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
【字体:
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4


余文森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课堂教学怎样进行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 通过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来实现的,与有意义学习相对立的机械学习则只能阻碍学生素质的发展。变机械学习为 有意义学习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几年来,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 有意义学习进行了探索,总结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四个基本点,即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 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认知停靠点 
    有意义学习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奥苏伯尔所说,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学习者头脑中应具有可以 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如果我们把学习者头脑比做一片港湾,新知识比做一条轮船,那么所谓的适当观 念就是固定和栓住轮船的“锚桩”,我们称之为认知停靠点。认知停靠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直观停靠点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课堂里主要是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人类从实践 活动中得来的,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 的,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 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 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 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从有意义学习角度来说,“实际事物”就是“文字符号”的停靠点。从哲学角度讲,这一停靠点解决的是 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的矛盾。教学中直观停靠点主要包括实物直观、图象直观、动作直观。 
    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设置直观停靠点时,一定要在“停靠”上做文章,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直接为 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旧知停靠点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不是零散的、片面的知识,而是“提炼浓缩”又“易于消化”的系统的、整体的知识 。任何知识都是整体网络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结,离开了网络,也就丧失了生存的基础。奥苏伯尔所强烈反对把 有意义的材料以机械的方式来教,就是出于这个原因。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当中才能真正被理解、被掌握,从 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这也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 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的,所以旧知是学习 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 
    创设旧知停靠点,第一要找准旧知,第二要温故知新。 
    (三)背景停靠点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与新知的关系不如旧知与新知的关系那 么密切、直接,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识同样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停靠 点。比如,语文教学中,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阅读思考往往是无法进行的,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水平 就越高。 
    (四)思想方法停靠点 
    任何一门学科,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基于知识, 又高于知识,与知识具有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性。学科知识反映和蕴载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方法又产生和 发展学科知识。这便是设置思想方法停靠点的理论依据。由于思想方法高于知识,设置思想方法停靠点,就能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自觉的、高层次的。 
    上面四种停靠点,有的是属于隐型的,有的是属于显型的;有的是属于直接型的,有的是属于间接型的。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没有停靠点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停靠点越多,就越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二、情感激发点 
    有意义学习的第二个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义学习心向的激发和培 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方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 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总之,教师必须用 自己的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首先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 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奔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教师的情感还源于教师对所授学科的热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 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教师的情感还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只有把教书育人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而不仅仅当做职业 来从事,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就象演员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一样。 
    总之,教师想教、爱教是学生想学、爱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 最有力的因素。 
    (二)教材方面 
    教材——知识本身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潜在因素,教师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把这种潜在因 素转化为现实因素:第一,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设置问题情境;第二,要致 力于揭示教材知识的价值。 
    (三)学生方面 
    学生什么时候更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呢?实践证明,当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 结果时,他们就会更乐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 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三、思维展开点 
    新旧知识的相互同化、相互作用,只能是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有意义 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 的思维,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所在。但是,应该承认,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思维展开”重视不够, 表现有二。一是以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为理由,抹煞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直接地消极接 受现成的结论,这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一大原因。二是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把应由学生独立思考 和解决的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全部包办代替了。这种课堂教学活动显得顺顺当当,学生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 ,事后却又说不清,一遇新问题,就必然昏昏懵懵,这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另一大原因。 
    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条 件和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 律、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 
    第二,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一般说来,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碰到各种 各样的疑难,这些疑难既是学习的障碍,又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对于这些疑难的解答,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 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 
    第三,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的思考过程中,常常能提出 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见解如能得到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感觉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 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展开思维,学生才能获得真知,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四、心灵交流点 
    有意义学习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认识 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 流,才能创设一个和谐、详和、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 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 
    心理交流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 世界和他特有的个人品质,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使教学能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心坎里去。 
    语言是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 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教师应有意 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 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意向。从 有意义学习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 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 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 
    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最高境界是“以心换心,以爱换爱”。 
    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思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的结合点便是课堂教学的高潮点,此时,学生的感知、 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异常活跃,并达到协调状态,产生了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凝重的审美体验。教学高 潮带来的愉悦,不是纯粹视觉、听觉等生理上的快感,而是精神上、智力上希望得到满足的高层次的快乐,是 自我实现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总之,认知停靠点是要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是要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是要解决会学的问 题;心灵交流点是要解决乐学的问题。可以说,有意义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地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当然,这方面的探索还需进一步深化。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福州市 350007〕*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