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语文教学“激趣”四法
        
【字体:
语文教学“激趣”四法
作者:贾艳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6

语文教学“激趣”四法

           淮安外国语学校   贾艳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勤学、会学”首先要学生“乐学”、“好学”。只有感兴趣了,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有以下四点做法:

一、引用古诗词激发兴趣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教学实践证明,“诗”与“文”关系密切。现代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学家,有几个不曾得益于古诗词艺术营养的滋补?杨朔的《雪浪花》化用了苏轼“大江东去”中“卷起千堆雪”的意境;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不正是“离离原上草”的扩充?琼瑶的《在水一方》主题曲不正是对《诗经》中的名篇《蒹葭》的重新演绎?

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名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意境的理解。

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细腻地描写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断,深情地抒发了他对母爱的感念。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里我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通过两者的比较,更加理解了“母亲”的“拳拳之爱”和邹韬奋的“赤子之心”。

朱自清的《春》中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对此,我引用了朱熹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点评“春花图”,给同学们描画了一幅百花争艳,春意盎然的热闹场景。

二、引用流行歌曲激起共鸣

流行歌曲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有许多学生可能没看过《水浒传》,但却对《好汉歌》烂熟于心,可能从未体验过“思乡之情”,但却对《故乡的云》记忆犹深。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地引用一些流行歌词,在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朱自清的《背影》中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每每读到此处,学生总是难以理解文中作者的心酸、伤感之情,这时我想起了满文军的《懂你》,想起了《懂你》的MTV中母亲站在村头老树下向远处张望的场景;母亲生火做饭,操持家务时忙碌的身影;母亲衰老的容颜,银白的发丝……于是,我和学生们谈起了《懂你》。教室里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这些熟悉的歌词不断从学生的口中涌出,《背影》在同学们眼中也变得不再费解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 林冲委曲求全,一忍再忍,直到火烧草料场,路遇仇人最终手刃仇敌,杀了陆虞候、富安时,同学们无不拍手称快,在此,我引用了《好汉歌》中的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进而引导同学们对《水浒》“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进行了讨论,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

三、运用世界名曲辅助教学

杨竹教授说:“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是最容易调动和激发人的情感的。”在语文教学中,用世界名曲来辅助诗歌或散文教学,可以创设目的性很强的情境,优化教学氛围。

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先简单地介绍了作者的情况以及写作背景,接着就让同学们欣赏乐曲《回家》,在悠扬宛转的萨克斯声中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课上,同学们兴致盎然,还有许多同学挥笔写下了听乐曲时的心理感受。

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时,我选用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余音绕梁的《梁祝》声中,有许多同学很快悟出了诗歌的主题:歌颂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控诉和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

四、联系社会新闻拓展延伸

在进行阅读训练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有关环保问题的文章,这时我经常会让学生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新闻媒体所披露的一些环境污染事件,这些事件造成的危害,并让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样一来,我们的阅读训练就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学生关注时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有许多,但殊途同归,最终都不外乎创造最佳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汲取文学宝库中的丰富营养,引导学生向着“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迈进。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