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读李白咏月诗(上)
        ★★★★★
【字体:
读李白咏月诗(上)
作者:求风    阅读来源:我爱语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李白在民间广受欢迎,但人们对李白生活方式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其诗歌艺术的兴趣。善于饮酒的人都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桀骜不驯的人都知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成了一种神话,这既是李白的幸运,也是我们作为读者的不幸。因为我们在艺术鉴赏方面还面临着危险,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的鉴赏能力就变成了对于道德格言的珍视,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本身并不具备诗歌的自足性,它依赖着全诗的支撑,但许多人对此完全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李白因此也被降低为一位格言诗人,或者更有甚者,被降低为一个反抗封建统治的酒鬼。

但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李白的诗歌艺术,因为他真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如果说杜甫的诗歌具有一砖一瓦一丝不苟的建筑性的话,那么李白的诗歌则像一阵长风的音乐性。正如埃兹拉•庞德所说:“不要说话,让风说话,天堂就是一阵风。”这几乎就是对李白诗歌的最好的总结。

李白一生爱月,月亮好象是他生命中的组合。他是我国古代写月写得最多的诗人,他的咏月诗流传最多,数量也最多,他的咏月诗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二百多首。

翻开全唐诗,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李白的吟月诗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诗人当中,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最完美。可以这样说,李白的咏月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人关于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

把自己的情感幻想跨越,寄寓于月的时空幻想跨越,这是李白咏月诗歌的一个显著特色。

如他的《把酒问月》一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阕,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这首诗歌中,李白直接用到“月”字就达七次。特别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人在古人、今人与古月、今月的大时空的跳跃下,跨越了时空的界线,掘发了“人若流水,明月如斯”的人类共同感觉。

但是,在宏大的时空跨越中发掘人类共同感觉的同时,李白也非常注意自我情感的跨越。如他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诗中写道:“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簏尾谈重玄。我似浮去滞吴越,君逢圣土游丹关。一撮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在这首诗歌中李白又有意地将自己推入追忆的时空跨越之中,这种追忆的跨越,以主观的浪漫主义色彩为基本格调,塑造出了一种诗人幻想中的月亮意象:“月出峨眉照沧海”,“黄鹤楼前月华白”,“峨眉山月照秦川”。在跨越的极度追忆中,又从幻想回到现实“归时还弄峨眉月”。

上面这首诗歌不仅集中展示了李白的幻想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通过这两种能力展现出来的李白的个性,还有意地将自我置身于情感的时空幻想跨越,这在李白很多诗歌,特别是他的咏月诗歌中都表露得非常明显。可以说,这是李白咏月诗歌跨越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李白对月亮幻想的跨越是很独特的,他不仅把自己置于月亮的幻想之中,而且还借助诗歌中的人物来巧妙地完成他月亮幻想中的情感跨越。比如他在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四首中这样写道:“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边关万里,闺阁遥忆;萤飞秋窗,月度霜闺。冷落清秋节,何堪以愁。在这里诗人把女子闺阁思念丈夫的那份情感以月度之。而在这千里的跨越的情感传递之中,使那本来无心的明月,也不禁暗暗生出一丝莫明的惆怅来。

在李白的咏月诗歌中,最有特点的是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比如他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二首“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弯弓辞汉月”这句是不通的,弯弓怎么辞汉月?是人辞汉月?还是弯弓辞汉月呢?李白这句诗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能说是一种幻想。所以,我们只要用一种潜意识的幻想去感悟,才会发现李白正是以不通为大通,表现了我们以正常语言和思维所无法表达的感受。

但是李白的咏月诗歌中,使用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最佳之作应该是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海客谈赢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潺潺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况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上面这首诗和同样述说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蜀道难》不同,《蜀道难》从概叹遥远的历史开始,进入对于风光的描述,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从友人的叙说开始,进入天姥山,然后超越天姥山,上升到恍惚的神思之中。

许多批评家都已经指出,李白的这种思维方式,既受到了屈原巫祝思维方式的影响,也与他的道教信仰有关。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道教信仰起源于滨海地区。海市蜃楼直接刺激了道教信徒的宗教信仰,使得仙班鼓乐、玉宇琼楼成为道教理想的最具体的内容之一。道教给这个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内陆文明国家注入了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活力。

但是,道教影响所及并不仅限于李白一人,何以独有李白获得了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能力呢?我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至少还应该指出两点:首先,李白不是纯汉人,而是汉族与羌族的混血儿;其次,李白不是生在一个家规森严的书香门第,而是生在一个商人的家庭。蕴藏在他身上的自由精神与道教理想和巫祝思维汇合,便形成了他头脑中伟大的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

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李白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说《蜀道难》对于幻想中自然风光的描述还能激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话,那么《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则纯粹属李白的个人幻想。这种幻想的无意义述说实在缺乏普遍性。但为什么他还能像闪电一样照亮我们呢?

在艺术作品中,意义有时并不那么重要。在李白自由奔腾的无意义述说中,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他丰沛和张扬的生命力,这生命力喷涌为文字,就形成一派喧想,将之乎者也、道德习俗和意识形态之下的我们深深地激动,使我们获得解放的欣喜。或许这就是李白无意义述说的最大意义吧!

这首诗集中展现了李白的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能力和他的语言能力,以及通过这两种能力展示出来的李白的个性。

在李白咏月诗歌的创作中,这种以作者潜意识与读者潜意识碰撞所产生的新的幻想的创作方法与技巧,是一般常人所无法学习到的。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认为李白是常人无法模仿和学习的天才诗人。

但写冷月清辉,李白则与别的古人一样,喜欢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思。如他在《长相思》一诗中这样写道:“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箪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上面这首诗充满了沦落的惆怅。据记载这首诗大概创作于李白初入长安未遇之时。这首诗歌是古乐府怨思二十五曲之一。全篇最能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沦落之感的正是那两句咏月诗句:“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望月空叹,诗人借月言愁,道尽了自己沦落的那种无可奈何和“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的仕途艰辛。

李白的一生都幻想着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能建功立业,功成身退是他的理想人生。但是他为人真率狂放,蔑视权贵,故不为群小所容,所以他的一生却不尽人意,仕途坎坷,屡遭谗毁,他在不少诗歌中都写下了自己的这种愁苦伤感之情。如他在《古风》一诗中写道:“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情风吹,香气为谁发?”

李白一生共有两次步入仕途,第一次是天宝元年,由玉真公主推荐(另一说法是由道士吴筠推荐,这两种说法尚无考究哪一种正确),以召赴阙,供奉翰林;第二次是投效永王,被放夜郎。如果按照上面这首诗歌的内容来看的话,应该是李白被谗于长安,也就是说作于天宝三年左右。“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阳春辉,指的是玄宗恩浴;而秋月高则当把谗毁之悲慨。这里借月抒发自己理想的失落和感叹自己仕途的坎坷,正是李白咏月诗歌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李白的思想也最为复杂,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他把吟月诗这一幻想同自己主观的意念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也就注入了自己丰富情感的思想内涵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门月》)李白心境开阔,其月也具备着开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何等的开阔和雄壮啊!读之,任人心胸一振,全无一丝狭气。在这里我们却找不到他一丝惆怅的借月咏愁情的意象。

又如,李白在他的《玉壶吟》一诗中写道:“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据《世说豪爽篇》中云:“王处仲每酒后则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壶口尽缺。三杯兴起,拂剑挥舞于秋月之下。”这里的月光剑影,显示出诗人那种拔剑而起的游侠豪情。月亮,在这里不再萎靡惆怅,而是体现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

李白一生最渴望的就是出入边关,做一名儒将,他一生没有机会进行尝试,所以他把自己这种强烈的愿望写进了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比如:他在《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五首中这样写道:“塞掳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李白的这一类诗歌则充满了一种侠肝仪胆的豪情。“边月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他咏关塞而悠悠闲谈,正是李白儒侠的风格,但在这首诗歌中,月亮这一幻想,对这悠悠闲谈风格的形成,则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李白在这方面的幻想,我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及时行乐的享性,另一个就是超然物外的解脱性。如他在《宫中行乐词八首》中写道:“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后庭未入,轻辇夜相过。笑出花间语,娇来烛下歌。莫教时月去,留着醉恒娥。”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李白是个典型的道教享乐主义者,他一贯主张行乐。他的《宫中行乐词八首》正体现了他乐不知疲的随意性。“莫教时月去,留着醉恒娥”这一句,诗人借助了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但愿时光停止转动,让自己能永久地享受到眼前这一切的心意。李白还常常把自己的享乐思想暗藏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

又如他在《赠僧崖公》一诗中写道:“昔在朗俊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澈,回旋寄轮风。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偈太山君,亲见日没云。中夜卧山月,佛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这是一首佛道气氛很浓的诗歌,观其“中夜卧山月,佛衣逃人群。”虽然说“逃人群”乃是为其仙道,然而这无拘无束地公然避逃,又隐含着诗人那种旷达的幻想,为其“中夜卧山月”才使得他这种道义相揉的思想,也显示出李白一种超然物外的无所谓和清爽。

由于人的感情是极其复杂多变的。比如朋友之间的亲情,这是一种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直接产生的情感。这种关系既具备着社会性,又具备着独立性,社会性是其社会关系下个人感情的产物,独立性是在特定关系下个人的产物。李白写了很多关于朋友亲情的诗歌,他也通过咏月来表达自己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各种情感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