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的比喻
《春》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美动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比喻的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运用比喻,陌生的事物可以变得具体,深奥的道理可以变得浅易,抽象的东西也可以变得具体,语言表达也可以更加活泼优美。
(一)明喻。明喻的特点是:由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如、若、仿佛……)三部分组成,借助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来突出本体事物的特点,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人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充沛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相似,以此设喻,描绘万物当春,滋润勃发的特点。母亲的手是轻柔的,抚摸是含情的,与春风和煦,轻柔拂面的感触相似,以此设喻描摹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由此看来明喻的本体与喻体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事物,但有“相似点”,明喻正是通过两种事物的“相类”关系来表情达意的。
(二)借喻。借喻的特点是不用“像”“是”一类的比喻词,省略了本体,以喻体代本体,在表达上更简便快捷,语言上更经济。例如:(雨)“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薄烟”这一喻体所设喻的本体“春雨”隐去了,但更真切地描绘了春雨蒙蒙的意境。
(三)博喻,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形式。博喻的特点是,接连用几个喻体比方同一个本体。例如:“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雨是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眼睛”“星星”作比的对象都是野花,只不过“眼睛”的设喻是从个体的角度写单个的野花,“星星”的设喻则是从群体的角度写野花,但都突出了野花明丽的特点。用“牛毛”、“花针”、“细丝”三个喻体来作比春雨,展现了春雨多、细、柔的特点。博喻采用多方设喻,显得语势比明喻强烈。表情达意也丰富。
(四)通感,这也是一种特殊比喻形式。特点是将作用于不同感官的感觉联系起来,描摹事物的情态,以加深体味程度,给人以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是有形有色有味之物,只能凭视觉、嗅觉感受它,而“甜味”是作用于味觉的,因这种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和转移的方法,表现了作者由眼前繁花似锦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也可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