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阅读教学 >> 文摘正文
不妨直面课堂“乱码”――《最后一课》教学片断
          ★★★
【字体:
不妨直面课堂“乱码”――《最后一课》教学片断
作者:未知    文摘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9
  不妨直面课堂“乱码”
   ――《最后一课》教学片断
  
   案例背景
   面对新课程,面对新教材,我们正努力花上十二分的力气去理解、去诠释,去揣摩新教法,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学习POWERPOINT、FLASH、。学习下载、学习链接,努力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以培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培养出一个全新的课堂。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一切为了新课程,为了新课程的一切。
   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践,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现象——课堂的“乱码”。什么叫“课堂乱码”?那就是所备的课一到课堂,便全部失效,所做的课件成了摆设!上《最后一课》第二教时,我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教学片断
   (这是《最后一课》第二教时,目标是分析文中两个人物形象,我制作了课件,其中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分析要从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入手来体会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他是一个“热爱教育教学但有时也不太敬业的、热爱祖国语言、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的乡村普通教师”形象。上完第一班课后,照例我上第二班的课。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接近尾声之时,时间已经不多。突然,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下。
   (我本能地想回避,这是个特爱提问的学生,而且总问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打乱我的教学计划,今天的课时间已经不多,我没理他,继续讲小弗郎士。)
   生:(再次地)老师,我有问题,有问题!
   (他的手举得很高,人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师:(为了不挫伤他的积极性)好的,请说。
   生:第22节中说“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为什么还要“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
   师:你的意思是说他既然如此伤心,那就走了算了,不用上这最后一课了,或者是干脆上到中途不上算了?
   生:是的。
   师:谁能帮助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生:他是个教师,上课是他的职责。
   生:都是最后一课了,还上它干什么?
   生:这说明他很坚强!
   师:很坚强?坚强的意思是指人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的坚定与不妥协!韩麦尔先生遇到困难了吗?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困难呢?
   生:前一自然段讲到他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所以他很伤心。他的困难是有关于告别的困难。
   师:你想说的是离别,对吗?这有什么困难?走了就走了。
   生:因为他热爱祖国语言,热爱家乡,现在家乡被敌人占领了,他又不能教法语了,所以他要伤心难过,又感到无能为力。
   师:嗯,因为热爱法语才有了让他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力量。同学们还从哪里看出了韩麦尔先生热爱法语?
   生:(边举手边嚷嚷)我知道,我知道。在20节,“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里用了“最美的”说明他是爱法语的。
   (刚想问,你认识法语吗,你认为它美不美。借此来说明“美”的国界性。不想……)
   生:老师,法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见过吗?
   (又一个冒失鬼!)
   师:老师也没见过,只知道它与英语差不多。
   生:(脱口而出)那可一点都不美!
   (他不喜欢英语)
   生:那是因为法语是他祖国的语言,笨!
   师;是啊,语言本身美不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自己国家的语言,如果要我们来说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那一定是……
   师生:汉语!(生有人说“中文”,有人说“汉语”,师板书“汉语”)
   师:是的,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语言,尤其在……
   生:(齐)亡了国的时候。
   师:因为……
   生:(齐)“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了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谁理解这句话?
   生:我想它的意思应该是,只要记住了自己国家的语言,就表明他们没忘了自己的国家。
   师:没有忘了他们还有复国的任务!
   生:记住自己国家的语言,就能利用同一种语言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师:说得对!记住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记住了自己的国家,就能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所以韩麦尔先生将语言比喻为“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谁能将刚才的讨论综合一下,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生:这句话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意思是只要记住了自己国家的语言,就能产生凝聚力、向心力,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就有复国的信心和力量。
   师:说得好!既联系了修辞又结合了表达的意思,就该这么赏析!那么对于现在的韩麦尔先生而言,他是亡了国了,他没忘记的是……
   生:自己国家的语言。(脱口而出)
   生:没忘记教学生。
   生:我觉得应该是不忘将这个道理告诉他的学生。
   师:告诉他面前的几十个学生!毛泽东曾说过“星星之火……
   生:可以燎原!(迫不及待地,有着答出问题的兴奋)
   师:这种爱国复国的信念要让它在下一代身上生根、发芽、开花,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生:达到了,小弗郎士不是从不爱法语到爱法语,从不爱学习怕老师到理解老师了吗?这就是韩麦尔先生的成功表现!
   师:那么,韩麦尔先生将功课坚持到底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把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把牢记法语的训诫教给学生!
   还有其他的理由让他坚持到底吗?请联系上下文来看一下。
   生:我还是要说他是个教师,他要尽职尽责地教完最后一课。
   生:不同意!他才不尽职尽责呢!19节不是说“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放你们一天的假吗?”这些句子表明他不尽职。
   生:这表明他已经忏悔了,认识到自己的不是了,所以这节课才要特别认真呀!
   师:这就是说,至少韩麦尔先生这节课在这最后一课上,一定要把它上得尽善尽美的了!
   (生点头默许)
   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这是“最后一课”,总要把它写完,否则不是有头无尾了吗?(众笑)
   师:请具体说说。
   生:课文以“最后一课”为题,而且前面我们学到,结尾部分刚好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是最能表现韩麦尔先生性格的部分,不能不写,所以,不管怎样,他必须坚持到底!
   师:那么你是从写作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样,有关于“为什么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总共有几条理由了?
   生:4条了。一是爱祖国、爱法语的思想情感给了他足够的勇气;二是他要表现自己在最后一课的尽职尽责;三是他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教给学生要牢记祖国语言的道理;四是小说表达中心的需要。
   师: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韩麦尔先生是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坚持上完最后一课的,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来读读24节至结尾的内容。“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开始!
   (生齐读)
   师:读完课文,有什么话想要说一说吗?
   生:“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这表明他内心十分激动,脸都白了。
   师:这是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生:从“‘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的语言描写中,说明了他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表示声音的延长。
   生:“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一句中“转”“拿”“使”“写”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生:“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中的动作代替了语言,真是无声胜有声!说明了他感情已经激动到了极点。
   生:头靠着墙壁,说明连力气都没有了。
   师:好一个“无声胜有声”!国家灭亡了,离别在即,深爱着的法语不能教了,深爱着的学生已经不需要自己来引导了,赶走侵略者的愿望的实现看来遥遥无期,国将不国,还能说什么?还有什么可以说的?还是走吧,走吧……只是我们要永别了……(生沉浸在当时的感受当中),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该散学了?
   生:老师,我还有问题!
   生:我也还有问题。
   师:真是抱歉,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先到这儿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在下课后与我单独交流,也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加以表达。现在的任务――吃饭!
   (这堂课我可是整整拖了二十分钟!)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完全“乱码”了的课。凡名家名篇可圈可点之处总是特别多,要落实的知识点也特别多。从理解情节到分析人物、品味语言,做完二三十张幻灯还觉得意犹未尽,生怕学生掌握不到位,知识落实有偏差。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本打算从语言、神态、动作几方面来揣摩体会他的爱国形象的,不想被小家伙冷不丁冒出来的问题搅得一团糟!课件是根本没法用了的,预设只能作为头脑中的“留档文件”加以贮存了。课堂“乱”了。要是不让他发表意见吧,会挫伤了他的积极性;让他发表吧,又怕时间有限,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这堂课我只是想试一试,试试做了一个“顺藤摸瓜”的游戏,让他说,让他争,让他“乱”。自己要做的只是稳住阵脚,顺势牵引。现在看来,效果还算不错!至少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能深入地思考问题了。积极质疑、积极探究,我以为这是一个好习惯。这习惯本身可不就是新课程实施的目标之一?放一放,不怕做不好!再从教学任务落实的情况来看,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我想学生心中一定已经非常清楚了,不一定非得一条一条的罗列呀!而且从最后部分的朗读来看,学生们是真正投入了自己的情感了的;第三,从这一课本身来看,正是学生的问题这个“纲”牵起了一个又一个“目”,称它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也不为过。第四,它所激发的信息远非如此,它不但影响并激发起了其他学生对这一课的其他的疑问,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这个老师随便怎么提问都没关系,不用害怕挨骂的!久而久之,质疑便会成为一种好习惯,好风气!那么,我们还何愁教不好语文、提高不了语文素养?
   另外,有一点还要提一提的是本课由于前面分析小弗郎士已花了一定的时间,所以本课整整拖了二十分钟的课,但是,除了极个别的学生之外,绝大部分学生竟“漠视”了自己的肚子。我想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但是课堂本身的趣味一定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当然,我这么说并非认为拖课就是好事,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一开始便试一试“顺藤摸瓜”是否会更好一些?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培养课堂的这种“乱”的气氛?
   何不直面课堂“乱码”?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