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
          ★★★
【字体:
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8
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
作者:徐吉华  史益青     电话:0519——2731743
            邮编:213232       地址:江苏省金坛市涑渎小学
  昨夜观看了一部英国电影——《念师恩》,片中讲述了一位黑人老师,接管了全校公认的差班。那些学生不守纪律,不讲礼貌,故意刁难老师,还经常捉弄老师。开学初,尽管他付于一片真诚,但毫无起色。极具修养的他亦不禁暴跳如雷。在向其他教师倾诉时,偶然中他意识到,这些学生个个具有自己的思想,应把他们当作“大人”。在课堂上,让学生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和学生探讨成人应具备的素质。尊重学生的需求,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组织参观了近百年来人类服饰与发型的演变,让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到作为一名有修养的人,服饰应端庄得体。至此,他成功了,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师生融为一体。全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衣着大方,讲究礼仪,热爱学习。令全校师生叹为观止!
  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常遇到一些恶意捣乱的学生吗?在多次教育未果时,有的教师就把他们视为无法挽救的坏孩子。或是撒手不管,或是动手动脚。从此,坏孩子更坏了……从黑人老师成功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教育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总是按自己的意愿规范学生的言行,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思想。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所谓对话就是以世界为中介的人的际遇,并以改造世界为目的。在对话中不能有一方的思想强加于或储存在另一方,也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换,而是一个创造的行动。对话双方相对平等,相互尊重。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永恒的存在呢?
  一、信任——对话存在的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没有信任对话是不可能存在的,希望是人不断追求的起点,对话不能在无望的气愤中进行。我们应信任学生,对他们充满希望,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自我教育。黑人老师第一个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大人”,应具备成人的思维与言行,并应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否则他还是个孩子,或是令人唾弃的“大人”。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成人”,让学生自我教育。试想一下,有谁想让别人认为自己还是孩子呢?有谁想遭遇同学们的唾弃呢?瞬间,男生都成了风度翩翩的绅士,女生成了仪态高雅的淑女。就班上服饰、发型不整这一现象,老师又出了第二招,即组织学生参观了博物馆举办的近百年人类服饰与发型的演变。没想到第二天学生们全变了样,穿着得体,精神面貌也完全改变了,连其本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其他老师改变不了的事实,黑人老师不费唇舌,便起到了极佳的教育效果。这都是“信任”与“赏识”的魔力。
  二、谦逊——对话存在的基础。
  没有谦逊也不会有对话。傲慢不会产生对话,没有谦逊就不会靠近他人,也不会有他人靠近。对话中没有完全无知的人,也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以先知先觉自居,不盛气凌人,不指责辱骂学生。要让学生意识到平等性,愿意呼出自己的心声,乐于与老师交流,消除了心理障碍。
  黑人老师的第三招那便是根据学生的意愿,把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不论是家庭、婚姻还是青春期的困惑,都不排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讨论时,不左右学生的观点;交流时,赞许学生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活跃了,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讨论中,由原来没有一个人听到现在没有一人开小差。迟到的学生也没有了,常缺课的同学为了上课竟把小弟弟带进教室。令人头痛的学习转眼间魔力般地吸引了学生,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毕业时,部分学生还请老师帮助报名,上夜校继续学习。
  三、深爱——对话存在的摇篮。
  缺少了对世界和人的深爱,对话更不能存在。爱是对他人的承诺,爱是自由,也必须带来自由,否则便不是爱。教育正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失去了一切。只因有爱,校园充满生机;只因有爱,教育才显得神圣。爱是教育里跳动的音符,它维系着师生心灵之间的桥。也只有付出爱,教育才能收获成功。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只有润物无声的永恒,既不是“棍棒”,也非“迁就”,而是“春风化雨的滋润”。
  黑人老师正是用他那颗拳拳的爱心唤醒了学生沉睡已久的良知,震撼了学生稚嫩的心灵。一个个面临“失足深渊”的少年,找回了自我,重新树起奋斗的理想。他的爱不是泣鬼神的壮举,而是平平淡淡的真诚。面对学生的多次挑衅与捉弄,他以博大的胸怀来宽容;看到学生失去母亲,他以一颗炽热的心去爱抚;当学生渴望外出,他抵住一切压力去力争。黑人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改造了学生。同时,学生亦以无限的爱戴予以真切的回报。爱把他与学生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举行毕业庆祝活动时,一片难舍难分的哭泣,只有爱才具有这样无穷无尽的力量。
  真正的教育不是为谁的教育,也不是关于谁的教育,而是学生必须参与到教育的形成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师生之间无形的壕沟,信任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怀着谦逊的品质,赋予一片真挚的爱心。在对话中,教育一定能取得成功。

  此文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02-11
  作者简介:徐吉华,男,28岁,任教语文。现任涑渎小学办公室主任,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师,金坛市十佳师德标兵,金坛市作家协会会员。撰写论文多次在《小学语文教学》、《江苏教育研究》、《成才导报》等刊物发表。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