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一种课堂,两种结果
          ★★★
【字体:
一种课堂,两种结果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山东省邹平县临池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7
    那天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室里书声琅琅,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户里闯了进来,读书声戛然而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它身上。“快读书,一只小鸟有什么好看的!”我大声地、甚至有些生气地说。
    “作者为什么说‘鸟儿们卖弄清脆的歌喉’呢?”我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应声,还有几个学生小声说话:“看,小麻雀停下了。”“它是飞累了吧!”恰在这时,那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原来,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没离开过那只小鸟。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灵机一动:我不能强硬地把他们拉回到课堂上来!小鸟也是教学资源,何不以此引导学生学课文呢!课文不也和小鸟有关吗!
    “小鸟为什么要飞到我们的语文课上啊?”我故作神秘地问道。
    “小鸟是来听课的。”调皮鬼王洋声音洪亮地说。
    他的回答引起同学们的哄笑,教室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接着又有几个同学附和道:“对,小鸟是来和我们学课文的!”
    “对,小鸟被同学们动情的读书声吸引了,它也不甘寂寞,要来和我们比一比谁的声音好听呢!”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随即答道。
    “老师,我要和小鸟一比高低!”“我也要比!”……
    就这样,小鸟的到来不但没有分散学生读书的精力,反而更强烈了。
    课后我对此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前后不同的处理产生的结果差别竟如此之大?是教学机智挽回了我的失误。我突然想到曾经听过的一节课,那堂课老师带领学生朗读《爱莲说》,设计了多种读法,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听听播音员的朗读录音,和播音员比一比,但打开课件时却没有声音,那位老师微笑着调侃:“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连播音员都不敢露面了!”结果学生的兴趣反倒更高了。
    是啊,教师尽管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或防止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新课改强调教师要注意课堂中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
    感谢那只小麻雀,是它让我懂得了教学机智的分量。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