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浅谈德育工作中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
        ★★★
【字体:
浅谈德育工作中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
作者:黄晓临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8

浅谈德育工作中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

广东顺德南江中学    黄晓临   邮编:528333

学生随年龄的增长,进入初二阶段,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心理变化尤为明显,不再像初一时那么乖顺、听话,而是变得易躁、易冲动、易感情用事,因此初二的学生常常表现为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事都应独立,自己拿主意,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强,极其厌烦老师、家长对他们的长篇大论的说教,更厌恶对他们的指责。那么,如何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这也许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其实,若要认真从心理成因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生长发育高峰。在初一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他们开始试图摆脱老师家长的控制,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学习等,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而在这种时候,若老师和家长不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仍旧一味的批评指责,一味的讲大道理,就会刺激学生极敏感、极脆弱的神经和内心,从而导致对批评与说教的反感与逆反,甚至使其思想与行为不但未得以纠正,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学期我带初二的班,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法,批评教育是少不了的,但更多的是给学生讲故事,我基本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基本是真人真事,有我亲自经历的,有在我们学校发生的,有从电视上看来的,有听来的。每讲完一个故事,我就让学生谈谈听了故事的感想,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简要的评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通过一个学期这样做,我感到我班的学生与我这个班任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友好,师生之间犹如一家人。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很稳定,充满了积极、进取、互帮、好学的气氛。因此,我深切的感到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多讲故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我认为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能启迪学生的心灵。每则积极有益的故事,其实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其中。我们每个人在幼年时,父母为什么常常给我们讲各种童话、寓言故事,无非是引导我们学会怎样去做人,明事理,辨真善,识假丑。故事不仅仅属于幼年、儿童,它属于我们一个人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故事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领会到学习和生活的智慧。故事就像一把金钥匙,可开启学生的心灵,扫除他们心灵的阴霾,触动他们的心,透视他们的内心,扭转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消极看法。

二、故事能避免直接的心理对抗。故事本身能够以一些新的角度阐明我们所要表达的观念,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而不再是听起来干巴巴和毫无生气,它们可以有效的避免让学生感到你的话是“非常讨厌”的长篇说教,是空空而谈的不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的大道理。因为我们在向学生讲故事时,都是有一定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故事内容是和学生存在的不足有关,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对比自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这样就能让故事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此时学生的心中只有故事内容,只有在反省自己,无暇与老师产生心理对抗、产生逆反的心理。因为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娱乐性也正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故事能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故事可以说有一种亲和力,当老师在讲故事时,是用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去叙说的,讲到动情处或会慷慨激昂,或会热泪盈眶,这时老师的举动、言语就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学生自会陶醉其中。故事讲完后,学生就会由衷地佩服老师,由衷地喜爱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威信树立起来了,老师的形象美好起来,学生自然会愿与你在一起,愿和你谈故事对他们的启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靠故事连接起来了,这时老师再趁热打铁,岂不是两全其美,借机教育引导学生了吗?

在充分发挥故事的感化教育作用时,作为教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具体表现在:“有心”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此我十分留意报刊、杂志、书籍、电视节目等。我特意从书店买了《火狐狸智慧丛书》等书,常常留意CCTV科学教育频道中的《人物》专题、CCTV3中的《艺术人生》节目,常注意听别人讲的生动有益的故事。“有心”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思想动态,每天利用早读、上课、课间的时间去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情况,然后精心选择适宜的故事,有针对地去感化教育学生。

其次,老师有不怕麻烦。故事不是信手拈来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广读、广闻,更不应怕麻烦,要将所选故事内容进行分类,以便教育感化的针对性。我坚持每天晚上准备好一个故事,即使再忙,我也一定要做这件事,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教育。

再者,讲故事要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为你所讲的故事就是为了纠正学生心理、思想、学习、行为上的偏差。若盲目进行,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到头来故事讲了不少,真正的教育感化作用却未起到,那故事在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方面也就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了。

最后,教师在讲故事时要声情并茂。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反之,若语言平淡,面无表情,那就变成了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呆板无味,学生心理上又将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

对初二学生的教育是项复杂的工作,发挥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我想它的作用应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有心坚持去做了,必定有收效的。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