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读者最喜爱的100位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六)
        ★★★
【字体:
读者最喜爱的100位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六)
作者:未知    阅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2
鲁彦周  男,1928年生于安徽巢县。1948年参加革命,1950年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在作协安徽分会任职。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剧本。其中《找红军》获儿童文学奖;《归来》获全国剧本一等奖;《天云山传奇》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的同名电影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和文汇最佳编剧奖。
路遥  男,1949年出生,1993年去世。陕西清涧人。代表作有《人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读者中,他的影响很大,这与他创作的城乡交叉地带题材及个人奋斗的故事有关。特别着重表现年轻人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他的作品以传统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单线索,重故事,情节上又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可以从他两部代表作的结尾上看出来。
陆文夫  (1928—2005.7.9)男,生于江苏泰兴县。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翌年随军渡江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工业组长等。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刊物,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长期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粉碎“四人帮”后平反。1978年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曾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第六届名誉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饮誉文坛的《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分获1978年、1980年、1983年、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美食家》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已出版了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围墙》、《陆文夫中篇小说选》、《美食家》,长篇小说《人之窝》,文论集《小说门外谈》等。
陆文夫作品主题积极、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特色鲜明,以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描绘了浓郁的姑苏色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马原  男,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当过农民、钳工。1982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西藏,任记者、编辑。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西海的无帆船》等。曾是先锋派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
茅盾  (1896—1981)男,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地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由母亲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首席评论家。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宣传部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七十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八十年代现代派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学承传是“积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获得现代知识的ABC而缴纳昂贵的“学费”。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现代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盾小说的意义正在这里。
莫言  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二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红树林》、《檀香刑》,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等。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是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金发婴儿》、《爆炸》、《欢乐》、《红蝗》、《筑路》、《雨中的河》、《流水》、《弃婴》、《猫事荟萃》、《玫瑰玫瑰香气扑鼻》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不少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时间在农村度过,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也成为他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丰富的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秦牧   男,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战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是他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尤以散文著称。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姐妹篇《语休采英》。
钱钟书  (1910.11.21—1998.12.19)男,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绦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琼瑶  女,原名陈喆,1938年出生于四川,后随家人来到台湾。琼瑶是言情小说界名家,著述颇丰,很多作品都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在华人读者中享有盛名。
茹志鹃   女,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十一岁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新时期以来,又发表10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还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