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创设民主课堂 激发学生
        ★★★
【字体:
创设民主课堂 激发学生
作者:李志文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4

 

         创设民主课堂—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教学、民主、激发、潜能

 

语文是一门富有思想意义、充满人文精神、充分发挥人类智慧的学科。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如何创设民主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以前那种一言堂、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反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力求做到课堂充满民主气息,让学生学习变得灵活自如,兴致盎然,并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语文知识的视野。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了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兴趣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了兴趣,那么学习语文就不再是学习的精神负担了,而是一件乐事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为了贯彻上述指导方针,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和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不断变化教学程式。比如,有的课文我采用朗读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有的课文我采用问题讨论式,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阅读后讨论,促其愈辩愈明;有的课文我采用了表演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更深入体会课文深刻的内容并将内容形象化;有的课文则采取练习式,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组合成几组练习题,让学生自学自做自悟;有时,我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客观生活实际来进行阅读和写作等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乐趣。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提高分析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由于学生在上述几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学习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拘一格,允许和鼓励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使之殊途同归,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宇宙客观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在客观知识面前也会有所不知,从而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真诚、平等地直面学生,弘扬民主教风

 

    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建构和谐的课堂秩序,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法。我们经常说的一个成语是“爱屋及乌”,事实证明,学生爱自己的老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以有力的影响。有时,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不是对语文课本身,而是对教师深厚情感的迁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真挚的情感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值得学生信任,值得学生崇敬。当然,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在交往中和谐相处,教师与学生不仅要在人格上平等,而且在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也应该平等。在课堂上要弘扬民主的教风,让学生说自己所想说的,哪怕学生的观点与教师的“权威”相抵触。实际上学生的观点有时可以启发教师,弥补教师之不足,故《论语》有“起予此商也”之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不仅赢得学生的尊敬,还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一直坚决实行“民主课堂”这一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被激活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