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
【字体: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作者:杜青梅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4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孔子学府初中分校 杜青梅

一、    解读“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

具有我校特色的“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其特点在于“教”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找到知识内在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它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知识树”等纲要信号形式实现。

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练得多了,看似省了不少劲,其实要熟练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师更需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

二、    运用好这个教学法关键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墨守成规。

首先,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重新反思课堂教学本质。传统教学中,因“应试教育”的干扰,不少教师把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惟一目标,至于学生是否乐学、会学、善学,教师很少考虑。其实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困难?

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比掌握现有知识更重要,让学生了解自身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无法预料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其次,要敢说一个“不”字。运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要敢对目前阻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说“不”。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如教材里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比如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很多东西不能适应新课改教材的需要,还有些东西在语文界也有很多争论。当然对语文知识的分类本来就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课时就和语文组的几个老师商量,本着“实用”的原则,对这文言文进行了大胆分类,指导学生画出了这样的“知识树”:

最后,要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某跨国公司辞退一位员工时,老总和员工有如下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我由此联想到有些教师为什么教了几十年书,教学方法总是老一套,缺新意,教学实绩平平,恐怕与他对自己现有教学方法不能反思有关。

   2、要给学生一棵“小树”,教师必须先有一棵“大树”。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佳话。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不仅把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看做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线”和“方法线”贯穿始终。“知识线”是“明线”,“方法线”是“暗线”,教师始终用“暗线”引导“明线”。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方法线”让学生形成了能力,老师教法转化为学生学法。  

 而对于这一方法和规律,教师须成竹在胸,才能引导学生去寻。这是对教师整体把握学科知识的考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照本宣科,教教参给定的知识,只是一个“授业”者。这就需要老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吃透教材,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我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复揣摩,找到了两条知识的规律:①抓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根据这条暗线让学生“说变化”——“探原因”——“思教训”——“构蓝图”,让学生反复练习,寻找规律,验证规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抓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也学会了遇到问题不仅看表面而进行深入理性分析的方法。阅读能力自然提高。以后类似的文章很少讲,效果却不错。这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脑中有一单元、一册、甚至整个初中的知识系统,才能够把握好一课的教学。要给学生一棵“小树”,教师必须先有一棵“大树”。

三、切勿走入误区

实施“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因为认识和操作上的原因,导致了跑调、变味,走入了误区,以至于彷徨无措甚至是南辕北辙。

误区之一:拘于形式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精髓是一种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屋建瓴、整体建构的思想,而非一种“树”的形式。在开始实施时,不少老师在如何画好“知识树”即知识的分类上费了不少精力,瞻前顾后,觉得怎么分类都不恰当,拿出去怕同行笑话。经过不断实践和摸索后才豁然开朗:“知识树”只是“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载体,“整体建构”的思想才是使知识之“树”常青的源源不断的养料啊!

误区之二:一刀切

整体建构的教学法是梯次教学,在教学中因学生层次不同而要求不同。若对课文都读不顺畅的学生,大谈 “抓关键词句概括文章中心”,有何实际意义?如邯郸学步,跑没学会,走也忘了。对这样的学生,先不要忙于“拓展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先夯实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循序渐进。在实际操作中,并非要求每一名学生在同一教学时空中,都同样在思维上实现创新,就如同我们一贯强调全面发展却无法使所有的学生齐头并进一样。

误区之三:钻牛角尖

“一题多变”、“在变中寻找规律”是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开拓学生思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对此过于执着,言必谈“多变”,逢题必“多解”,甚至对某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也化简为繁,变直为弯,钻入了牛角尖。

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运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应把握其精髓,提高自身素质,灵活地、创造性的去运用它。它将会成为学生知识海洋中的一条航船,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而教会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同时,教师也就从“教书匠”摇身变成“教育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海洋”和“高远的蓝天”,“跃”和“飞”的本事就靠我们自己练了。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