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开放式作文教学探析
        ★★★
【字体:
开放式作文教学探析
作者:孔凡忠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4

开放式作文教学探析-kfz

黄梅中学    孔凡忠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在传统的教学中,作文教学几乎遭到忽视,或训练过于形式化、理想化,缺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不少的初中生提到写作就难过、畏惧、甚至厌恶,中国教育报调查表明:90%的学生不喜欢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反思作文教学工作,分析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思维发展,把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准确定位在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发展和思维发展上,并以此为起点,切实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同时,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的不同速性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差异性,提供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品位佳作,参与观察、思考、讨论,通过多种途径:读、辩、做、写、议、评,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思维产生质的飞跃,对写作产生冲动,不断形成能力。

一、 情感体验着意诱发

    作文教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无情则无文”,“情动而辞发”,只有有旺盛的写作热情,才会想象丰富,文思泉涌,没有对自然与人事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有写作。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灵感闪现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素材积累的过程。

    陶行之的教育核心即“生活即教育”,意思是说,有人类以来,那里有生活,那里就有教育,哪里也应该有文章。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这些名人名言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也阐述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抒发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离不开学生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生活圈内引导学生找“下锅之米”,对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同时设计情感诱发的外力场,启发学生去思、去品,激发学生的创作之火,即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社会声息联系起来体味、思索。只有对生活体味至真,感思至深,才会有发至肺腑的情感渲泄。为此教师应启迪学生关注出现在身边的各种事物,聆听当今竞争时代的奔跑的步伐,感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各种电波……如:“神舟五号上天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与杨利伟同行,会是什么感受?”“中国男排连连失利,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进入冬季,远在外地打工的爸妈还好吗?你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秋风扫落叶,看着悠悠飘落的枯叶,你在想些什么?“也许你是位住校生,难得和亲人坐在桌旁吃上一顿饭,可往往是遇到他们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到你的感受,你会怎么想?”学生眼观天下风云,耳听社会脉搏,心思生活哲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对生活现象挖掘的深、挖掘的广,又提高了写作创新能力,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了高尚的思想情操。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某一两次作文指导或讲评课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要把作文的训练转化为学生平常的情感历练过程,让学生把情感体验作为写作的序曲来自然而然的完成,要沿着一条以学生心灵感悟为突破口,以释放他们自我写作潜能为着力点的一条途径,引导学生掌握“发现—思考—升华”的提取、把握、拓展的规律。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素材,又具备了较深的生活感知后,在指导作文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激活这些生活素材、生活感知,这样,学生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浮想联翩,从而创造出生动鲜活的形象,迈出一个长知识、长素质的步伐。

二、多元模式交替运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必须有感而发,缘事而写,有表达的欲望与激情,才能写出真切流畅的好文章。现今的作文教学,怀着功利的目的,为“应试而作”,往往在操作过程中,单元训练几乎一统天下,甚至有些教师迫于中考的压力,从初一起便拿中考的作文题目来训练学生,这无异于揠苗助长,这种单一枯燥的作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把作文变成了老师控制下的机械应试训练,学生怎能不对作文反感,哪里还来创作的兴趣和激情。这也正是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的根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落脚点在于免除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单一狭窄的训练模式,让学生不拘一格的写。

 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创设丰富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新课程下要做“平等中的首席”,要“蹲下身来”,就应能理解学生的需要,做到“以学定教”。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可采取“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在教学中采取口头作文,片断作文,修改范文,周记及课外练笔等形式,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交替出现,这样就打破了以往“一本本子,八篇习作”的老框框,使得作文训练模式具备多样性、新颖性。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还要要走出新八股的窠臼,鼓励学生自由作文,大胆作文,形式不拘:可以是几句话,一个片段,一篇短文;可以写大自然的日月花鸟、白云流水,人物的酸甜苦辣;可以是图画、日记、记叙、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等,总之要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真正给学生作文来个“大松绑”。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易于操作,易于接受,易于提高,切实做到把学生作文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从中获得写作的快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再作文训练中讲究合作也至关重要,如作文资料的共同配备、使用,作文素材的合作收集、整理、传递,写作疑问的共同探讨,习作的共同改评,精美作品的共同欣赏,等等。都将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把目光从分数转向学生写作的情感态度、思维发展、写作的过程,重视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动力的形成性关怀,要充分考虑写作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少一些浮躁,毋去急功近利,多一些冷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使作文教学真正焕发生命与活力。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