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浅谈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常规化”
        ★★★
【字体:
浅谈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常规化”
作者:黄晓临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8

浅谈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常规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南江中学   黄晓临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主动的假设,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因此,生本教育理念体系提出,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把学习活动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思维,提升生命。让课堂教学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大舞台,从而使每个学生以生命的形式投入学习,忘我地、忘情地去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实现生命的激扬。

在生本教育实践的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中的讨论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讨论的形态不同而已,尤其是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人人参与讨论,只要是学习的需要,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因而郭思乐教授提出,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因为课堂的讨论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也回归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归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讨论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正因为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使讨论常规化,所以讨论在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认为讨论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一)讨论,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讨论,应该可以说是一种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良好的学习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个儿童的具有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求,求得同集体具有的文化方式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儿童在集体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产生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由于注意体现讨论的常规化,所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极高,都积极踊跃地展示自己,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个个不甘落后,不甘示弱。例如,我在教学中,每学一篇文章在交流阅读体验时,我采用先小组后全班的讨论形式,每次小组讨论时,学生四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就会立刻抓紧时间轮流发言,积极投入到讨论学习中去,分秒必争。当全班讨论交流阅读体验时,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争先恐后,生怕老师没有让自己站起来发言。很多时候我让这个学生发言了,另外的学生就不高兴,埋怨我没有给他反应的机会。后来,我改变方法,谁先站起来谁就先发言。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甚至到了下课时间都不肯停止。因而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唉,我又错失了一次发言的良机。”、“我刚想举手,就被你抢先说了。”

(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生本教育体系理念认为,儿童有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有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好学创造条件,因而学生在讨论学习中老师的“你说得真棒!”、“你的发言实在精彩!”、“你好聪明呀!”之类的激励性的话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因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潜在的学习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挖掘,学习活动中自然就会竞争展现,人人争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此时,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发生了碰撞,即刻就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就产生了令你意想不到的极快的进步。例如,我班的学生,由于在生本课堂中内在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所以在男生中兴起了写小说热,相互约定,相互竞赛,如孙惠林写《逆神》、梁伟俊写《所罗门宝藏续集》、梁铭华写《精彩的足球赛》等等。

(三)讨论,提升了学生的感悟水平。生本教育体系理念非常强调感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感悟,不仅感悟所学知识,更要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因此可以说,感悟是生本教育的主题和核心。由于儿童个体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感悟自然是不同的,只有当他们通过多元的、多向的、多层次的讨论,对自己的所感所悟重新进行组合、选择、建构,从而提升感悟的层次,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在讨论交流阅读体验中,有的同学感悟到老年斑羚为了种群的保留干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有的同学感悟到斑羚临危不乱、团结的精神,有的同学对文章中有关彩虹的描写发表了精彩独到的见解。更令人惊叹的是有一位同学对“伤心崖”中的“伤心”二字进行了深究,认为“伤心”不仅是斑羚陷入绝境时的伤心,更是人类的伤心。由于同学们的感悟各有不同,在热情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写作知识,更是汲取了他人发言中的精华,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感悟水平。学生的感悟不仅仅局限于课内了,由此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他们就会主动的去关注生活,使自己有了更加理性的思考。例如我所教初一(3)班学生李熠辉同学,他在《发现》这篇作文中刻画了一位捡饮料瓶的老奶奶的形象,他写到:“这位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捡人家丢弃的饮料瓶,我心里很难受,可能是他的孩子不争气,不能让他好好地去享受生活,她只好出来靠捡饮料瓶买钱来挣点生活费吧?我如果现在不努力读书,将来我的妈妈不也有可能过这样的生活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学生的感悟水平是在不断的在提升。

(四)讨论,促进了学生的信息交流。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作为一个教育资源,它是我们教学中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是一种活性的资源,它具有生生不息的、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在生本课堂的教学的讨论中,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信息源,在交流与讨论中,每个学生把自己从课外搜集到的信息摆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学生的知识的获得不再局限于课本,更来源于课外。由于知识信息的来源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学生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记得我在教学《口技》一文时,有同学谈到我国民间技艺的博大精深,由于课前学生做足了功夫,所以学生举出了许许多多的例子。再如,学习《珍珠鸟》一文,在讨论“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时,我班的何颖怡同学就举出老舍的文章《小麻雀》,并当众读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谈了自己的体会;梁丽君同学就列举自己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实例:人和凶恶的老虎因为信赖而友好的相处;何德权同学更谈到了:信赖父母是一切信赖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信赖,何以谈到信赖他人“由此可见,学生信息的来源是多种形式的,有来自课外文章的,有来自电视的,有来自生活的,有来自自己的生活的感悟的。这样的讨论交流,一方面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中的”以读引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头脑中的信息量增多,,不仅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利于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五)讨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生本课堂教学中,由于讨论的常规化,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合作交流的讨论学习中,学生就会互相帮助,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去解决疑难,共同体验与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友善相处,学会了乐于助人,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例如,我所教初一(3)班学生梁榆威,在日记中写到:“我在小组的合作讨论学习中有了很大的进步,懂得了去关心帮助同学,当我看到我们小组的梁少欣同学学习进步了,我比她还要高兴。”再如我班学生,现在已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团队中若有哪个同学在学习、行为上掉队了,其他人就立刻想办法去帮助他。

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常规化”,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激活了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在讨论常规化时,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所以离开学生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一定的深度的,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的。所以,在每次进行讨论之前,我一定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阅读,独立感悟,独立查阅有关的资料,独立动手做做笔记,然后才去讨论。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在讨论中,尤其要关注后进学生的表现,首先做好小组长的工作,让其发挥组织领导才能,让每个同学开口发言,甚至采用轮流制,全员参与讨论,特别是后进生,从不爱说到爱说,从胆小到胆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 

3、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注意时间的控制,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浪费了时间,使得讨论流于形式。

4、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生本课堂教育中,主张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活动,这不不是说绝对不要去干预学生的讨论,适当的干预还是需要的。因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有时会偏离了讨论中心,有时讨论会没有结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当进行干预,给以适当的点拨,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解决疑难。

生本课堂教学讨论的常规化,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使得学生乐学、好学,让我们来听听我所教两个班学生的心声,来感受生本课堂教育“讨论常规化”的魅力吧!

 “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风采,感受到了小组的合

作、协调、快乐。                                          ——冼泳珊

“课堂成了我们学习的天堂,同学们的进步就是最好的见证。”

——冼少锋

“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思维活跃了。”             ——李忆萍

“给了我们展现自己的大舞台!”                         ——卢灵军

“没有压力,学起来轻松,其乐融融。”                   ——龚纯紫

 “令我们在学习上有了乐趣,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关润芳

“讨论让我勇敢起来,从原来的不敢举手到现在的长篇大论。”

                                                      ——刘超豪

“让我感受到做什么事都要有团队精神,一有难题,四个人互相讨论,问题就解决了。”                                               ——方妙芝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2、《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朱开炎)

3、《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和绩效》(吴全华)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