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写作素材 >> 阅读正文
《做人与作文》笃行篇--美文欣赏
          ★★★
【字体:
《做人与作文》笃行篇--美文欣赏
作者:佚名    阅读来源:新浪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6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佚 名

  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绿如茵的草地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壮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于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于成为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于摘得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举例子了——我无非是想用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句话吗?

  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把学习当作快乐

  张晓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已是千古名句。作为一个学生,他的使命就是读书。如果说读书是海,那么作文就是游泳;如果说读书是天,那么作文就是飞翔;如果读书是生命,作文就是走过的人生。

  那铃声的响起,号角的吹奏,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生活的迅速整顿,是自理能力提高的前提。丰富而又有营养的早餐过后,展示的是值日生的辛勤打扫。慢慢的,狭窄的小路上,空气清新的紫藤架下,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人影逐渐地消失了。我们迎来了每天必不可少的晨读。一阵阵爽朗的读书声,让人听着似鸟儿的鸣叫声,清脆悦耳。嘴巴动了半个小时,也该歇歇了。休息片刻,正餐也就一盆接着一盆端上来了。

  培根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在学习的海洋中,每天都在上演一部部经典戏剧,或许今天是武松打虎,明天可就是赤壁之战;或许今天还在讲述步枪的威力,明天就在讨论原子弹的出世。穿梭在三角几何中,更是摸不着头脑。简简单单的几条线,就能勾画出各种新鲜刺激的怪样。变色龙更是无从谈起,它以不同的身份横亘于方程中。有时忘了它,有时又一个劲的想要扔掉它。英语这家伙,更是千变万化,有些长得如同双胞胎,可是谁也不搭理谁,上辈子肯定是冤家。难道对它就只能死背吗?只有这个手段能对付它吗?ABCD……啊!不行。脑袋将要炸裂了……可它也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来了。睡前的Good night,电话中的Bye bye。我们非常需要它,它是我们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唯一有效手段,爱它吧,你会更爱自己。在

动物世界遨游,让你明白它们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珍贵,保护它们是多么重要。电与磁的出现,麻醉了我们,力与运动的交替,震撼了我们。它们之间好复杂,如同一包迷药,把我们给迷倒了。这一跤摔得好严重。能爬起来吗?谁也不知道。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教室里时刻有老师的身影。心中的不明白只能抛给老师,老师的耐心解答为我们解决了心中的疑问,我们心里好畅快,好自在。同学间的互助,也已成为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一旦被问题卡住,或有不解之处。就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得到了最终结果,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苦的,而且是快乐的。难题总会突如其来,解不出,抓破头皮,咬断手指,撕烂试卷,也于事无补。解得出,那是欢呼阵阵,那是爽呀!李大钊曾经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一天的听讲虽然令人累,但从中获得的知识却令人开心。

  自己的时间自己支配。晚自修就是黄金时期。教室外,除了路灯,漆黑一片。教学楼,却是灯火通明。无意间走过,听到的就只有脚步声。教室里,也只有笔的滑动声。

  学习了一天,也该休息了。铃声的再次响起,命令我们钻进被窝,进入甜甜的梦乡。一天又结束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渴望的是获得知识,付出点代价算什么?当然求知是艰苦,但当我们把用心血得来的知识用于为国家谋利时,岂不快乐吗?

  拒绝句号

  冯骥才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

长篇小说,在那上千页稿纸的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

  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进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化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我说的是这种句号。

  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的那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

  句号往往又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

  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因而,我害怕句号。

  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于神经质的警惕。警觉它、监视它、打击它和超越它。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和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

  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天才出于勤奋

  ——某校周一国旗下的讲话

  佚 名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雷,渺万里层云。

  俗话说:“笨鸟先飞”。意思是要不落后,就要比别人勤奋,就要比别人先行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恃天资聪颖,不肯“先飞”不肯勤奋学习,而又藐视“笨鸟”,这种思想和行为是极端错误的。“笨鸟先飞”是一种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表现。爱迪生就是发扬了“笨鸟先飞”的勤奋精神,才从一个智力平常的孩子成为大发明家的。但是,天赋好的“灵鸟”也要先飞,否则就有变成“笨鸟”的危险。方仲永4岁就能做诗,后来不再学习,才华渐渐消失,以至于从神童变为凡夫俗子,这不正是“灵鸟”变成“笨鸟”的例子吗?

  鲁迅先生说道:“伟大的事业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出现。”

  战国时期的一位谋士苏秦,他开始向诸侯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时,没被接受。他深感自己的学问不够,无法说服人,于是回家刻苦攻读,常常苦读到深夜。有时实在太累了,眼睛睁不开,他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痛醒了就继续读书。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能使学业和事业有所成就,嬉会使学业和事业遭到失败。勤学习、勤积累、勤思考、勤质疑就能使人达到析疑释惑、豁然开朗的境界。

  我们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发展中国这道跨世纪的方程,需要我们来求解。祖国需要我们早日成才,社会需要我们早日成才。“自古英才出于勤奋”,既然成才的航船需要以勤奋为风帆,就让我们扯起勤奋之帆,去乘风破浪吧!

  勤奋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勤奋是火,点燃理想之灯;勤奋是灯,照亮人生之路;勤奋是路,引导我们走向成才的明天!

  夜 读

  肖功勋

  对于识字的人来讲,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宁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夜读的滋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苦雨翁《夜读抄》令今人于夜读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当我抖落一身疲倦静静坐在斗室内的台灯下时,手捧一本书,独自和书交谈,将自己完全融入到那字字行行编织的全新世界中,情感和理智被百分之百地调动起来,思维也展示了充分的自由。此时,只有墙上的挂钟和心在聆听。

  夜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境。是寻求自己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

  夜读,是夜晚属于我的幸福。我极喜欢昏黄的灯光斜照在书面上泛起的暖意。夜能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读尤其能排挤人世间所有的噪声。此时,手拿一本书,忘掉白日那些烦心的电话,以及那些烦人的心事,统统忘掉。翻动书面,会带来哗啦啦的响声,阅读的快感在我翻开书页的那一瞬间开始启动,让自己进入一种清纯如水的境界。叶灵凤先生的《读书笔记•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看到前辈文人也如此沉迷于夜读之中,我仿佛找到了知音。

  也许是性格与气质使然,我所阅读的基本上都是文学作品,优美的文章使我乐不思蜀,悲戚的文章使我泪如雨下。阅读过程中的种种感悟仿佛夜里渐渐疯长的藤蔓。往往也会在夜读中爆发出一种创作的灵感,让思想和想象张开双翼,任意翱翔。

  人都是矛盾的动物,既想向别人敞开心扉,又害怕那种被别人看透后的尴尬。而书就是一颗颗心的成长史,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都是心的突围。从字里行间我寻到钥匙,开启貌似森严的大门,漫游在别人的后花园中,兴致盎然地猜那一个个悬于树上的灯谜。

  夜读也是一种情调。

  在春花飘香、春雨潇潇的晚上,静坐书房,聆听那窗外潺潺的春雨肆意打在花瓣上的声音,清凉浸透心房,手执一岫散文,追寻先哲的背影,或感伤,或叹息。在月明星稀的夏夜,取一卷小说,于静寂中领略人世间的大喜大悲,情感与心交融。在酷暑褪尽、有些凉意的秋夜,找来一本俄罗斯的著作,体验着“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鲁迅语),不知东方既晓也。“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文史藉十数要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取之,取而读之,这才得到了读书的兴味”(林语堂语)。在季节的氛围中,享受一种情调。也在夜读的情调中,为自己添加无限的智慧。这种情调真是人生的美好和快乐,是生命的光彩。

  夜里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对在寂寞的夜里读书的我来说,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一种特有的轻松。真的,夜读的滋味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

  夜读,实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未有天才之前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在北京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讲话

  鲁 迅

  我自己觉得我的讲话不能使诸君有益或者有趣,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什么事,但推托拖延得太长久了,所以终于不能不到这里来说几句。

  我看现在许多人对于文艺界的要求的呼声之中,要求天才的产生也可以算是很盛大的了,这显然可以反证两件事:一是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天才,二是大家对于现在的艺术的厌薄。天才究竟有没有?也许有着罢,然而我们和别人都没有见。倘使据了见闻,就可以说没有;不但天才,还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养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然而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举出几样来说:

  其一就是“整理国故”。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地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就现状而言,做事本来还随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我们和古董商人谈天,他自然总称赞他的古董如何好,然而他绝不痛骂画家、农夫、工匠等类,说是忘记了祖宗:他实在比许多国学家聪明得远。

  其一是“崇拜创作”。从表面上看来,似乎这和要求天才的步调很相合,其实不然。那精神中,很含有排斥外来思想,异域情调的分子,所以也就是可以使中国和世界潮流隔绝的。许多人对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奇的名字,已经听厌了,然而他们的著作,有什么译到中国来?眼光囚在一国里,听谈彼得和约翰就生厌,定须张三李四才行,于是创作家出来了,从实说,好的也离不了刺取点外国作品的技术和神情,文笔或者漂亮,思想往往赶不上翻译品,甚者还要加上些传统思想,使他适合于中国人的老脾气,而读者却已为他所牢笼了,于是眼界便渐渐的狭小,几乎要缩进旧圈套里去。作者和读者互相为因果,排斥异流,抬上国粹,那里会有天才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活不下去的。

  这样的风气的民众是灰尘,不是泥土,在他这里长不出好花和乔木来!

  还有一样是恶意的批评。大家的要求批评家的出现,也由来已久了,到目下就出了许多批评家。可惜他们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像批评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写出很高明的结论道,“唉,幼稚得很。中国要天才!”到后来,连并非批评家也这样叫喊了,他是听来的。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戕贼,也可以萎死的。我亲见几个作者,都被他们骂得寒噤了。那些作者大约自然不是天才,然而我的希望是便是常人也留着。

  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独有老衰和腐败,倒是无药可救的事!我以为幼稚的人,或者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说幼稚的话,只为自己要说而说,说出之后,至多到印出之后,自己的事就完了,对于无论打着什么旗子的批评,都可以置之不理的!

  就是在座的诸君,料来也十之九愿有天才的产生罢,然而情形是这样,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做土要扩大了精神,就是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业,就是能创作的自然是创作,否则翻译,介绍,欣赏,读,看,消闲都可以。以文艺来消闲,说来似乎有些可笑,但究竟较胜于戕贼他。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而且也有报酬,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人固然欣然地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地赏鉴,正不必花卉自身,这才心旷神怡的——假如当作泥土也有灵魂的话。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