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精品备课:说“屏”
        ★★★★
【字体:
精品备课:说“屏”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6

【学习导引】

在我国,屏风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已经不常用到,但是,它留在古诗文中的各种身影,却总是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屏”还有那些审美价值呢?请阅读《说“屏”》一文,会对“屏”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习目标】

1.字词的储备。

2.认识屏风,了解屏风,进一步了解屏风的深层文化意义。

3.通过学习,获得一些传统文化知识,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基础知识精讲】

课文全解

一、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

二、课文剖析

1.重点精讲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2~3段介绍在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种种好处:①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②屏风上面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对于室内安置屏风,文中只说“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下文又说从前女子的房中,有了屏风,“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其实我们不难体会到,放在室内和室外的屏风在材料和样式上会有所不同,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随后,文章由女子室内置屏,引出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将屏风分出不同类别。引用《牡丹亭》中的诗句说明了屏的含义,增加了文学色彩。

2.写法精讲

引用古诗句,增加文化品位。

作者作为一名古建筑专家,对于屏风的认识和研究可谓深矣。在作者眼中,屏风并非仅是一种隔断视线的屏障,而是具有某种深厚文化底蕴的物品。所以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的引用古人的诗句。从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到《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以至于“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均展现了古人对于屏风的某种文化品位。

3.难点精讲

文章是如何表现“屏”的文化品位的?

作者作为一名古建筑专家,对于屏风的认识和研究可谓深矣。但在作者的眼中,屏风并非仅是一种隔断视线的屏障,而是具有某种深厚文化底蕴的物品。因此,作者在介绍屏风时,并不是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用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屏风,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而是主要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风,并且经常使用一些古人的诗句,从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到《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以至于“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均展现了古人对于屏风的某种文化品位。

问题全解

为什么说现代的“屏”总勾不起作者的诗意?

作者在文中说到“屏风”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童年与家人纳凉时,也总要背诵唐人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然而近来的许多餐厅、宾馆中的屏风,却“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是什么呢?“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固然是造成“勾不起诗意”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使用”。

 

【学习方法指导】

对于本文的学习,应注意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把握。首先要了解文章中介绍的有关屏风的基本知识,尤其是要感悟到我们的先人擅长把屏风的功用和美感结合起来的高超审美技巧,其次要认识到古人正是通过屏风这种物件,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

 

【拓展训练】

陈从周简历:

1918年11月27日   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38~1942年       就读于之江大学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42~1949年       任杭州、上海等处高级中学、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育史、生

物学教员。

1950年             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并执教于圣约翰大学。

1951年             任教于之江大学建筑系,兼任苏南工业专门学校副教授。

1952年             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筹划组建建筑历史教研室。

1955年             任同济大学建筑历史教研组组长、副教授。

1978年             任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1985年             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

1989年             应聘为台湾《造园》季刊顾问,并获日本园林学会海外名誉会员

称号。

主要论著:

1.《徐志摩年谱》(1949年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1989。

2.《中国建筑史图集》,同济大学教材科出版,1953。

3.《漏窗》,同济大学教材科出版,1953。

4.《窗修集录》,同济大学教材科出版,1954。

5.《江浙砖刻选集》,北京朝华出版社,1956。

6.《苏州园林》,同济大学教材科出版,1956。

7.《园林谈丛》,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8.《书带集》,花城出版社,1982。

9.《扬州园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10.《说园》,同济大学教材科出版,1985。

11.《绍兴石桥》,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12.《中国名园》,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0。

13.《书边人语》,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

古代的屏风(汪莱茵)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扆(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ǔ)扆”“斧扆”“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后汉李尤的《屏风铭》有这样一段:“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邪,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它正确地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紫禁城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正中的宝座上,设有雕龙髹金大椅,椅后摆着雕龙髹金屏风。这样陈设,不仅可以御风,又能增加御座的庄重肃穆气氛。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

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陶或金属等其他材料做柱基。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帝王贵族们使用的屏风,用材尤其珍贵,做工精细,画面丰富多彩,瑰丽夺目。据史书记载,在西汉皇室的宫廷里,曾使用过璀璨斑斓的云母屏风、琉璃屏风和杂玉龟甲屏风等。《太平广记·奢侈·赵飞燕》称,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向以挥霍无度闻名于世,有一次臣下向她进献三十五种贡品,其中就包括云母屏风和琉璃屏风。后世还出现有珐琅屏风、象牙屏风等等。这些屏风价值连城,多为统治阶级专用的奢侈品。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在我国,屏风的使用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留存的实物甚少。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屏风,可说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屏风实物。这是一具彩绘漆插屏,木胎,长方形,通高62厘米。屏板长72厘米,宽58厘米,厚2.5厘米。屏板下安有两个承托的足座。屏面髹漆,一面红漆地上满绘浅绿色油彩,中心绘一谷纹圆璧,周围绘几何形方连纹,边缘髹黑漆地,朱绘菱形图案。另一面髹黑漆地,以红、绿、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和龙纹。但见一条游龙飞舞于长空之中,昂首张口,腾云遣雾,体态轻盈矫健,形象神奇生动,富有想像力和艺术魅力。绿色龙身,丹赤鳞和爪,边缘菱形图案呈朱红色,色调醒目鲜艳,画工技巧高超,落笔潇洒利落,刚柔结合,奔放有力。

马王堆一号汉基还出土了许多简册,其中第217简记载:“木五莱(彩)画并(屏)!风一,长五尺,高三尺。”简文所记的尺寸,可能是当时一般实用屏风的尺寸。汉代5尺约合现在公制1.2米左右。但出土的这架彩画漆屏风与该简文所述的尺寸不符,面积要小一些。

马王堆一号汉墓共出土了184件绚丽缤纷的漆器。就其胎骨质地来说,不外木、竹胎和夹纻胎两类。这具屏风的胎骨经鉴定为斫木,制作比较粗糙,可能是一件模拟死者生前使用过的实物的明器,专为陪葬而准备的。

经专家鉴定,马王堆一号汉基的年代,在汉文帝后元五年(前175)之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之前。死者可能是第二、三代軑(dài)侯的妻子,也可能是第一代軑侯的妻子。因此这架彩绘漆屏风,距今已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它的首次完整出土,为我国研究屏风史提供了稀有的实物资料。

是否有比西汉更早的屏风实物出土呢?现在有的学者认为近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黌譬墓出土的错金银虎噬鹿铜器座、错金银犀牛铜器座及错金银水牛铜器座,可能就是一架屏风的柱础。器座上都有銎,虎噬鹿器座为双銎,犀牛和水牛器座各为一銎。三个器座共有四个銎,銎上还残留有木榫,可惜出土时已看不到屏面的形状及其大小了,它可能就是一件围屏的柱础。当然,这一点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比起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屏风迟得多的模拟明器,则有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屏风架,以及河南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小型陶质屏风。

说起古代实用屏风,则要推1966年出土的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基的一架漆画屏风。这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八年(484)以前的作品,大部分已经朽毁了,所余五块屏板还比较完整。板高约八十厘米,还有四件浅灰色细砂石精雕的小柱础,每个高十六点五厘米。如果复原起来,可能是一具四尺屏风,其形状不同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插屏,而是可供一人使用的设置在床头的围屏。

紫禁城宫殿里每个殿堂上的宝座后面,几乎都设有屏风,如“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屏风”“乾隆牙雕山水人物染色围屏”“雕龙髹金屏风”等都是清代极为珍贵的工艺品。屏面上的纹饰更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有浮雕的云龙纹,有镶嵌和刺绣的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它们是我国古代屏风的精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手工艺的高度水平。

(选自《文史知识》1983年第6期)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