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上 >> 八上二单元 >> 教案正文
《背影》教案设计18
        ★★★
【字体:
《背影》教案设计18
作者:未知    教案来源:人教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1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特征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 导语──这篇文章和一般文章有个很大的不同。一般文章要是写人,往往写人的肖像、神情和音容笑貌。这篇文章却不是这样。它没有写人的音容笑貌,只写了人的一个背影。可是,这篇写背影的文章,一发表,便立刻轰动了文坛。它发表于1925年,到现在××年了,××年来,一直备受推崇。为什么?它好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找出它独特的优点。

二 作者──生卒年代、出生地点及祖母和父亲的定居地点(扬州)。

三 背景──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含家庭遭遇)。

[绘制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的简图]

四 写作缘起──在北京读到父亲的来信,忆起当年浦口分别的情景。

五 理清课文的思路及层次。

本文写背影四次:第一次是开头点题(第1自然段),第二、三次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和车上分手(都在第6自然段),第四次是读父亲的来信(第7自然段)。那么第2──5四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安排这四个自然段?

经过引导,板书一个思路及层次提纲:

点题—悬念(第1自然段)

回忆浦口车站父子惜别(倒叙)

交代车站惜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凉气氛(第2、3自然段)

追叙上车时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为写背影作铺垫(第4、5自然段)

描述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第6自然段)

写别后思父,再现背影──照应开头(第7自然段)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