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经典美文 >> 阅读正文
碗·人生·哲理——《人生与碗》
        
【字体:
碗·人生·哲理——《人生与碗》
作者:孟宪法    阅读来源:山东滨城区张集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9
                                            碗·人生·哲理 
                                                    ——《人生与碗》


    隽永的人生况味。如同简洁明了的题目,文章开首就将碗作为人、作为一个生命来审视,来抒写。作者写碗的 宽容,大度,写碗的寂寞,坚强,写碗因过分激动成为残品后而被“流放”的悲惨命运。文章前四个自然段似乎是在用客观的笔墨写碗的故事,可字里行间无不折射着人生的光彩。如碗的“把持不住”而终致破裂 ,不正如同人生的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吗? 
    丰富的人生演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将碗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将人的一生深入浅出地浓缩为“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这种人生的概括和演译形象而深切,发人深思,余味无穷。作者由此顺理成章地宕开笔墨,文思大开,妙笔生花。如“女人是男人的碗,男人也是女人的碗,大地是万物的碗”之类语句,联想丰富,入情入理,使文章意旨大为升华,生彩。最后四个自然段又生发了“死的碗”和“不死的碗”的故事,颇具情趣和禅意,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多彩,魅力十足。其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题目和字里行间都放发着睿智的哲思。正因为哲思的丰富,所以文章笔墨摇曳多姿,意趣横生。如人的生与死、得与失 、复杂与简单,碗的荣与辱、生与死、坚强与脆弱,都作为明线和暗线交织在文章里,使文章富有哲理的美和启迪。

(256652 山东滨城区张集中 孟宪法 ) 电子信箱:bzmxf110@sina.com
家庭电话:0543---3510567



——附原文 
                                            人生与碗 
                                             吴克诚 

    碗始终浸泡在寂寞里:糠来了她吞下糠,白开水来了她咽下白开水,什么都不来时她吞咽下寂寞。
她把一切统统咽进肚里,她不是“宰相肚”,她连“将军肚”也不是,可他的心理状态好得让现代人望尘莫及——自从经历了火的洗礼后,她就变得分外坚强了,再不像从前,别人想把她揉捏成什么,她就乖乖地成为什么。她永远都感激火( 她从不忘恩负义),火使她获得新生。 
    她当然也有把持不住自己的时候,这一般是在冬天,周围的寒气和心底的寒气双双夹攻过来,久违了温存的她要被冻僵了。此时,假如有什么东西(比如说水)带着火辣辣的激情汹涌而来,往往就会打动她。这时如果你听到“啪”的一声——这一声很细很温柔,这就是她打开芳心的声音。就在她芳心打开的一刹那,他成了不能恢复的残品。 
    成了残品的她注定还要成为“弃妇”,或是降级去做猫食碗。流放了、发配了,也醒悟了,可也永远沦落了。 
    人生多么复杂,人生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碗与放下碗的过程中,生命一点一点的绚烂,又一点一点的枯萎。当那只碗最后一次放下,永不被捧起的时候,生命也就戛然而止了。生命的线也因不再延伸而拥有了可以丈量的长度。 
    此时的碗便成了俞伯牙摔碎的那架古琴,形单影只,形影相吊,像找不到躯壳的野魂。 
    女人是男人的碗,男人也是女人的碗,大地是万物的碗。哪个生命不曾受过碗的哺育?哪个生命不曾在碗心里投下丝丝涟漪? 
    是的,碗是有心的,一个碗就是一个生命。 
    老禅师向小和尚宣讲轮回 ,宣讲世上一切都有生有死。有一天,小和尚失手打碎了老禅师珍爱的一个茶碗 ,小和尚悲悲切切,去向禅师报告:“师傅,您的茶碗死了 ……” 
    也有不死的碗。 
    不死的碗是一个媳妇给她的哆里哆嗦的婆婆定做的。有一天吃饭,小孙孙看到奶奶又要哆嗦,便咿咿呀呀地说:“当心奶奶!可别把碗摔破了 ,还可留着给我妈用呢!”

                                                            ——摘自2001年第8期《青年文摘》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