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字体: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周锡林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4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中学时期是发掘大脑潜能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期。当前推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讨论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变通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简言之,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换言之就是指在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式。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特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批判紧密联系。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除了具备思维品质的一般特征以外,它还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征,它是以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产生新思想、新认识为目的的思维过程。它同其他思维形式一样,也是通过抽象和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然而这种思维往往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目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创造性思维活动就是大脑兴奋中心的扩大与转移。爱因斯坦说过“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作为思维元素”的“词语或其他可以用来同别人交往的符号”同有关的逻辑概念相联系的“结合的活动”。所以旧有知识的重新组合,以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经历存疑、假设、推理、顿悟和验证等几个阶段。其特征是无先兆性、闪念性、朦胧性、短时间内不复现性以及灵感性。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作文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作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很重要的任务。传统的作文课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听写写,根本就没有对学生注重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没有给学生在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改变原本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立意,深化主题。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多向性,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使学生思维具有多向性的必由之路。

我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印象最深的是在辅导学生学习了《白杨礼赞》之后,我这样启发学生说:“白杨树是平凡的,它在西北极普通的,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是不平凡的树呢?这反映了白杨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呢?”学生依照课本答:“因为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抗日敌后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了用血抒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是啊,这才是作者写白杨树的真正意义所在!文章开门见山赞美白杨树之后,又宕开一笔描写黄土高原,接着人性化地描写白杨树,最后点明其象征意义。作者这样由物到人,由形到神,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主题才不断深化啊,如果仅仅描写白杨树又有什么意义呢?” 经过我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似乎恍然大悟,(其实我是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由点到面,由面到纵横)我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寓情于理的习作,一星期内交。结果写来的大多数较好,有写桃花的,有写牡丹的,有写杨柳的,有写青松的;其中有一篇题为《我家的破铜烂铁》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概内容是:他家的一堆破铜烂铁一直弃置在一个角落里,一天来了个收废品的,出了一元三角一斤,爷爷不肯卖;过了一些日子另一个收废品的来了,出了九毛五一斤,爷爷仍没有卖,并且不信就卖不了一个好价钱;这样那堆铜铁便一天天地破残下去;后来陆续有收废品的来,但一个比一个价钱低,最后破铜烂铁放置在那里,再也无人问津了。妈妈要扔掉,爷爷坚决不同意,并且重复了他的老信条:我就不信那堆铜铁卖不了一个好价钱。习作写的是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小作者的笔下却被发掘出多义的主题。我把习作拿到班级讨论,集体评改分析其主题思想。结果全班(当然也包括我)经过讨论以后下了这样一个评语:习作批评了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它启示人们只凭老经验、老皇历办事只会越办越糟;它告诫人们要弃旧图新,鼓励人们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它反映了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我请原文作者谈谈构思过程:他说这是由一点联想到其他的结果,也是受《红楼梦》的启发结果。在讲评中我进一步指出某某同学在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如此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不仅是留心生活的结果,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的结果。以此为契机,以后我让学生作文,往往让他们先运用发散性思维确立中心,每次总有一些习作立意较新颖、较深刻。

(二)运用变通性思维观察生活,选取素材。

变通性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因此,变通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一样,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层面。变通性思维就是要求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去体验生活、思考问题,是极有益处的,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性;如果能将发散性思维与变通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点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一天,校门前不远处,一棵高大的柳树被风吹折了,我让学生去观察,原来折断的大柳树里有蚂蚁。我让同学们根据这一现象拟题,并确立中心作文,不少学生能从柳树这一角度来拟题,如《枯心的大柳树》、《被风吹折的树》,但很少有人以“蚂蚁”为中心词为题的,立意也是如此,包括有些立意相当不错的。列举两类如下:(1)柳树之大让敬畏,实质腐朽不堪一击;从而把柳树类比为当今社会的恐怖势力以及其他丑恶势力。(2)柳树表面没有坏像,实质内心枯死,因而折断;从而由大柳树体验到人如果内心空虚,理想将破灭,生命也就失去意义。我对他们能用变通性思维构思立意大加赞赏,同时我就立即组织他们再去观察,并让他们多看看多想想,记录下观察结果。后来到了班级我这样引导道:“从柳树来立意是正确的,那么柳树折断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答:“大风和蚂蚁”。“那么能不能从这方面来选材呢?”(实际是要求他们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即运用变通性思维)学生答:“当然可以”。我让他们从这方面立意再写一篇交来,最终有如下两类中心较好:A蚂蚁是践踏生命之本的内患,大柳树之所以不能立于急风暴雨中,乃是因有“蛀虫”,由此联想到社会也是一样,必须清除“蛀虫”。B大柳树折断看似被风吹断的,实际上是因为内部有蚂蚁啃啮内心,如果内部不坏,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柳树也是坚不可摧,由此分析事物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经过我的启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进步很快,遇到一些问题,总能想到问题的方方面面,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在全班已蔚然形成善于讨论、怀疑、评判的学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看似麻烦,但其取得成效是惊人的。我想这种求异性的变通思维习惯的形成,对于学习各门学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在习作评改中积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泛指能够辩证地评估、判断某一事物和现象好坏利弊的能力。辩证批判思维是按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批判,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勇于批判的精神,因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在组织学生作文的集体评改以及互批活动中,我发现不仅仅要让他们评判自己习作的优劣得失,而且要使他们敢于评判各种“经典”,从而使其逐步使其认识到批判力的重要性。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批判性思维是破除思想认识中功能固著和思维惯性的关键。对于突破聚合思维的束缚,开发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文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优良环节,不贯彻这一原则,作文教学将步入新八股,甚至走进死胡同,当然,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

参考书目:

①林森、匡伟玲《中小学教师培训》19951

②岳晓东 龚放《教育研究》199910

③王秀树《创造力个性特征的跨文化研究》19995

④陈国鹏、宋正国、林丽英、缪小春、桑标《心理科学》19967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