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课堂与学堂——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
【字体:
课堂与学堂——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作者:夏莺莺    文摘来源:庄桥实验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7
  关键词:讨论   气氛   重难点   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它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寻、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单一接受性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于是语文教学的课堂讨论活动不断进入课堂,并且将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一、讨论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特级教师肖家芸说过:“师生谐和教学兴。”可以说,没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没有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没有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就不能顺利开展课堂讨论。心理学也表明:学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合理调剂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倦之心理而。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讨论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索,畅所欲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当讨论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时,有的同学认为母亲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有的则认为母亲是一个慈母、是一个恩师形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家庭状况,同学们讨论得出的结果是总的来说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肯定同学们的不同观点,表扬了他们认真探究的精神。
  二、讨论内容能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要点问题,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深入思考,才会有效果。如果老师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不仅对学生的理解不利,而且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刻。
  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对于文中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学生争论不休,一说为于勒,一说为菲利普夫妇。谁说服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告诉小说的主人公是体现小说的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之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于勒的贫富在作怪。从而了解小说的主题是构建在金钱上的人际关系。学生仔细讨论后得出结论,虽然文中的“我”和于勒贯穿小说始终,但都是为了突出菲利普夫妇的冷酷无情、自私爱财,所以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 
 
  三、讨论能提供一定的分歧点,引起学生兴趣,触发生学生思维的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并不像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而当代学生的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尤其丰富。
  例如在学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建?为什么将废墟留在那儿,那不是国耻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赞成重建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重建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反抗外侮的决心,可以展示中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不赞成重修的也纷纷陈词:废墟可以让国人更清醒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可以揭示侵略者的丑恶的嘴脸……,还有学生建议新建的圆明园应建在毁灭的圆明园旁边,让“金碧辉煌”与“残垣断壁”来印证那段历史等等。
  四、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前,我们不少教师不管学生是否了解课文,热衷于照搬教参,从写作背景到作者情况,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手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写满一黑板板书,而学生只有“认真听”“认真记”的份。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甚至有的学生一个学期都没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感受。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既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评判别人的观点,并为我所用,能帮助学生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达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讨论,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一定能在课堂讨论中展现出来。让我们真正变课堂为学堂,使课堂讨论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章: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0期
  《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