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经典美文 >> 阅读正文
多读名著滋心灵——《稻粱与名著》赏析
        
【字体:
多读名著滋心灵——《稻粱与名著》赏析
作者:孟宪法    阅读来源:山东滨城区张集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9
                                        多读名著滋心灵 
                                                ——《稻粱与名著》赏析

    多读名著养精神,<<稻粱与名著>>所言及的这个话题并不新颖,新就新在:本文将读名著以谋稻粱作比喻,将要阐明的哲理因之而阐发得生动幽远,深刻透辟, 其字里行间透着作者丰富的学识和辨证思维,使读者颇受启迪。 
    文章开篇即言明两种现象,古人偏重读书益智,而现代人则偏重逐利谋生而轻读书,这就婉讽了现代经济社会人们的浮躁浅薄。文章由此顺理成章地阐明意旨:“而从生活计,岂但稻粱不可少,而名著亦同样不可少”;并将意旨加以升华:“稻粱与名著,是人类的双拐----物质与精神”。文章接下来笔墨一转;五六自然段而后从反面分别阐述“一生只为稻粱谋”及“穷得只剩下书籍(名著)”、“成为书虫”的两种偏狭之举,从而为文章奠定了辨证基调,使文思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辨证的阐述足见作者笔墨的机智和圆通。此辨证笔法值得学习。
  文章第七自然段在上文开宗明义的基础上,言归正传,由“稻粱只是稻粱,名著却不只是名著” 巧妙过渡,着意地阐发读名著的妙趣无穷、积极意义、人生惠泽,入情入理。诱人产生读名著的渴望。
  文章末句不拘文意,落笔生彩――不只用眼睛,更要用心灵;不只读有字书,更要读
“无字书”;不只怀稻粱谋,更要怀“千岁忧”――可谓文思丰盈,意蕴张扬,意味深长,令读者视野阔然矣。 
    古文句的引用使本文愈是摇曳多姿,韵味无穷。 
    捧读名著吧,收益多多呀。

(256652 山东滨城区张集中学 孟宪法 ) 电子信箱:bzmxf110@sina.com
家庭电话:0543---3510567


——附原文 
                                            稻粱与名著 
                                              谭文景 

    闲聊时,一位商界的朋友把稻粱与名著放到了一起,我不禁一阵哑默。这二者相提并论,似乎有点不伦不类,甚至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嫌。 
    稻粱,只不过是果腹维持生命而已,虽实在却琐屑。书籍,尤其是名著,高贵而雅致,据说还有美容的功效。宋朝诗人黄山谷说:“士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其朋友大文豪苏东坡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古人的见解。现状如何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到处奔波忙碌,绞尽脑汁,使尽手段,为稻粱谋尚且无暇,岂有空闲读书、检视内心?那是求学读书人的事。读书,既费时,又费神,还要费钱,况且个中味道委实最难觅。这积习好象已蔓延到了下一代,只要倾耳一听,便有呼声萦绕耳畔:“救救孩子!”“用文学名著滋养下一代!” 
    若仅从生存计,稻粱必不可少,名著的确可有可无。而从生活计,岂但稻粱不可少,而名著亦同样不可少。稻粱与名著,是人类的双拐----物质与精神。正是仗着这双拐,人类才得以艰难而顽强地跋涉到了今天----同自然作斗争,也同人类自身作斗争。看来,朋友的提法自有其一番道理。 
    一生只为稻粱谋,那是“猪栏的理想”,是动物性生存。不管如何富有,也掩盖不了华衣下灵魂的粗糙和虚弱。怪不得曾有人感叹不已:“穷得只剩下金钱。”什么书也不读,尤其是不读名著,则势必孤陋寡闻,目光短浅,何以能真有大作为? 
    当然,穷得只剩下书籍(名著),也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更不是理想的生活。恐怕得承认,没有人抱着名著过日子。读书穷年,成为书橱,成为书虫,作茧自缚,钻入窟中出不来,还不如踏青观光。宋晦庵诗云:“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这的确有道理,也更是心里话。 
    稻粱只是稻粱,名著却不只是名著。名著是书籍的精华,是思想与智慧的精髓,是人文精神最杰出的部分,永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教育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焕发着人们不息的斗志。《老人与海》,常读常新,读懂它,“心若在梦就在”,高举的信念之灯就不会熄灭。鲁迅的杂文,善读之,就会目光敏锐而充满智慧,时刻可以照出自己“布袍下藏着的‘小’来”。而读到“圆明园的耻辱柱”,就会热血沸腾,不再沉醉于古人的伟大;读“驻南使馆的血与火”,就会义愤填膺,清醒如昨,明白该做怎样的图强…… 
    总之,稻粱使人生存,名著教人生活;稻粱使人体格健壮,名著教人脊梁挺直。努力读书吧,朋友,尤其要读名著。不只用眼睛,更要用心灵;不只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不只怀稻粱谋,更要怀“千岁忧”。 
                                                           (摘自1999年12期《语文教学之友》)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