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科学解读林黛玉
          ★★★
【字体:
科学解读林黛玉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12

科学解读林黛玉

朱长超

       林黛玉是一位才女,也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追求真正爱情的多情女。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性格孤僻,尖刻,高傲,她几次生病,悲悲切切地度过了一生,后来在玉石姻缘的喜庆音乐声中,口吐鲜血而死。真是香魂一缕随风去,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绘声绘色写了黛玉进入贾府到青春早夭的全过程,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但是,如果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林姑娘,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理解。

    

林妹妹的个性

    

    林姑娘自幼多病,从小患有“不足之症”,这是与她的多愁易感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她一进大观园时所表现的哀愁性格,就预示着她不幸的命运。

黛玉的孤僻、哀愁性格,又不是偶然的,是她幼年时代人生际遇的产物。她出身诗礼人家,从小聪慧异常,又娇生惯养。母亲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从小失去的母爱。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幼年的黛玉因失去母亲,也就缺少了爱,爱的缺乏,使她产生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使他形成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

她的父亲也没有能弥补她失去母爱的父亲又忙于公事,后来又在她的少年时代去世。父母早亡,使她得到的亲情较少,这种经历,使她十分敏感,十分孤独,十分早熟。爱的缺失使林黛玉从小就精神营养不良,这对她个性的发展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她长大后,心理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她的幼年时代。

       她的少年时代身心也受着沉重的压抑。她读书时,教她书的是个非常封建的老学究。根本不懂女孩子的心理,更不懂得一个失去母亲的孤寂的少女的需要。那些乏味的四书五经、烈女传之类的经典沉重地压抑着这个少女的本来就已经冷寂的心。13岁到外祖母家,虽然外祖母家豪华富有,但是,那不是她的家,她有寄人篱下之感。加上大诗书传礼之家,规矩大得很,封建礼教处处压抑着她。她只能“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心身医学告诉我们,亲人亡故,离乡背井,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重大心理指数。可以说,林黛玉从小就受到太大的心理压力。

    林黛玉的这种经历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见花流泪,对月伤心。对于别人不经意说的一句话,都可能敏感地认为是伤了她的自尊。她的这种个性在她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有一次,宝玉送了她几块旧手帕,令她非常感动,于是又哭了起来,并在帕上写诗三首,每一首都是泪啊、悲啊的,第二首写得更悲:“盆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这正是她好哭性格的写照。

    又有一次,红楼梦中的几个女子在秋风送爽时节办起了菊花诗社,做起了菊花诗。这种社团,贾府的领导没有要她们登记。林黛玉做的诗是“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诗中的菊花形象苍白而凄清,风刀霜剑,“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情哀怨,正如其人。另一首菊花诗<<菊梦>>:"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怨幽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也充满着怨艾之情。

    最能表现她的这种悲哀个性的是葬花诗。花的命运,其实暗示她的命运,叹花就是叹自己,葬花其实是对自己青春和命运的悲叹。全诗都是自叹自怨。有怨春天短暂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怨环境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有叹未来命运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我知是谁?有叹人生无常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老人亡两不知。有叹好景不常的:“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悲花悲春悲自己。

       这种压抑环境下形成的个性,使她必然是个小心眼,处处小心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和不受伤害。而过份的敏感很容易自伤。她对宝玉也使小性子,“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有一次,黛玉试探着说宝玉有了好姻缘了,这本来是试试宝玉的,没有想到宝玉见她不了解自己,气得摔了通灵宝玉。“黛玉则哭了起来,说要砸玉,不如砸我。”结果“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虚弱。”还使气把她送给宝玉的穗子剪掉。

林姑娘的病

    林姑娘从小身体虚弱。贾府的众人见了她,便都看出她“有不足之症”。所谓不足之症是指中气不足,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肾声肺弱。她告诉贾母,“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服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她常吃的是人参养荣刃,这是一种补虚证、调气血的滋补药。

    她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导致她生了这种病,并加剧了她的病。她太有闲、太有发愁的条件。伤心悲愁,成了她的日常工作。别人不当什么事的小事,她却会伤心许多天。一次,她到怡红院去看宝玉,丫头们不知是她,故意不开门,还说是宝二爷分付的。这只是一场误,她却想到自己的身世,“虽说是舅母家就如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后来见到宝玉和宝钗众屋里出来,"就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开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林姑娘如果辖达一点,心胸开阔一点,平常小事不记于心,她的病可能逐渐好转。如果她出生于刘姥姥家,从小做点力气活,粗茶淡饭,纺纱织布,里里外外地忙,病也可能有所好转。偏偏她是这种心性,又偏偏是这么个环境,虽然有吃有穿,但是缺乏爱,缺乏情,终于疾病缠绵。

她的病,可能是肺病。她多愁多思,根据中医理论,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主治节,主宣发,主肃降。肺功能不健,会出现盗汗多汗。林黛玉经常咳嗽,出虚汗,是肺虚之症。她临死时大咳不止,气接不上来,又多次吐血,显然是呼吸系统的病症。另外根据中医心理致病理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林姑娘经常悲悲切切,肺气肯定受损。

       林姑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以前,医生们只认为疾病只与生物和生理因素有关,现在,医生们普遍承认生物心理社会的致病模式。从林姑娘的疾病来说,用这种医学模式才能比较合理地解释她的病。她的病,不仅是因为感受风寒,是因为感染结核,而且是因为她的忧郁的心境和重大的心病,更是因为荣国府的社会环境对她的重压。比如说,一次宴会上,她喝不下太多的酒,将半杯酒倒给了宝玉,这就引起了老祖宗的不快,也许她从两人杯子里的酒的融合,联想到了肌肤之亲或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家训,假借了一些故事数落了黛玉。敏感的她一滴一点全都感觉到了。

林黛玉的死

       林姑娘的夭折,不是死于肺病,而是死于心病。

       她钟情于宝玉,能否与宝玉共成连理,是她最大的心病。一天,她无意之中听到丫头雪雁与紫鹃在说悄悄话,只听见雪雁在轻轻告诉紫鹃,“宝玉定了亲了。”这一句话对一般人来说,无关紧要,但是对把宝玉作为知情和白马王子的黛玉来说,却是梦幻的破灭,其对心灵的打击无异于雷霆万钧。她只感到一阵头晕,脸色苍白,好像被谁掷在大海,跌跌撞撞回到潇湘馆,便病到在床,一日重似一日。太医治疗,全无起色。对林姑娘来说,失去了宝宝,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她的心病又不好对人讲,无法进行心理疏导。这一次沉重打击,正预示着她夭折的命运。

    这一次林丫头却在无意之中得救了。病中的一天,她在昏睡中听得雪雁与侍书在闲聊,说的又是宝玉的亲事。她俩说,宝玉没有定亲,老太太心里已经有了人了,这个人是亲上加亲,就在园里住着。黛玉心想,这个亲上加亲又在园中住着的人不就是自己吗?老太太心中已经把自己许配给宝玉,这一句话真比仙丹还灵,她的心病去了,心神顿时清爽了许多,病也渐渐好了。

    但是这块心病终于再次给了她致命的一击。有一天,林黛玉在园子里听到傻大姐在哭泣,一问之下,才知道为了给宝玉冲喜,贾府正准备给宝钗与宝玉成婚,此事只瞒着林姑娘。她一听,身子如有千斤之重,脚如踩着棉花。昏沉中前往怡红院看了疯痴的宝玉,回到潇湘馆时一口鲜血直吐出来。气错昏沉,气息微细,咳嗽不止,痰中有血。    病一天天加重,黛玉知道自己决无生理,一天,一面喘着,命雪雁打开箱子,拿出她题过诗的手帕,想撕那绢子,没有撕开,就把它掷到了火炉里,化作一缕青烟。此后,便慢慢口不能言,奄奄一息。

    就在宝玉成婚的那一日,黛玉神志清楚了一点,她对着紫鹃说,“我是不中用的人了,...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宝玉成婚的鼓乐声隐隐传来,黛玉手渐渐紧了,喘成一处,直声叫道:"宝宝,宝玉,你好...."说到好字,就香魂一缕随风去,愁绪三更入梦遥。一个才女美女多情女,回到太虚幻境去了。如果婚姻的梦不破灭,她是不会死的。

       她在临终时说“宝玉你好....”,这里有怨,有恨,有痛,有悲,也有情。生离死别,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只能用这半句话来表达,而这句话,她是无法说完整的。

       黛玉的死,是死于内心希望的破灭,是死于精神的重大打击,是死于她的孤僻、凄伤的个性。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重大生活事件对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对于心理的强健、身体强壮免疫功能健全、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人来说,有可能经过忍受的克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心态,恢复心理的健康。但是,对于林姑娘来说,她无法冲过这个关。因为第一,她的体质太弱,本来就元气不足,弱不禁风,加上肺部有病,气血两亏,生理上就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第二,她的认知系统有严重偏差,她总是认为自己是命运最差的人,又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人,因此,她没有能建立合理的认识系统,对于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等建立合理的认识。第三,她的社会支持系统较弱,贾府采用宝钗冲喜的办法治疗宝玉的癔病时,大观院的当权者当然站在黛玉的对立一方,黛玉是弱势一方。也由于她平时语言尖刻,性格孤傲,多挖苦冒犯别人,因此,临终时只有紫娟守在她身边。社会支持系统认知系统和生物免疫系统的总体劣势状态,超过了她生命的极限,注定她无法在这个重压下生存下来。

如果木石姻缘成功

       红楼梦上,黛玉在宝玉结婚之夜,毁帕,焚稿,气喘嘘嘘,口吐鲜血,终于含恨而去。她的死,从小说而言,一边是大婚大喜,一边是寂寂而去,令人分外同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如果木石姻缘成功,宝玉和黛玉终于结成理连,未来的发展将会如何呢?

       可以预期,如果她真与宝玉结婚,非常有可能形成另一种悲剧。

       第一,她的个性的相融性很差,时时处处警觉着,敏感地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事情,对无关的事情或者是微小的事情,可能会反应过度,最后很可能导致与宝玉关系的恶化。她有一次夜访怡红院,宝玉的几个小丫头不知是她,正闹着玩,说是天晚了,没有去开门。本来这是件小事,但使她呕气了许多时间,最后宝玉陪了许多不是,才算了结。婚前与婚后男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而黛玉的这种小心眼的个性却是比较稳定的,在婚后势必再次与宝玉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可能是宝玉再次让步,直到对天发誓黛玉才会罢休。如果第二第三次地这样闹,(上海人称女子这种小心眼耍脾气叫粥,意思是像烧粥一样粘,一样持久)宝玉的态度很可能会渐渐变化,最后不再让步,黛玉不能罢休。到此,很可能好姻缘变成恶姻缘。

       世界上由爱而恨而分手的事,并不少见。万物都在渐渐变化着,秋在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芯上寻。相知中蕴含着分岐,相爱中孕育着相怨。当分歧和怨恨超过一定的度,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当年的徐悲鸿和蒋碧微,郎才女貌,相爱得何等真切,一切私奔东洋,又同赴巴黎学艺,但是,潜伏着的细微裂纹终于渐渐涌透,最后移情别恋,分手了之。宝黛之恋,没有结合是美的,结合以后,则未必。

       第二,按照社会心理学理论,夫妻间的心理是经常发生冲突的,冲突的原因很多,如对需求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双方远离自我,心理不能调适,难以进入心理和谐状态,夫妻性差异等。而深层的原因很可能是中国人难以启齿的sex.由于黛玉有肺部疾病,身体虚弱,加上严重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可能有开放的性观念。而宝玉一直在温柔乡中过日子,少年时代就与袭人有了亲密关系,平时又总是有一小群如花似玉的女孩子围在身边。他的性观念和性要求,肯定与黛玉有巨大落差。按照婚姻学研究,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对性生活不满意的人容易离异。因此,宝黛结合,非常有可能以悲剧告终。

       第三,宝黛悲剧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生物学原因。他们两人是表兄妹,其基因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相似性。他们结合而生儿育女,精卵配对时,有病基因正好与有病基因结合,从而使隐性基因转变为显性基因。他俩生下的孩子,完全可能不如黛玉秀慧,更不会如宝玉那样面如溥粉,眼如朗星。很可能生下的孩子含有遗传病,有的会早夭,有的会弱智,没有一个孩子会超过他们俩个。对于荣国府,重要的是荣宗耀祖,如果接二连三地生下病态孩或早夭孩,老祖宗、王夫人她们必定会有意无意地加大对黛玉的压力,这样,这对夫妻的命运就可能芨芨于危了。

这种可能有科学的依据,也有统计学的依据。达尔文的夫人爱玛是他的表姐。容貌姣好,温柔达礼。达尔文曾担心表兄妹之间的婚姻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但是又下不了决心割断恋性,幻想上帝会因粗心等原因原谅他们。但结果,自然规律没有放松这对优秀的进夫妻。他们生下6-7个孩子,有几个生下不久就夭折了,有一个孩子一辈子不会走路,有一个是弱智。。。。达尔文为此非常痛苦。可以预期,林姑娘与宝二爷生下的孩子,不会更好些,因为他们也是表兄妹结合,而且,宝二爷本来有癔症,林姑娘也有忧郁症之类的精神疾病。

                          如果我给林姑娘心理咨询

    

       林姑娘患的是心病,她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比较差,如果她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如何帮助她度过难关,调适心理?她的心理咨询的预后又会如何呢?

       她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几乎到了边缘状态,不过,还没有达到神经症和精神病性障碍。她需要心理咨询,也需要心理治疗。

       如果我给她咨询,我想先给她吃一点我自己研制的心药。脑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分泌一种名叫恩多啡因的脑啡肽,它给人一种愉快欣慰的感觉。孩子吃奶的时候,考试成功以后,会感觉一种轻快感,就是因为大脑中分泌了这种物质的缘故。让林姑娘服用一些这种妙药,先让她从寻死觅活状态中解脱出来。

       接下来,我想寻找她童年心理的伤痕。也许是母亲的离去在她心头留下了创伤,也许是父亲远出当官的一次别离引起她的孤独无依之感,也许是那位老儒生对她的一次严厉训斥造成了她的心病,也许是别的什么心理事件。总之,要把埋藏在她心头的心病种子找出来,就像医生将病灶挖出来一样。

       我想改变她认知的方式。我要告诉林姑娘,从科学的角度讲,宝林不值得爱,不应该她去爱。宝玉这样的公子哥儿,爱他值得吗?他在爱上你之前,早就与袭人不干不净了,这样有男人靠得住吗?再说,你们是表史兄妹,古语说,近亲不藩,为你们的后代着想,还是及早离开宝哥为上策。再说,世界大得很好,好男人多得很,何必认准一个时不时摔宝玉犯傻病的人呢?

       我建议这位求助者,丢开这件事,既然他与宝钗好上了,那就让他们好吧,你自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你不是会写诗吗,那就天天写,用不了三个月,也许林黛玉百花诗选就能出版,而且一定会获得读书界的好评。一个当代李清照式的诗人就会这样诞生。我相信,林黛玉一旦醉心于写诗,心病就会淡忘,就过去平常人的生活。她写诗写得越勤,也许她的心理康复得就越快。最好让紫娟也陪着她写诗。写诗就作为家庭作业,让她每周上我的咨询室来的时候带来,我们一起品评。

       我建议林黛玉和紫娟,她们不宜再住在潇湘馆里,那里竹影树影,容易勾起中心酸事。我建议她们主仆到刘姥姥的庄上去,那里有蝈蝈蟋蟀,有小河田野,有村姑村妇,那里民风淳厚,不像荣国府里一个个似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吃了你。我建议到了那里,学习过一些农家生活,例如学会纺纱,学会织布,也养几个小鸡小鸭小狗。我相信林小姐看到这些小动物,一定会喜欢上,会渐渐忘却那段心醉的日子。

       当然,对林姑娘咨询不是一件容易事。这是因为,第一,林姑娘的心理咨询很可能是被动的。因为她的爱情就是她的生命。她的爱被夺,她就认为生命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从某种角度讲,死,是她当时的所愿,对于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说,听到了宝玉大婚,只有死才能解脱。一个只想一死了之的心理创痛者,其心理咨询的主动性是很小的,她能来,多半是紫娟死拉硬拖来的。没有主动性的求助者,心理咨询的效果不佳。

       第二,林姑娘是个过于自信的女子,一心只认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她的聪明,既是优点,在此时却又演变成缺点。她只信自己,咨询师的金玉良言,在她看来,了无新意,甚至会认为心理咨询师乌浊不堪,是那里来的臭男人。她将一切认识新观念之门全部关上,并插上门闩。她太闭锁了,太自以为是,因此,咨询的效果,如果有的话,也是十分缓慢的。

       心理咨询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询的对象需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如一定的智力基础,内容合适,人格基本健全,动机合理,有交流能力,对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她所缺乏的,是咨询的动机和一定的信任。因此,给她咨询是非常艰难的。

       尽管如此,对于这位才女弱女不幸女,我还是要努力帮助她从生死的边缘救回来。心病还要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知道,只有用最大的尽力,用最好的心药,才能化解林小姐的心病,唤起她生的留恋。不过,聪明如她,也许还有一线希望。也许,经过这一劫,她有可能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健康、开朗的女子,也许她会找到新的爱情。。。。我想如果我治好了这位小姐的这一场大心病,我一定要好好总结一番,将它作为心理咨询的经典范例。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