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读者最喜爱的100位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十)
        ★★★
【字体:
读者最喜爱的100位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十)
作者:未知    阅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2
张笑天  男,1939年11月13日生于黑龙江延寿县一个教育世家。祖籍山东昌邑县。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当过中学教员、机关干部。在县文化局从事过专业创作。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小说为主。1973年以后兼搞电影剧本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永宁碑》、《爱的葬礼》、《回来吧,罗兰》等。中篇小说四十多篇,其中《家务清官》、《公开的内参》等引起过较大争论和反响。《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发表过三十余部电影文学剧本。其中《佩剑将军》、《家务清官》、《她从雾中来》、《末代皇后》等受到好评。与人合作的《开国大典》获全国奖。
1989年评选电影五佳,获建国四十周年宁波杯最佳编剧称号。曾任中国作协吉林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张贤亮  男,江苏盱眙县人,1936年12月生于南京。1955年中学毕业至宁夏银川干部文化学校任教。1957年因在《延河》杂志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 9月获平反,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创作。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受家庭影响,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中学时代开始广泛接触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并尝试文学创作,曾写作发表了60余首诗歌。1979年重新执笔创作,先后发表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先后结集出版中短篇集《灵与肉》、《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第一部,包括《初吻》、《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篇)及中篇选集《张贤亮集》。其中《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分获1980年及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绿化树》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张欣  女,祖籍江苏,1954年生于北京。1969年参军,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中国作协会员,现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广州市作协副主席。
1978年开始发表小说,已结集出版小说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初次尝到寂寞》等。中篇小说《投入角色》、《永远的徘徊》获第三、五届十月文学奖,中篇小说《首席》获上海文学奖,中篇小说《绝非偶然》获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二等奖,中篇小说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并于1995年获庄重文学奖。中篇小说《伴你到黎明》、《岁月无敌》等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张一弓  男,1934年12月生于河南开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河南新野县。1950年于开封高中二年级肄业,相继在《河南大众报》、《河南日报》任记者、编辑近三十年,后到登封县基层工作三年。五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因短篇小说《母亲》受批判而辍笔二十年。1980年后重新发表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还著有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1982年加入中国作协,河南省文联专业作家。
郑义  男,1947年生于重庆,1966年于北京清华附中高中毕业,1968年到山西太行山区插队,六年后去吕梁山区煤矿当工人,1977年考入某大学中文系。197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枫》,即引起人们注意。之后,发表了不少中短篇小说。著有中篇小说《远村》、《老井》(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大奖,男主角由张艺谋扮演因此获最佳男演员奖)等。
周克芹   男,1936年9月生于四川简阳县石桥镇,祖辈务农。幼时在镇上福音堂小学读书,1948年入石桥中学读书。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后回乡务农、教书。1959年开始发表小说,《勿忘草》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山月不知心里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著有《石家兄妹》、《周克芹短篇小说集》、《二丫和落魄秀才》等。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四川分会副主席。
周立波  (1908—1979)男,原名绍仪。1929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先后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作家联盟,写作翻译了大量进步作品。1939年到延安,1944年到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晚年创作的《湘江一夜》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周梅森  男,1956年生于江苏扬州市。当过矿工、文学编辑。著有中篇小说集《庄严的毁灭》、《深沦的土地》、《国殇》、《大捷》,长篇小说《黑坟》、《神谕》、《重轭》、《沦陷》、《我本英雄》,另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随笔多篇。《军歌》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品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曾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作协江苏分会专业作家。
周而复  男,原名周祖式,笔名吴疑、荀寰等。原籍安徽旌德,1914年生于南京。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后创作诗和小说,合编《文学丛报》和《小说家》月刊。1938年大学毕业后在延安、重庆等地作文艺和编辑工作。1946年任新华社特派员赴华北、东北等地采访。同年去香港,主编《北方文丛》、编辑《小说》月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他的创作成就在小说方面,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以充沛的激情刻画了白求恩大夫崇高的形象,生动感人。代表作《上海的早晨》以改造民族工商业者为题材,塑造了各具个性的资本家形象,规模宏大,构思严谨,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还著有小说集《春荒》、《高原短曲》、《山谷里的春天》,中篇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长篇小说《燕宿崖》,以抗日为题村的六部系列长篇《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集《诺尔曼·白求恩断片》、《晋察冀行》,诗集《夜行集》,散文集《歼灭》、《北望楼杂文》、《怀念集》,评论集《新的起点》、《文学的探索》等。
朱自清  (1898—1948)男,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二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还写过优美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1925年八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1927年创作的《背影》、《荷塘月色》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九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时期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患胃病辞世。

(第十集完)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