数字为5分钟至8分钟。 
  我们不应忘记,体现出真正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动画作品,才能够和洋动漫抢夺青少年的眼球。 
  据国家工商总局对27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目前全国动漫制作机构达5473家,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截至2005年,全国有关动漫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达6.4万人,在校学生46.6万人。2006年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已经超过8万分钟,《小鲤鱼历险记》、《虹猫蓝兔七侠传》、《渴望蓝天》、《奇奇颗颗历险记》、《抗日小奇兵》、《三毛流浪记》、《围棋少年》、《大耳朵图图》、《天下掉下个猪八戒》、《天眼》、《东方神娃》、《精灵世纪》、《快乐东西》等一大批优秀国产动画片相继问世。但是,国产动画片总体质量普遍不高,想象力不丰富,创意不足,而且没有把握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并且没有突出它的中国特色。很多国产动画片仍旧在走着说教的老路,面孔令人生厌,像极了花白胡子的老头儿。 
  国产动漫产品的发展水平大概是和想象力水平成正比的。拿什么拯救国产想象力?中国的教育肩负着为动漫产业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同时需要动漫等艺术来补充它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的想象力。它能在不远的将来拯救国产动漫的想象力不足吗?
  “80后”,无限可能的一代 
  “80后”是个号称9000万的庞大群体他们是不断发展的一代,只有时间可以评判他们 
  子尤去世、“恶搞”、“红楼梦中人”选秀、戒除网瘾、动漫,还有略显冷落的“超女”,大概是2006年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一些文化事件。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影响了这些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反过来,这些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它们所影响的青少年被称为“80后”。2006年网上对“80后”的讨论,本身也是一个文化热点。 
  关于“80后”的讨论已经不新鲜了。追溯起来,“80后”最初引人注目,开端于韩寒、郭敬明等几个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偶像作家。他们一夜成名,颠覆了传统中国人的成长模式,也让“80后”这个概念开始广为人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渐渐脱离了这一单薄的内涵——这个号称9000万的庞大群体,覆盖了从学校到职场的所有年轻一族。他们个性鲜明、特立独行,其生活方式不仅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甚至与“70年代”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说,“80后”大学生既缺乏上世纪50年代大学生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上世纪60年代大学生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同样缺乏上世纪70年代大学生善于自省的精神。刘海洋用硫酸泼熊,马加爵的连环杀人案,让社会更加关注“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困惑…… 
  但是,随着一些特殊人物的出现,人们以前对“80后”的看法已经无法令人信服了。 
  一位是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个普通平凡的大三学生。2006年7月21日18时45分,为救两名落水儿童小明和小峰,李春华走完了22岁短暂的一生。大学3年,李春华上课永远是最认真的,笔记永远是班上最好的,到图书馆借书也是最多的。他所有的功课都是优秀和良好,他甚至还不会玩电子游戏。在生活上,李春华又是最节俭的,一个星期兼两三份家教。李春华家境贫寒,不仅从来没有申请过助学贷款,反而“资助灾区儿童,参加义务家教,帮助孤寡老人”。 
  另一位是施永辉,1980年出生的施永辉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博士研究生。23岁时开始独立承担小组规模的“973”研究项目。2006年3月,施永辉和实验小组成员第一个用大规模方法鉴定了棉花纤维发育中重要的生物因子,被称为“80后”科学新秀。 
  还有一位身患白血病,从2006年4月开始无偿去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支教的志愿者李华芬,她说:“我只想在活着的每一天做有意义的事情。” 
  谁更能代表“80后”?叛逆、犀利的韩寒?剽窃别人作品的郭敬明?“超级女声”李宇春?还是舍己救人的李春华?追求生命意义的李华芬?勇克科学难关的施永辉? 
  这或许是个不讨人喜欢的问题,北青网上一位署名为“墨痕”的网友说:“我就是我,不是任何人所替代的。成功并代表不了一代,我们不想去否定哪个,或者肯定哪个,我们活的是我们自己,与那些所谓的我们的代表无关,最好少把我们扯在一起。”虽然这位网友不喜欢“代表”,他的话还是“代表”了大部分“80后”的性格特点。 
  “80后”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这大概也是个伪问题,因为“80后”是不断发展的一代,他们正在步入社会,正在走上生活的舞台,我们还无法预见到他们会在国家、世界的发展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对无法言说的事情保持沉默。署名为“天使琪琪”的网友说:“在经历了年轻的狂妄,年少的无知后,社会教育了我们,现实改变了我们。任是70年代、80年代,还是未来的新一代,我们终将被社会塑造,所以我们不迷失,更不会放弃。”(记者 杨桂青)

上一页  [1] [2]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