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自助——互动”教学探讨
        ★★★
【字体:
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自助——互动”教学探讨
作者:刘翠荣    文摘来源: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第一高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30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境界。其实语文教学与诗歌创作一样,强调“以少少许胜多许”。而课堂上的“空白地带”就是指学生自由发挥、各显身手的活动时空。表面上看,教师在这一“地带”的活动似乎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学生正通过自我的感受和领悟。经历着“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认识心理过程。我觉得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自助——互动教学法正能够体现这一语文教学的人文特色,语文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就是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若教师能够调动全体学生一起走进作文,随着教师设计的思路,阐发喜怒哀乐,那课堂效果还用令人担忧吗?那什,怎么才能调动起这种“互动”的情节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种问题的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等等,这要根据不同的授课时间和情境而定,比如我在进行作文 “心理描写”片断的训练时,我讲了许多描写心理的方法,以下该是运用方法训练的阶段,我让学生练时冷了场。于是我设计了几个情境练习如下:吴能考试作弊,正巧老师走了过来……二、“‘非典’肆虐,妈妈,身为白衣天使,你何时才能回家…… 三、2008年奥运会上,我手捧金牌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始了……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都能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能和我们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这就强调了教师的行为必须符合学生具体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第二,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师生“互动”过程。魏书生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充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深浸在一种和谐、纯洁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如:一个学生在看完《阿Q》这个电影的片断时说他欣赏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说在现代的社会,能者千百万,一些物质的追求不可能应有尽有,干嘛那么为追求不到的事物而枉费心机,用精神胜利法最起码能得到一些心理安慰,总比闹出病来要好的多。我抓住这一观点大加表扬。同时我又启发其他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课堂效果比较好。对于学生的不同的观点应进行巧妙的点拨,才能使学生进入佳境。
  第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并珍惜灵感出现的良辰美景。作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就是用教师的灵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人渴求知识的心灵,用教师的灵感去激发学生的灵性。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如我在讲作文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时,我看到此时的窗外阳光明媚,我抓住这一时刻让学生根据天气描写不同人的个性化的语言。同学们根据情境畅所欲言。很快就完成了教学的目的。当然教师的灵感必须是产生于博学多闻的基础之上的,即所谓的“厚积薄发”。
  第四,进行作文交流。这种方法是我在作文课上所大力提倡的。作文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边活动,它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共同提高。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使用“作文本交流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所谓“作文本交流法”,即教师、学生之间通过作文进行广泛、深刻、及时的双向交流。作业本不仅用于教师向学生答疑,也用于学生向教师质疑。学生可以通过生生的交流,然后把作文本交给教师,向教师提出要求、困惑、感想、经验及其它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这种方法拓宽了生生、师生交流的途径,提高了生生、师生交流的质量。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是经过讨论后深思熟虑提出来的,一般可以比较准确地指向问题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深入思考后再进行从容的应答,提高应答的水平,有利于问题讨论的反复和加深。“作业本交流法”要选择恰当的契机,灵活运用。或是在第一次上课为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为目的,以别开生面的内容和形式与全体同学“谈心”,然后组织学生以“课后感”为主题进行“作业”;或是在发现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后,布置“阶段学习小结”,内容主要着眼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与实际学习中的态度、习惯、方法等,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小结,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作文本交流法”要注意适应性,切忌主观、随意。比如,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发生差错的态度往往是要求尽量避免,一旦出现常常加以责怪。而实际上,这种态度和行为,可能对学生更深入的学习与发展是个阻碍。学生只有体验了发生差错的过程,才能明白是什么使他出差错以及如何避免差错。这是学习活动的自然进程与客观规律,是“交流”不能超越和违背的。“作文本交流法”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交流的信息源,教师能动地发挥作用,为学生服务。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对知识内容本身的精加工和单纯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学生提要求,而是应更多地了解和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或确定)是怎么做的?我怎样恰到好处地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要深入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愿;关心学生学习的方式和习惯;关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等等。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内容,而是更重要的掌握知识的方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互动”必须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一种心灵的火花的碰撞,这种“互动”不是表层的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的积极踊跃,而是教师用博古通今的知识,用饱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用高尚伟岸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即使教师讲了大半节课乃至于一整节课,却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进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让其在十分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作文。升华情感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互动”。
  “互动”不单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心动,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