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种回声
[美]渥•加德诺
你把自己的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愈多,你得到的也会愈多,你愈吝啬,就愈一无所有。
美好的发现者
我相信你听过这个小男孩的故事,他出于一时的气愤对他的母亲喊道他恨她。然后,也许是害怕惩罚,他就跑出房屋,走到山边,并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接着从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小孩有点吃惊,他跑回屋里对他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他。他母亲把他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位小孩照他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
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别人有的事情,你也会有。不论你是谁,也不论你在做什么,如果你寻找最好的方法,以便在人生各方面得到最好的收获,那么你就应该在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种情况时,寻找良好的一面,并且把它当作金科玉律,奉行不悖。
尊重他人
一个纽约商人把一枚一元的硬币丢进一个卖铅笔人的杯子里,匆忙踏进了地铁。他想了一下觉得不对,又跨出地铁,走到卖铅笔人那里从杯中取走几支铅笔。他抱歉地解释说,他在匆忙中忘记取走铅笔,希望这个人不要太介意。“毕竟,”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也有标价。”然后他赶下一班车走了。
几个月以后在某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员走向这个商人,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跑来找我,并告诉我,我是一位商人为止。”
一个人内在的才能到底有多少,答案着实令人惊讶。成功的第一步是知道自己的潜能,第二步是知道其他人的潜能。幸运的是,当我们认可自己的能力时,就容易认可其他人的能力。
你是一个卑劣的运动员
在绿湾比赛的练习期间,蓝伯第队的情况并不怎么顺利。蓝伯第挑出一位身材高大的后卫,因为他屡屡失误而必须退出场外,不得继续参加比赛。教练把后卫叫下来,很威严地训诫他:“孩子,你是一个卑劣的运动员。你没有阻挡对方,没有跟对方交锋,没有全力奋战。事实上,你今天已经全完了,快回去冲洗吧!”这位高大的后卫点点头,然后走进更多衣室。四十五分钟后蓝伯第走进来时,他看见高大的后卫坐在他的柜子前面,仍然穿着他的运动服,正静静地低头啜泣。
这位善于改变人性,富于同情心的教练,走到橄榄球运动员那里,手臂环绕在对方肩膀上。“孩子,”他说,“告诉你真情,你是一个卑劣的运动员。你没有阻挡对方,没有跟对方交锋,没有全力奋战。然而凭良心说,我应该告诉你,你自己的内在有一个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我正要紧紧地抱住你,直到你内在的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有机会出来,并且声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为止。”
这些话使杰瑞激动万分。事实上,他最后变成了橄榄球界的杰出人士之一,甚至最近荣获职业橄榄球界最近五十年杰出后卫的称号。
这就是蓝伯第的本事。他能见到他们内心一样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发挥内在美好的一面。结果,这些运动员连续三年为蓝伯第赢得
世界杯橄榄球冠军。助人的结果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精打采,而且皮包骨。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物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物。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他怀疑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最后,他终于看到答案了。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长的把物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在天堂的每一个人都在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为互相帮忙,结果帮助了自己。
这个启示很明白,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懂得说声“谢谢”
张时胜
那已经是蒸汽机时代的事了。
一个暴雨如注、雷电交加的夜晚,当蒸汽渡轮“埃尔金淑女号”撞上一艘满载木材的货轮并沉没之后,船上393名乘客全部掉入了密西根湖水之中,湖水刺骨寒冷。人们在惊慌地呼叫,焦急地等待着救援。一个名叫史宾塞的年轻大学生奋勇跳入湖水中,一次又一次地救出溺水的人。当他救出第十七个人之后,再也无法站起来了,他虚脱了。从此之后,他便在轮椅上艰难地度过自己的每一个漫长的日子。
沉船事件发生多年之后,一位记者在采访史宾塞的时候问:那天晚上之后,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史宾塞凄然回答:“17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在获救之后来向我说声‘谢谢’。”一个因奋力救人而导致终生残疾,不得不在轮椅中苦熬岁月的人,他最大的奢望仅仅只是能够听到那些被他救起的人向他说一声“谢谢”,然而,他却失望了!失望的心,也许有如那晚密西根湖水般的冰冷。记者望着他伤感的面容,愣愣地长久说不出一句话。
史宾塞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而把自己本来活蹦乱跳的生命禁锢在了轮椅上,在漫长难熬的岁月里,没有一个被救的人走进他的视野向他充满诚意地说声“谢谢”,这是人类文明的多么大的堕落啊!也许,哪怕只有一个人向他说声“谢谢”,他那颗破碎的心就能得到修复,他那颗冻僵了的心就能立刻复苏一点暖意。然而,没有,没有,17个人中谁也没有这样做!
记者凝望着轮椅上这个一天天走向苍老的高尚的生命,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眶。他慢慢地弯下腰去,深深地向他鞠躬:“我代表人类的良知,向你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史宾塞的脸上一阵剧烈的搐动,一股热流灌遍他的全身,激发着他想站立起来。有的资料记载:他从此站立了起来;有的史料上说:他听了那声“谢谢”之后,扶着轮椅慢慢地近乎站立了一会儿(那是他救人之后第一次站立起来),向记者深情地回以鞠躬并喃喃地说了声“谢谢”。无论怎样的记载,我们都可以这样说: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对于你来说并不困难,但它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当你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之后,请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要知道,这一声“谢谢”足可以温暖一颗冰冷了的心,甚至会让一个瘫痪了的生命重新获得站立的机会!当我们的社会真正地普及了说一声“谢谢”之际,我想,至少可以说明我们的文明程度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人生一课
佚 名
“巨象集团”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是一幢七十多层楼高的大厦。环绕大厦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绿地,在这寸土寸金之地更显出该集团与众不同的实力。
这天,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领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走进这个花园中,坐在长椅上。妇人好像很生气的样子,不停地和男孩说着什么。
距他们两人不远处,一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一把大剪刀在给园中成片的低矮灌木剪平蹿出来的枝条,剪过后的一排灌木都齐胸高,顶部齐刷刷的像一道绿色的围墙一样。
妇人突然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把手巾纸揉成一团,一甩手扔出去,正落在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一团手巾纸在翠绿的灌木上十分显眼。老人看了看妇人,妇人满不在乎地也看着他。老人没有说话,拿起那团纸扔到不远处盛放剪下枝条的一个筐子里。
老人拿起剪刀继续剪枝,不料妇人又将一团纸扔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男孩奇怪地问妇人,妇人对他摆手示意让他不要做声。
老人过去将这团纸也拿起来扔到筐子里,刚拾起剪刀,妇人扔过来的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
就这样,老人不厌其烦地拾了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始终没有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看到了吧!”妇人指了指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现在不好好上学,以后就跟面前的这个老园工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低贱的下等工作!”原来男孩学习成绩不好,妈妈生气地在教训他,面前剪枝的老人成了“活教材”。
老人也听到了妇人的话,就放下剪刀走过来:“夫人,这是集团的私家花园,好像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大厦里工作!”妇人高傲地说着,拿出一张证明卡冲老人一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突然问。妇人不情愿地递给老人自己的手机,一边仍不忘借机教导儿子:“你瞧这些穷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连只手机也没有。你今后可要长出息哟!”
老人打完一个电话将手机还给妇人。不一会儿,一个人急匆匆走过来,拱手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他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我马上按您吩咐的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妇人大吃一惊,她认识来的这个人,正是“巨象集团”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层人员。凭他的一句话就可以免去她的经理职务。
“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工那么毕恭毕敬呢?”她惊诧莫名,拉住他的手问道。
“什么?老园工?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
妇人颓然坐到椅子上。她这样级别的一个经理在这个集团里很少有见到总裁的机会。
老人走过来抚了抚那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礼仪让你如此美丽
佚 名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空,礼仪就如同夜空闪烁的繁星,为人生增添光芒与绚烂;如果说人生是浩瀚平坦的沙漠,礼仪就仿佛沙漠中珍贵的绿洲,为人生填充生机与活力;如果说人生是广博深邃的大海,礼仪就好似那随波而起的片片风帆,为人生添加灵动与智慧,礼仪使我们的人生如此美丽。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直到今天,仍引领着世界礼仪的潮流。礼仪是法宝,对个人、社会、国家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个人,礼仪彰显修养。
佛祖曾说,一滴水中看世界,一粒沙中窥天堂。而礼仪,就是彰显个人修养的一滴水,一粒沙。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人,无论走到那里,带给人们的都是轻柔的微风与明媚的阳光,融化人们心灵的坚冰,沟通人们心灵的平台。从言谈举止中,我们望穿的是一颗或阴暗或光明的心灵。修养,便自然地从礼仪中崭露出头角。
对社会,礼仪显示秩序。
中国自古便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公德,只有人人心中种植下礼仪的火种,社会方能安定有序。礼仪是乘公交车时一个“让座”的举动,是面对陌生面孔时发自心底的微笑,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温馨的祝福。社会只有让礼仪保驾护航,才能乘风破浪,达到秩序的殿堂。
对国家,礼仪尽显风范。
在前不久的东亚峰会上,“小泉借笔”的举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当中国总理把手中的笔递给小泉,时间便定格在这一历史的瞬间。一个小小的借笔之举,背后却尽显了一个大国的礼仪风范。它不仅仅显示了中国总理的人格魅力,更体现了一个正在加速发展的民族从礼仪中所透出的包容与风范。
礼仪,让我们的人生如此美丽。天空有了礼仪的闪烁而更加明媚,沙漠有了礼仪的绿洲而更有生机,大海有了礼仪的风帆而更加灵动,人生,也正是有了礼仪,才更加美丽。
谦虚礼貌,以礼待人,时刻铭记:礼仪让你如此美丽。
你让我让,文明风尚
韩婷婷
“你让我让,文明风尚”。这句话听了之后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既亲切又温暖的感觉。的确,现在的社会潮流发展变化得很快,许多人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被淘汰。在这个明争暗斗的社会里,到处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许多古老的道德传统被时代所颠覆,被潮流所冲淡。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原来许多人想的是怎样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而现在恰恰相反,许多人想的是怎样把好处留给自己,把困难让给别人。在这个冷漠的空间里,人们需要一些“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温暖,这样的社会才算得上是完美的。所以现在的人们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把一些古老的道德观念发扬光大,否则会造成许多悲剧。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有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北京密云。那是2004年的正月十五,在北京市密云县举办了一次花灯会,当时灯会在一座桥下的空地上举行,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花灯,便都往桥上挤。本来就不大的桥被人们挤得满满的,许多人被挤倒了,于是便被后面涌上来的人当成“肉垫”踩死了。当时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十分惊讶。同时我也想不通:难道一场花灯会比那么多人的性命还重要吗?当人们感觉到有人摔倒时为什么不是避让开或把人扶起来,而是直直地踩过去呢?如果当时能发扬出互助谦让的传统精神,悲剧还会发生吗?
而第二件事则发生在一个出租车上。那天一个叫晶晶的女孩晚上考完试坐出租车回家,可到了家门口,晶晶却因为2元钱和出租车司机吵了起来。他们越吵越凶,大动干戈,最后打起架来。那个出租车司机一气之下,竟然用手把晶晶给掐死了。这样一个花季的生命仅仅因为2元钱而凋谢了。如果他们都能够忍让一下,也许结果就截然不同了。这些问题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很值得我们深思。虽然这些事情的起因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情,但却说明了一个本质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太自私,不懂得为别人着想,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事也可以通过“让”来解决。有时候,“让”可以阻止一些大事故的发生。而有时候,可以通过一个人让不让来看清他的品格的好坏。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说明,和谐的社会离不开“让”字。所以请大家牢牢记住这句话:“你让我让,文明风尚!”
知礼更知理
佚 名
华夏文明从“蒹葭苍苍”中走出,从“岸芷汀兰”中蔓延,几世几代的思想灌溉,一个“礼”字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夺目的明珠。
礼,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感念中,在“父母在,不远游”的孝心中,在“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信约中……泱泱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养育了多少明礼守纪之人。
然而,当宋人高吟四书五经,北方蛮族正在虎视眈眈,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当清廷大兴宗族礼法,大洋之外正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国门大破,战火隆隆;当文革时期人们奉养着教条的言论,西方国家正以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发展着。
礼,带给了我们文化的鼎盛,也带来了历史的衰败。应不应该守礼,似乎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其实,礼也分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为上礼;“女子勤务以侍夫”,是为下礼。历史发展至今天,我们应做的,是知礼而更知理。
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陶潜,哪个不是深谙礼学的博学之士,然而他们更懂得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士不染泥中而引浊的道理;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一腔碧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秋瑾,哪个是市井鲁莽之徒,然而他们更懂得为国捐躯追求正义的道理。知礼而不拘泥于礼,如代父从征的木兰,如拦道而哭的阮籍,才是真正的明礼之人,才是“知礼而更知理”。
历史的进步需要创新,固守礼法的人不可能担当起这个任务,而无礼的人也不会在这条路上前进很远。中华礼仪之流蜿蜒着向我们流淌,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精华的汁水,摒弃腐儒的污垢,在“礼”的文化背景依托下,用“礼”包裹自己的心灵,用“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理”为帆,以“礼”为舵,做到知礼而更知理,这才是中华礼学的最佳体现。
让我们共同去寻求“知礼而更知理”的人生,就如同寻求那“在水一方”的伊人。
“明礼”是立身之本
耿海霞
荀子云:“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欲,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大意是说,礼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事立国之本。人生来都是有欲望的,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有追求,有追求而无限度就会造成争夺,有争夺就会造成混乱。礼的作用,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限度,使人们互相礼让,安分守纪,从而使社会和谐稳定。荀子的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礼治思想的代表,也是礼让思想最著名的言论之一。
古代沧桑的岁月为后人留下许多做人的道理,治世的名言。但生活中有人把明礼看成是区区小事,实在不敢恭维。《西游记》中猪八戒上前问路,见一村妇便道:“喂,胖妇人,前面这条路怎么走?”气得那妇人用扁担打他。孙悟空变作和尚上前施礼道:“这位大嫂,请问前面是什么去处?”这才得到了指点。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生活中少不了出门问路,公共场合少不了与别人打交道,学习和工作上少不了向人请教。有求于人,却不尊重别人,不讲“明礼”,自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有时还会引发矛盾,挑起争斗,两败俱伤呢。“明礼”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纽带,是通向友好的桥梁。
清代宰相张英和叶侍郎毗邻而居,二人同在京城为官。叶家修墙占了张家三尺地面,张老夫人为此修书一封,从桐城送到京城。张英作诗回答:“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
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信后立即令家丁将院墙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将院墙让出三尺。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如果两家都不相让,势必激发矛盾,两家结怨。现代社会,许多矛盾要通过法律解决,更多的是靠文明礼貌来调节。矛盾双方都讲文明礼貌,互相体谅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国家也就安定团结了。古语说:“诚于中而形于外。”讲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我们就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心灵美好的人,有修养的人。
列宁有一次从楼上遇到一位妇服务员端水上楼,女服务员准备让开,列宁说,你端着水,应该先过。一点小事反映了列宁能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育成了他光辉照人的美德。古人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由此来看,讲不讲文明礼貌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大问题。
如果上面讲的都还是一些小事,那么文明礼貌还涉及到民族的尊严问题,总该是大事了吧。李鸿章有一次出使俄国,在公众场合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嘲笑。吐一口痰,这事何其小,丢了自己的人格,也无所谓大,但丢了国格,损害了民族尊严,还能以小事视之吗?周恩来总理在外事交往中,用一言一行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在招待外宾时,惟恐疏忽失礼。有一次,服务员给外宾上菜比给总理上菜慢了一点,总理专门提醒说,应该给外宾先上。周总理对外宾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今天,人人讲文明礼貌,就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更加伟大,就能获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