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要点:
★ 大众的声音:2007年的教育应该是什么颜色?
★ 一个学生的心愿:2007,我还能继续考研吗?
★ 一个教师的心愿:请不要这样过分的要求老师
★ 一个教育专家的心愿:2007,拉响提高教师生活质量的红色警报
★ 一个校长的心愿:2007年,需要对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做出反省
大众的声音:2007年的教育应该是什么颜色?
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自然界的物种演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物竞天择。我们知道,自然环境变化多端,有天时地利,也有坎坷险阻,每一个物种为了自身的延续性,要么用自身的力量来保护或者改造生存环境,要么在自然环境中自生自灭。就如我们的教育,人们当然不希望它在坎坷险阻中消亡或者变异,特别是在天时和地利的机遇面前,人们就更渴望看到阳光的气色。
2006年之前的很多年月里,人们都说中国教育的形象一直是比较灰暗的,这种色调背后隐藏着的生存危机,早已被国人所觉察,偶尔一些艳丽色彩的点缀,也经不起阳光的照耀,国人对于中国教育前景的忧虑也因此溢于言表。如果说,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命脉,救护教育就是救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继而也救护了我们的灵魂。对于一个景象充满生机的国家,阳光教育应是民心所向。因为阳光是极多数生命的命脉所在,教育固然也是不例外的。
由于内外不良环境的众多因素,中国教育灰暗的角落分布广、埋藏深。其中灰暗程度尤其严重的角落有:教育经费流向、高考制度、高校收费标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城乡资源分配、校园学术风气等。国人期盼已久的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已经面世,能在短时内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改造工程,说明民心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抗的。那么,其他灰暗角落是否也能如民所愿,陆续得到改善呢?我们当察其言,观其色。
一个学生的心愿:2007,我还能继续考研吗?
“读书是穷苦孩子的唯一出路”,这一说法,在我的父母的教诲中自小便已深植我的大脑之中,再加上村里几个哥哥姐姐们考上大学后都有一份风光的工作,他们每次回农村的那种自豪感,更是在我的心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形象,也因此我从小便立志要“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像那些哥哥姐姐们一样走出大山。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一称之为真理性的话在应试教育中同样是真理。虽然应试教育剥夺了我的童年,也剥夺了我的睡眠,但在题海中迷失的我却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在高考前没日没夜的奋战了一年多后,我终于如愿的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这让我那幼小的心很是轻松,因为我终于实现了我“考上好大学”这一梦想,虽然这离终极目标“找好工作”还差一步,但毕竟这已是迈也出了关键的一步,而且以以前哥哥姐姐们的例子来说,有好大学就等于有好工作了。所以当得知我考入好大学后,我们村的人都为我庆祝,父母更是借钱为我的出色表现大排宴席了亲朋好友一番。那会儿,真的是好不热闹好不风光呀。
但是,当我进入大学后,当我拿着父母卖猪卖狗得来的血汗钱到大学报到后,才发觉,高学费的大学并不是天堂,当得知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也有不少还在待业时,我真的有点懵了。原来,“考上好大学”与“找个好工作”是有那么大的差距的,而且这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越发觉得遥不可及。本来以为进入大学之后可以轻松的放下担子的我,也因此丝毫不敢放松,为的是能对得起每年几千元的学费,对得起在家辛苦劳作的父母,更是为了在考上好大学之后能找个好工作。
眨眼,2007年到了,也是我毕业的时候到了,也是到我找工作的时候了。其实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找工作,学校在上学期已放松了管理,所以在半年前我们便开始了找工的历程。几经碰壁之后,才真正意识到社会是这么残酷,才知道工作原来是这么的难找。以前以为有个本科学历是了不起的人,而现在连做保姆的都可以招研究生了;以前以为自己所就读的这所重点一线大学在全国还是小有名气的好大学,现在才知道,人家北大的也一样出来卖猪肉搞陪聊;以前认为大学四年所投资的几万元学费可以在工作之后一两年挣回来,现在才知道本科生要求月薪1500元已是好高骛远了;以前以为大学学到知识对找工作会有很大的作用,现在才知道,找工作其实关系比知识重要得多……
在找工的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有同学拿钱去找关系去了,也有同学自降身价到农村去了,更有同学出卖色相嫁了个好婆家或娶了个好亲家,除此之外的,就是继续拿着“读书是唯一出路”这一教诲去考研,就像当初考大学一样继续读书。农村来的我,要我再回到农村去是不可能的了,初中毕业就不再学习的同学已做了村长,难道要我回去做他的下手?回农村,自己走出去的目标不能实现不说,那面子怎么放呀?回农村是不可能的了;读书时已让穷苦的家负债累累,因此拿钱走关系的门路也是走不通了;至于嫁个好婆家聚个好亲家这码事,离帅哥美女标准差十万八千里的我更是连做梦都不敢想。
那么,找不到好工作的我,是不是就只剩下唯一的一条出路——继续读书?说实在的,即使读书不用钱,16年的读书生活已让我够烦了,虽然自己的成绩在努力之下还不错,但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应试式的教育了。而且要我这个英语成绩不怎么好以后也不打算再学英语的人从新拿起心思来学这个无用的东西去考研,我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也没了这个能考上的信心。如果说单单是个人感受问题,也许我还能接受,因为十几年都撑过来了,考研读研这两三年再咬咬牙就过去了。但是,读研的学费呢?听说现在研究生的学费远比读本科时要高,这叫我那个一穷二白的家如何承受?更可况,现在读研的那么多,即使我辛苦考上了研究生而且家人也咬着牙关跟我一起熬到我研究生毕业了,到那时,研究生会不会也像今日的本科生一样,找不到好工作?……
我真的不想也不敢考研,我只想能有一份让我在城里生活的工作,即使是月薪一千也没问题,即使是做保姆也没关系。但我这工作能找到吗?我真的能不考研吗?希望07年有个好运气,让我不用考研。
一个教师的心愿:请不要这样过分的要求老师
社会的日益多元、时代的渐行渐远都对老师寄予了过多的期望。教师,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业,付出总是大于回报;教师,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每每提心吊胆,生怕有所闪失;教师,更是一个高消耗职业,不管怎么操劳永远难以满足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工作的期望。过高的期待、过重的责任、过份的要求每每让教师感觉喘不过气来,一不小心成了“终身为骂”的对象。
教师要做勇于行,敏于行的行者。
多元化的社会要求教育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教育用理想构筑圣地,可是教师却必须生活在人间。应试教育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笑看“分”云。素质教育可以喊得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就必须扎扎实实了,过硬的分数才是最好的声誉。分数由谁来抓?教师!在教师的身上系着学校的命运、学生的前途、家长的期望,在分数面前,谁敢说“不”?于是教师带着应试教育的镣铐,跳着素质教育的舞蹈。在单向的、线性的应试教育思维方式之下培养多元的、立体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就要有行者的魄力和闯劲。“考试是教育的法宝,分数才是硬道理”。为了保护“分数”,教师要主动积极的应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情况,冷静而执着跋涉和前行,凡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外在或者内在的因素,不管它存在的有理还是无理,都拿起金箍棒,一棍子打死。
安全是头等大事,学生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当然是教师。学生出走、交通安全、食物中毒、甚至风霜雨雪、楼道拥挤等等都可能让教师食不能咽、夜不能寢。
教师要做一个智者。
校长经常教导我们:一个学生的失败就是一个家庭的失败,这个家庭后面还关联着无数的家庭,“输不得也输不起啊。”这个失败的含义是什么?就是考试失败。于是就有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天然的璞玉必须经过锋利的刻刀打磨、雕琢,才能成器的,敲打雕磨之中璞玉一定会很痛苦的。教师教育学生也是这个道理,不知为何那么多人会不明白?
如今的教育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边是输不得也输不起的目标,一边是不愿意付出艰苦努力的的追求;一方面是分数压倒一切,一方面是学生如易碎的玻璃;一方面是安全重于第一的口号,一方面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事故;社会喊的是义务教育,免费教育,但教育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收费屡禁屡犯。教师为了生存在夹缝中挣扎,要修炼出化痛苦为幸福的心理能力,培育出化束缚为自由的精神本领,非是智者怎么能有这样的修为呢?
教师要作讷于言的忍者。
在分数排队、职称挂钩、按质论酬的考试面前;在为了分数,拚命的“压榨”学生来获取分数招来了各种骂名之时;在被指为学生高分低能的罪魁祸首之际;在付出了太多却遭遇家长的冷脸、校长的斥责、学生的嘀咕面前, 做孙子吧,做忍者吧。心态上还要学习老子“不争”
显然,今天的教师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它成了众目睽睽之下最难胜任的职业。全社会的人都在追求成功,可是社会岂能让每个人都是成功者呢?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要对教师要求太高。我们的教师也要有喘息的空间、快乐的生活,保护教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善待教师,是社会之福。
一个教育专家的心愿:2007,拉响提高教师生活质量的红色警报
2006年,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选了2006年中国教育界十大新闻。其中,《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感动社会 总书记回信倡导崇高职业道德》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教育界十大新闻之一。德艺双馨的孟二冬教授的早逝,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教师的生活质量的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了!
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表现在教师的生活是否有物质基础做保证。2007年的第一件喜事,就是教师要加工资了,这无疑对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地区之间的差异、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中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同一个地区,同一类学校的差异,使得教师的生存基础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异性的存在,直接结果就是教师的流动性增大,福利待遇优裕的学校集中了更多优秀的老师,同时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也进一步拉大了教师之间生存的物质基础的差距。
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次表现在教师生理和心理是否健康。生理上,目前的教师承担着过重的负担。一个班主任,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学生全部离开学校(一般晚上6点多种,如果是毕业年级,至少得到晚上8点之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生身上,甚至忙的时候,还得在家加班加点,根本谈不上娱乐、休闲。长期的疲劳和职业习惯,各种疾病过早地出现在教师身上。心理上,教师承担着学生升学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压力,学生、家长、社会的过高期望、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还有对正常工作的负面干扰和宣传,更加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最后还表现在教师职业带给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尽管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精神的追求,永远是一个高质量生活的社会人的理想境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和尊敬程度已经不能与过去相提并论;教师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之下,无暇顾及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新课程改革和各种培训使教师疲于应付。当精神追求成为水中月、雾中花时,教师职业,就仅仅成了教师谋生的一种手段。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有一只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状态的好坏;教师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孟二冬教授这样德艺双馨的教育者的英年早逝,无疑为社会、为教育界拉响了红色警报:关注教师生活质量!
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作为教师,要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工作,在工作中调整工作节奏和心态,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减压;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相对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第三政府要为教师提供提高生活质量的经济保障;第四,社会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最后,教育的问题,其根本在于教育体制。只有从根本上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制,才能彻底地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一个家长的心愿:2007年,学费降下来,消费明起来
在新的一年里,人们总是习惯的打算些什么。作为孩子的家长在这点上更是计划多多,而这里更多的是一些很朴实而又与孩子、家庭、父母息息相关的愿望。
一、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现在的孩子们上学,周围就像是布满了猎人的陷阱一样,到处是安全隐患。早晨出门有交通安全隐患,尽管有小黄帽戴在头上,可谁就能保证没有飞来横祸呢?看看过去的一年,有多少孩子死伤在上下学的路上,有多少孩子被无辜的夺去生命。为了孩子能安全上下学,多少家庭为此伤透脑筋,有的不得不把年迈的父母当作孩子上下学的保镖兼看护,还有些家庭专门为孩子的上下学问题雇佣保姆。
孩子在学校上学也有很多安全隐患,学校踩踏事故频频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屡屡暴光,在学校磕着碰着那就更不必说了,每年各学校的大小安全事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每天能看见孩子安然无恙的回到家里,这首先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所谓安全无小事,孩子的安全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一个孩子只是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百分之百。还是希望学校和老师把学生的安全多放在心上,毕竟孩子的安全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
二、 扎扎实实减负,认认真真落实
减负的口号喊的多少年了,孩子的书包越减越重,作业越减越多,在校时间越减越长。尤其是快到考试了,课业负担好象都变本加厉的来要孩子的时间、精力,这个也要考试,那个也要考试,这个分数重要,那个分数也不能放低。到底是家长在乎分数,还是老师在乎分数呢?我们的家长看孩子的成绩大多是通过分数,而领导考察教师的业绩也是通过分数,于是老师、家长一起把应试教育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可背后的那些“无形的手”才是真正的元凶啊。
补课的影子挥不去,斩不断。尽管大小文件的出台在挟制各种补课现象,可补课依旧盛行,从校园搬到校外,从课堂搬到家中,从平时搬到节假日,补声不断。老师忙着跑场子,学生忙着赶场子。补来补去为的是什么?老师的腰包鼓了,孩子的知识鼓了吗?
看见孩子每天在灯下奋战到深夜,家长心疼;看到孩子早晨不能睡到自然醒,家长心疼;看到孩子肩上的书包要把书包撑破,家长心疼,看见孩子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习题考卷,家长心疼……什么时候能让孩子感受一下轻松上学的滋味呢?这恐怕是所有孩子和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三、 需要更多鼓励,杜绝校园暴力
好孩子是在鼓励声中成长起来的,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确实不假,这个好不一定就是成绩好,它包括孩子各方面的素养、能力、意志、品质。优点是强化出来的,缺点也是强化出来的,这点是无疑的。老师在学校的工作很辛苦,家长理解。可家长更希望老师有一颗爱心,不要因为孩子的种种缺点就把孩子当出气筒,非打既骂,不是冷眼相对就是恶语相加,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每天再老师的谩骂和无视中度过的孩子,心里该有多大的阴影啊。
校园暴力时有发生,谁都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校园暴力的对象,不管施暴的是老师还是同学。家长更希望老师能够以德服人,希望孩子的老师都是身正为范的德育模范,不要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使用暴力的恶魔,甚至出现对学生别有用心的色魔。孩子的成长环境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使她变得纯净起来。
四,多一些人性化教育,培养自主独立的学生
现在的教育让学生很难有自己的个性及特点,这是我们国家教育存在的一大特点,但不是优点。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教育这个熔炉中逐渐把自己原有的一些锐气、灵气、勇气消磨怠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社会需要的是多种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超前这个时代而不是置后与她。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孩子到底能在大学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能让自己将来独立于社会。我们国家缺乏的是有用的人才,而这些有用的人才自然是出自于我们的学校教育。
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大环境中能够培养信心、勇气、文明、积极、乐观、感恩等意志品质,这些不仅仅来自教材的编排,更多的来自平时的点滴积累 。家长不希望孩子是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家庭、个人有责任感。人性化的教育应该更多的出现在孩子的周围,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五,学费降下来,消费明起来
2006年国家有许多针对学费的新政策出台,农村孩子减免学杂费用;大学要以培养成本核定学费标准等等,这些都是好消息。可实施起来是不是能够落实到位呢?这个还要拭目以待。孩子上学的费用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一项重要开支,甚至因为培养孩子的成本高而推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很多家庭因为养不起孩子而发弃生育二胎和推迟生育。可见孩子的教育费用确实是一个家庭很沉重的负担了。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家长就面临高额学费的问题,如果要选择较好的幼儿园那还得再多付一些费用。中小学虽然是义务教育,可仍然存在的乱收费、择校费等也让家长颇感头疼,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他们为城市建设付出了很多,可城市能给予他们的却很少,甚至还要从他们的身上再剥削一层,这对于那些农民工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希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跟多一些,尤其是基础教育,逐步改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为享受资源而付出更高的代价。“重点学校”“重点班”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的消失,不要让家长再为孩子的择校问题大伤脑筋、大掏腰包。让我们的教育也能够明明白白消费,让老百姓能够花少量的钱得到更多的教育。
一个校长的心愿:2007年,需要对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做出反省
2006年的中国教育无疑是在一场没有头绪的纷争中纠缠着一路磕磕绊绊走到07年的。
教授生活捉襟见肘,满腹牢骚埋怨,大众抱怨着学费的高昂难以负担,学生毕业失业就业难,杀猪卖肉,陪聊为业,我们的校长在想些什么?
一个大的城市没有学校是谈不上什么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的,所以好的学校,通常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而如何让这一文化象征体现出来实质的精神,校长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体制的改革一直在继续着,一个体制无论再完美,再周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这个体制也只能是躺在纸上的一些文字,没有创新思想和前瞻眼光的校长是不可能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让自己管理的学校持续完善的发展的。
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小范围的学校管理,而是对学生,对社会,对大众的服务上是否能够得到认可,而校长单纯作为一个管理者而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服务者,是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的,更不可能让学校在自己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下持续发展下去。
任何服务首先必须是以人为本 ,学校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发展的需要为主,以社会的需要为主,给教师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当今的学校管理者有多少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服务者来为大众,为师生,为社会服务的?
上千万的学校大门里面是拥挤杂乱的学生宿舍,几百万的观光电梯背后只能看到教师那微薄的薪水,几十亩的高尔夫球场旁边是那设备短缺的实验室,投资数千万,设计要使用百年的教学楼只用了区区13年,这时候作为一个管理者,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你们的管理规划是不是脱离了我们现实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是否需要你们所做的这些事情?
任何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事物都不可能被大众认可的。任何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教育思路都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校管理者都缺乏一种求真精神 ,在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更多的学校管理者象是一个企业家而不象是一个校长,只算计着学校的经济效益和开支比例,思考着如何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和如何吸引大众的关注,却没有想过怎么提高自己的教育影响力,怎么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来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所以现在很多的学校教育出的学生也只知道名利,只想着如何保障自己的个人利益。
一个学校管理者的思想只思考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是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的,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最先改革的,应该是直接管理学校的那些校长的管理思想。
求真,务实,创新,很多管理者都知道,但很多管理者都没有做到。
我们的校长需要对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做出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