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读者最喜爱的100位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二)
        ★★★
【字体:
读者最喜爱的100位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二)
作者:未知    阅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2
陈染  女,1962年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半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曾在澳洲墨尔本英国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旅居生活和讲学。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独语人》、《在禁中守望》、《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风口》,以及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散文集《断片残简》等。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日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和评介。根据她的小说《与往事干杯》改编的同名电影,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陈染文集》1-4卷于1996年8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忠实  男,1942年出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现在陕西省作协任职,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谌容  女,1936年生于汉口,祖籍四川。幼年曾在成都、北京、重庆上学。1951年参加工作,1954年上大学,毕业后当过俄文翻译、音乐编辑和中学教员。1979年以后发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散淡的人》、《送上一束夜来香》、《懒得离婚》等。《人到中年》和《太子村的秘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到中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国内外反响强烈,获誉极高。另著有长篇小说《人到老年》等。
程乃珊  女,1946年生于上海,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小学五年级时重返上海继续求学。1964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教育学院英文专修科,毕业后在上海一所中学任英语教师十几年。1991年移民至香港。1979年发表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除创作小说散文外,还翻译了多部小说。著有长篇纪实小说《上海生死记》,中篇小说《女儿经》、《供春变色壶》等。多部小说被译成世界语、日语、英语、法语等文字出版。
池莉  女,1957年出生。曾做过知青,乡村小学教师,毕业于冶金医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散文集《老武汉》、《怎么爱你也不够》等。作品有英、法、德、日等译本。其中《烦恼人生》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有了快感你就喊》、《生活秀》、《看麦娘》及短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一夜盛开如玫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因《来来往往》被改编为电视剧而红遍国内。曾在《芳草》杂志社作编辑,现为湖北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迟子建  女,1964年生于黑龙江最北方的小村“北极”,曾在大兴安岭师专学习,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1983年开始小说创作,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热鸟》、《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旅行》、《白雪的墓园》、《白银那》、《逝川》、《朋友们来看雪吧》、《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迟子建影记》、《女人的手》及《迟子建文集》(四卷)等。短篇小说《亲亲土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现为黑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从维熙  男,笔名碧征、从缨。1933年生于河北玉田县代官屯。195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受到孙犁和屠格涅夫作品很深的影响。十九岁开始发表散文、小说和诗歌。1953年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54年任《北京日报》文艺编辑、记者。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始了长达21年的苦难生活。1979年平反后回京,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家出版社总编辑等职。著有小说散文集《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小说集《驿路折花》,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曾获全国第一、二、四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第十个弹孔》(改编成电影,获文化部1980年全国优秀故事片奖)、《杜鹃》、《泥泞》、《遗落在海滩的脚印》、《伞》、《燃烧的记忆》、《鹿回头》,纪实文学代表作有《走向混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北国草》、《断桥》、《鹿回头》、《裸雪》,以及《从维熙小说选》、《从维熙中篇小说集》、《从维熙文集》等。
他以丰硕的创作成就被编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从维熙作品题材多样,视野开阔,取材于农村新生活的作品,格调清新隽永。他所开拓的“大墙文学”作品,笔墨震撼人心,格调冷峻沉郁。
达理  系马大京、陈愉庆夫妇共用的笔名。
马大京,男,山东荣城人。1947年四月生于南京。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辽宁省师范大学学报、图书馆员,1980年调入大连市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协会员。
陈愉庆,女,浙江奉化人。1947年七月生于上海。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大连市建委宣传干事、《海燕》杂志小说编辑。1980年调入大连市文联任专业作家。曾为中国作协理事。
达理自1978年底开始创作,已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电影、电视、话剧剧本数百万字。其中《路障》、《除夕夜》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卖海蛎子的女人》、《无声的雨丝》、《“亚细亚”的故事》、《山顶有一片红云》、《眩惑》、《让我们荡起双浆》、《姑娘望着我》、《广厦》等分获省、市及各地文学期刊作品奖。话剧《仲夏的早晨》获辽宁省政府1980年戏剧创作一等奖。《爸爸,我一定回来》获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
邓刚  男,1945年七月生于辽宁大连市,祖籍山东牟平。13岁时父亲突然因“历史问题”进了劳改队,只好辍学进工厂干童工,先后干过钳工、焊工和质量检验员,著有本行专业技术书《气焊工具常见故障及检修》一部。因为生活十分困难,故常潜进海底暗焦捕捞海货糊口,无意中积累了一些奇特的创作素材。从小爱好文学,看书成瘾。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大读特读,自小到大从未间断,为此渐生写作之心。1979年在《海燕》四期发表第一篇小说《心里的鲜花》。1984年考入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学习,1986年毕业。著有长篇小说《白海参》、《曲里拐弯的故事》,中短篇小说集《迷人的海》、《龙兵过》等。《陈痛》、《迷人的海》、《龙兵过》分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邓友梅  男,笔名右枚、方文等。原籍山东平原县,1931年生于天津。少时上过四年小学,喜读书。1942年参加八路军,当交通员。翌年被精简,后被招工者骗往日本做苦工。1945年回国再度入伍,在新四军做通讯员、文工团员和见习记者,自学文化开始写作。1949年转业,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北京市文联创作员。1952年入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结业后深入基层生活。1956年发表成名作《在悬崖上》。1957年被打成右派,生活坎坷,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1976年重返文坛,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他的小说创作浸润着时代的风雨,着力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注重风俗画的描绘,文风刚健、明朗、醇郁。著有《我们的军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话说陶然亭》(获1979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寻访“画儿韩”》、《追赶队伍的女兵们》(获1979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那五》(获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烟壶》(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四海居”轶话》等一组体现独特风味和美学追求的民俗小说,为人所赞赏。还著有长篇小说《凉山月》、《邓友梅短篇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京城内外》、中篇小说集《烟壶》、中篇小说《“猎户星座”行动》、散文集《樱花·孔雀·葡萄》等。
他曾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派代表人物,主要成就表现在对老北京民俗的描写上,与陆文夫一北一南并为以小说写城市民俗的名家。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