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书评点击 >> 阅读正文
超越常规的想像--—读 《格兰姆计划》
          ★★★
【字体:
超越常规的想像--—读 《格兰姆计划》
作者:闵小伶    阅读来源:中安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4

  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法国长篇幻想小说《格兰姆计划》是继《哈利·波特》、《吸血鬼》等幻想小说之后又一轰动文坛的儿童文学力作。它虽然厚达500多页,但由于全书充满着出人意料的想像、惊险离奇的情节、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鲜活而生动的人物,它还具有吸引和“愉悦”当代少年读者的重要元素——网络游戏,只要开卷阅读,你就会被 它深深地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格兰姆计划》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中学生马吉德在竞赛中赢得了一台MC公司的超级电脑,酷爱网上冲浪的法语教师让·雨果帮助马吉德走进了奇妙的网络游戏世界。一天,一个从未见过的名为“格兰姆”的视频游戏同时出现在师生二人的电脑屏幕上。事实上,在这个新颖的游戏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邪恶的MC公司在格兰姆游戏中插入了令人产生幻觉的游戏背景,对所有玩家实行精神操纵,以达到倾销PP糖的目的。为确保公司安全并主宰“格兰姆游戏”,幕后老板奥维尔让人设计了一个“绝对安全智能系统”。但是由于系统出现混乱,发出摧毁MC公司的指令,奥维尔闻风丧胆,让雇佣的杀手以组织去瑞士“世界游乐公园”度假为名,将马吉德和他的伙伴绑架到MC公司总部,妄图找回那台误作为奖品的电脑。让·雨果和从MC公司叛逃出来的格兰姆游戏程序设计师闻讯前往营救……

  我想,即便你没有通读全书,这个故事梗概,已足以让你对本书的“可读性”有充分的感受:商业利益与阴谋、爱情与梦想、绑架与解救、叛逃与混乱、孩子气的老师与成长在混乱环境里的学生等等,本书几乎包含了好莱坞大片里所有保证票房的元素。像法国一些报刊上的书评所说:“精彩之处让人大呼过瘾,惊险之处让人冷汗阵阵。”“意想不到的情节,令人捧腹的人物对话……”

  但是我认为,真正导致《格兰姆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绝不仅仅在于它的情节紧张惊险——因为这种类型的影视、游戏作品多如牛毛,而在于聪明的作者找到了青少年当下最感兴趣的、最有吸引力的题材,以及刻画了一群鲜活的让小读者倍感亲切的人物形象。

  网络游戏,是时下少年人最热衷谈论的话题,是少年人最重要的业余生活之一。事实上,就我的观察和理解,如今,一个一点也不懂网络游戏、对网络游戏持排斥态度的父母,想要和一个10岁以上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成为好朋友,受到孩子的喜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格兰姆计划》的作者非常聪明地选取了一个网络游戏作为展开幻想的对象,通过它来演绎故事,表现人物,仅此一点,就足以吸引青少年读者了。更何况,作者对名为“格兰姆”的网络游戏展开了出人意料而寓意深刻的想像,不光对“格兰姆”游戏的情景、人物、武器、游戏规则、游戏任务等作了精心的设计,连其中的游戏bug都作了细致的描绘。

  此外,最富有创造性的是,作者采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成功地模糊了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让游戏中的人物娜塔莎——让·雨果设计的格兰姆——和她的随行小龙比比勒从虚构的游戏世界来到真实的现实世界,又让现实生活中的小女孩露露走进了虚构的游戏世界。这样的艺术想像和艺术处理,使得网络游戏不再是孤立于虚拟世界的单纯的游戏,而变成了主人公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参与、改变着主人公的真实生活:娜塔莎最终变成了真正的人,和让·雨果喜结连理;身患绝症的露露成了游戏里的一个角色,获得了永生。尤为有趣的是,不管是来自虚拟世界里的角色,还是来自现实世界的人物,他们在进入另一个世界之后,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特征,娜塔莎单纯美丽,神态举止都保留着十足的卡通味;露露由于童年孤独,渴望朋友,因此在进入虚拟世界后,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要拥有一个能和自己玩、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这不仅赋予幻想以更大的合理性,而且使作品增添了幽默、俏皮、诙谐、乐观的气氛。

  而最为有趣的一段描写,我以为是关于比比勒的。这只卡通小龙从电脑里出来后,藏匿在让·雨果的家里。起初,让·雨果的母亲以为它是一只老鼠,千方百计要捉住它。于是,书中出现了以下滑稽的描写:

  在图像方面,没什么可指责的:色彩和光影效果都很逼真。背景什么都好,就是太没虚幻气氛了。……而且,游戏的这个阶段,麻烦在于一点都不明白任务是什么。好吧,这儿是有些陷阱,但比比勒可不是用老鼠夹子来捕的。那个女人时不时地会拿一根棍子发威。她不想太惹人不高兴,每次扫回来时都像乌龟爬那么慢。比比勒要躲开一点都不吃力,尤其是她在开始攻击前还要先预告一声:“嗨,滚出来!”(《格兰姆计划》203页)

  我相信,每个读者读到这里,神思一定会恍惚起来:这到底是在游戏世界里,还是在真实世界里呢?

  本书之所以吸引人的另一个亮点是,成功地刻画了一群别具一格的人物形象。以马吉德和萨米为代表的一群小主人公,是学校初二年级里最差班级的学生,他们都有这样那样的成长烦恼,学习很差,调皮捣蛋,但绝没有丧失善良与正义,纯真可爱,对世界充满好奇。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与传统价值背离但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形象——让·雨果。他虽然身为老师,但年轻单纯,好奇贪玩,充满孩子气,他和马吉德亲密得像一对“死党”,互用网名,互相探讨游戏战术。他按自己的理想,在游戏里设计了自己的格兰姆——娜塔莎,并且立刻坠入爱河,爱上了这个虚拟的角色。让·雨果还有一位身为心理学家的母亲,她慈爱、宽容,尊重儿子对生活的选择……由让·雨果和他的母亲组成的家庭,简直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理想乐园!

  “文艺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不能脱离其观察者而独立存在。”((德)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所以,文艺的进程,应当理解为一种对话的过程,作品只有通过接受活动才能最后完成。文学文本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成为一部真正的作品,否则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经过装帧的纸张。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格兰姆游戏》以网络游戏为题材,以一群活泼真实可爱的小调皮蛋为主角,实在是一个聪明之举,它不光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精确眼光,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世界的尊重与关爱,正是由于对这一题材的选取、加工与创造。正是由于这种尊重与关爱,使得本书在法国文坛上一经问世,即吸引了无数法国青少年的眼球,一印再印,在短短的一年里,销量即突破五十万册,屡次登上畅销书的排行榜,并很快有了多种语言的译本,行销世界各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