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反映生活在旧社会中小生产者的困顿状况以及父子惜别的深情;学习作者以情贯穿全文,围绕中心事件详略得当的写法;指导学生作仿写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学士以“送别”为题材写了许多诗文:
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纤细柔情,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豪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别,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的惜别……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背影》,那么作者写的是谁与谁的分别呢?
二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通过查字典、议论、点拨解决若干字词在本文中的读音和意义,然后要求学生思考──本文中主要写了几个人?主要事件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背影”二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写人一般是写外表,本文为什么却偏要写背影?
本文是什么东西打动了你的心,激起了你的感情波澜?
除这些问题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加以收集、整理。
第二课时
一 针对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依次引导、组织学生回答、补充或争论,教师或点拨或归纳。明其要点。
二 仿《背影》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从人、事、情三方面入手,“人”是记叙的中心,“事”是表现人的精神面貌,“情”是贯串全文的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