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主体性发展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
【字体:
主体性发展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作者:李树英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8

主体性发展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江初级中学  李树英

电话:075722321070      邮编:528333

 

主体性发展:是指在主体和客体的对应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就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运用自身的本质力量,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特性,即主体在实践、认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包括主观性、自主性和能动创造性。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完全依赖主体的感觉的主观性;二是指主体以理性思考为基础的主动性。

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主导下,以“实践、创新”为重点,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发展性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重点突出。

实施主体性发展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确立中学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评价的理念

中学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语文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中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语文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应建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中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具体地说,中学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应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加强与削弱方面对照表

加强的方面

削弱的方面

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

评价的甄别功能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评价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

对学生知道什么以及如何思考的评价

评价学生不知道什么

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与他人的比较(分等排序)

语文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仅关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仅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

使用多样化的手段

仅使用纸笔测验

评价主体多元化

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只有定量评价

二、建立中学语文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发展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这是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三个方面。

(一)情意发展过程

1、教学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

2、学习兴趣: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语文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3、自信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1、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2、学习方式:教师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是否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3、思维的发展:教师能否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初步反思的意识。

(三)因材施教

中学的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着不同的发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能够根据语文的特点,组织教学。有些问题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评价时还应关注:

1、尊重个性差异: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

三、深入开展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研究

1、注重对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以往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2、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同时教师在评价中学生语文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人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机制

    1打破唯“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主体性发展中学语文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自评要与奖惩脱钩。

3、打破仅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中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一转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新界定、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着这一目标去进行教学评价,才能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