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灵活运用语文课堂突变
        ★★★★★
【字体:
灵活运用语文课堂突变
作者:丁声扬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31

灵活运用语文课堂突变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    丁声扬


【摘要】语文课堂突变的产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教师若处理得当,便能化坏事为好事。有意设置些突变,还能盘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突变

 

    所谓课堂突变,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变故,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如学生没有带书,没有预习课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或是个别学生有意扰乱课堂,故意转移话题等;还有教师自己出了些差错,如上课时写错了字,说错了话之类;以及来自课堂外的一些突变,如突发而来的噪音等。突变,因其突而无法预测,因其变而又可能回归正常。面对突变,教师们自有对策。有的人是埋头教案,把那一字一句讲完算数,而对于室内事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的人是横眉瞪眼,勃然大怒,放下教本,上起训戒课来;而有的人却是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不同的应变法,自然有相应的课堂效益。

    应该说,有些课堂突变,的确令教师有点尴尬。但细思之,却也并非坏事,倘若教师能冷静处之,活用巧对,异峰的突起,还是可以峰回路转,别开天地的。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来应对这些突变呢?

一、诊视课堂突变的成因

    语文课堂突变的产生,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影响,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从学生的身心实际来看,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具有动态性,可塑性。而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更有其独特性、客观性,如手脚不安分,爱嚷叫,管不住口;学习兴趣不浓,爱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等。加上有些学生平时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一旦机会来了,便兴奋活跃起来了。

      从课堂的教学设计来看,一般而言,大多数教师在课前都备好了课,上课时按教案讲就是了。教案是模式化,而教学过程也是程式化。基本上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干坐的份。教学设计也主要是从课文本身去考虑,如课文的文体、内容、艺术境界、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课堂练习之类,而较少考虑学生的怎么学,也极少考虑课堂上有可能产生的一些意外。教法的呆板,学习的单调,设计的缺陷,激化了突变的产生。

     从具体的课堂情境来看,当教学进入某种情境时,一些新的问题,一些新的知识点,会突然跃入师生的脑海,这可以称之为灵光,或是灵感的闪烁。这时,教师讲着讲着,就有可能会扯远,会离题,而学生呢,也有可能会转移教师的话题,打打岔什么的。迫于情势,课堂教学就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也有可能受到来自课堂外的影响。我们惯来要求学生得坐端正,要认真听记。课堂气氛无疑是显紧张、压抑的。再加上人总有一点起哄的心理。机会一来,情绪的渲泄就必然了。

     综其因,课堂突变是多方面原因所致,是正常的教学现象。作为教师,不能一味责备学生,而应认真剖析,从中总结对策,让突变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探究课堂突变的对策

     课堂突变,因其偶发性、多样化,应付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无法可循。这里不妨列举数法如下:

1.峰回路转法

   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打坌,或师生讨论问题时,出现了新的知识点,或者是其他原因,致使教学重点产生了偏移。这时教师就要认真对待“异峰”的突起,要不然课堂就会出现“断层”。教师不妨由此及彼,抓住“异峰”与教学内容的共通点,巧妙的引回原路,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如分析《〈咏柳〉赏析》一文,在分析《咏柳》诗时,本来让学生明白它从体裁上分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分属于咏物诗,然后回忆一下《出塞》一诗就可以了。但这时有个学生打断话头,大声问起绝句与律诗的不同来。此时教师就不能像“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不悦,怒目而斥,而应相机回忆几首唐诗,略加比较,再转回到课文中来。

2.见异思迁法

     上课时,教师要及时观察课堂的“异样”。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想打瞌睡了。教师就得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迁移学生的注意力。可说几句笑话调调气氛,刺激一下学生的神经;可化讲为读,由答而问,从听到写,进行临时性的休整,让学生重新兴奋起来。

    再如因种种原因,无法达成课时目标,教师就应暂时撇开教案,适时适机地转移到相应类的训练。学生没有预习课文,朗读时错误百出。教师就可考虑来个朗读评比,让学生在边读边评中,把握课文内容。在读评中,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又加强了朗读能力。

3.化险为夷法

    教师要学会排险、化险。如因某个学生的扰乱,或因师生动气,致使课堂有搁浅之险。此时,教师要头脑冷静,不能意气用事,要不然事态只会扩大化。对学生可安抚,可避锋芒,可引导,可转移,不可针锋相对,不可激化矛盾。如叫一个学生读课文,她不但不读,还不肯站起来,怎么办?你不能非要她读,非要她站起来。教师可帮她找借口,可自找台阶。如说某同学今天可能不舒服,谁来帮忙读一下?再不行全班一起朗读总行。后来据了解该生并非要与老师作对,而是事出有因。能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要看教师的修养程度,以及调解应变能力了。当然,有些险情在课堂没有解决,或没办法解决,不等于课外就此了事。

4.引蛇出洞法

     引蛇出洞,意即教师根据课堂情境,或针对不同的课文,有意设置一些突变。因势利导,奇峰迭起,别开生面,必然会有意外的收获。如讲《雷雨》一文,若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未必感兴趣。可变通一下学习方式,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设计、讨论问题,分角色进行戏剧表演等。学生自主学习,从中很快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戏剧表演时,学生还学习了道具、背景、动作、语言等戏剧知识。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突变的诱发,教师可通过课文的导入,问题的设计,还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手段,让学生进入某种学习情境。

三、由课堂突变引发的思考

1.从学生的角度看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爱插嘴,易受外界干扰等原因,致使课堂出现种种突变,这符合学生的身心实际,是正常的教学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课堂教学在呼唤主人翁地位的回归。试想:学生呆坐在教室,只是听个稀哩糊涂,或是记个手忙脚乱,自身的表现欲得不到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能安静下来吗?这也难怪学生疾呼——归还“百草园”了。

2.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有些突变,常让教师手足无措,有些尴尬,有些无奈,有点哭笑不得。不过,有些突变,还是跟自己有关。如课前准备的不足。不少教师备课只是备教材,备教法,而没有或者说是较少备生、备堂。有些突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是可以预防的,可以转化的。这就需要教师不但会教书,还得会育人。教学时,要学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3.从教学的角度来说

   课堂教学过程需要精心的设计,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节课,都有它的确定因素,又有它的不可预知性。要从容应付,或是防止突变,就要求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多样化,要适时适地的运用变式教学,而不能抱残守缺。何况,突变的产生,也使激活课堂提供了可能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课堂上有意设计些突变,制造些兴奋点,定会盘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4.从教育的角度来说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听说读写,还得进行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教书还得育人。突变的产生,不管是因何而致,教师都有必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突变,以防止一些无谓的突变,而积极参与有利课堂的突变。

      钱梦龙、于漪、魏书生、宁鸿彬这些教育大家,在课堂教学时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一套独到的教学方法,关键是他们教得“活”。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那些能灵活处理课堂突变的“巧匠”。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