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走进新课程,做好"主持人"
        ★★★★
【字体:
走进新课程,做好"主持人"
作者:于哥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2

走进新课程,做好"主持人"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美育

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镇中学(251907)于克巍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好的文学作品贵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无论是什么体裁,无论是哪种题材,无情就无吸引力。好的语文教师贵在独具魅力,或旁征博引,或声情并茂。无论你属于哪种类型,无论你是什么个性,没有激情就上不好语文课。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做好节目主持人!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让学生领悟文章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基于这些理念,为了做好"主持人",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入含情

 

朱自清先生的《春》似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又似一曲宛转悠扬的田园牧歌。它带着田野的清风,蘸着山间的绿意,蕴着江南的风情,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唱出了几多人间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这片真情?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导入课题时这样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记得吗?"待学生回答后,她又因势利导说:"现在我们就快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中的山、水、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关系。"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动,被教师含情脉脉的语言所陶醉。于是,良好的课堂心境形成了。学生必然被老师引着去领会《春》带给我们的自然美,从而上升到情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我在教《春》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柳絮的飞扬提醒我:春天来了;烂漫的花儿示意我:春天来了;小桥的流水告诉我:春天来了……翠径花台、蝴蝶莺啼、春风恣意,你们闻到春天的气息了吗?你们听到春天的脚步了吗?让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欣赏大自然的美,倾听大地的声音,感受生活的愉悦吧!"同学们在我的感染下,情不自禁、充满激情地读起课文来……

 

二、朗读传情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使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全方位的投入,容易让学生从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息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尤其是一些意境优美,文学性强,富有韵味的好作品,更要反复朗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想象、领悟、理解。从而使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作品中。我在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没有按部就班,从小序入手,分析苏轼作这首词的背景,继而分析整首词的思想内容。而是借助《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要求同学们伴随着音乐,反复吟诵,分角色朗诵。二十分钟后,学生的感情渐渐引发出来,我再有感情地范读一遍课文。不知不觉,月下词人思念亲人、感慨人生、祝愿朋友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沁入学生心田。他们随词人喜而喜,随词人乐而乐,随词人忧而忧……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这首词背下来了。因此,通过朗读,师生达到了高层次情感共鸣。

 

三、课堂逗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而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一位节目主持人而不是演员。这就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一切手段,设计各种层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积极地探究,从中张扬自己个性,展示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情感,感受主动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我在讲授贺敬之的歌剧《白毛女》时,大胆地与学生交换角色,让学生竟争上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学生们如鱼得水,尽情挥洒,施展才华。有的同学带来了VCD歌碟放映,有的同学展示从网上下载的图文并茂的资料,有几个同学干脆身体力行自编自演,几个回合下来同学们欢呼雀跃,高兴不已,原来语文课竟是这么有趣。

 

四、作文寓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小培养好的文风,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可是,现在中小学生写作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考试高分,编造假话,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千人一面。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启发他们观察美、感知美,拿起笔来表现美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辅导学生描写人物,要求他们抓住人物个性特征展示人物的精神境界。于是,我选择了他们最喜欢的数学老师,要求他们细心观察,从六个方面收集资料:1、外貌(老年人,瘦弱的脸上有深深的皱纹,额头光光的,几绺头发整齐地撇在右边,为此人们称他为"十五的月亮"2、衣饰(灰色夹克衫敞开着,上面蒙着一层粉笔灰);3、神情(常挂着和蔼的笑容);4、语言(典型的江西普通话);5、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6、与同学们相处和蔼。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数学老师在平凡的外表之下,平常的工作之中,蕴藏着可贵的敬业精神,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于是我便以"偶像"为话题,要求同学作文。通过这次引导,同学们对人物的刻画极有个性,学会了通过一些琐碎的小事表现深刻的主题,明白了只要留心,身边事情皆可入文的道理。从而鼓励他们写真话,抒发真实情感。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动之以情,从审美的角度,做好"主持人",领着学生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去品味美。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