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九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故乡》精讲导读
        ★★★
【字体:
《故乡》精讲导读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康成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8

《故乡》精讲导读

亢淑秀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经济衰败、萧条、破产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鲁迅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回忆对比和通过景物、肖像描写突出主题的写法。

  问题讨论:

  1.关于人物形象

  闰土、杨二嫂和孔乙己、祥林嫂、阿Q这些人物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典型,因此他们的身世遭遇,正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抓住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必然要联系到这些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这些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这样纲举目张,既带动了全篇的教学,又能把握课文的重点和中心。教师可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作一分析示例,然后让学生各自书面完成另一人物的分析作业。示例:闰土的形象。闰土的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般农民的形象。由于生活中过多的痛苦和折磨,使他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忠厚善良,勤劳朴实的本质未变。作者对这一典型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其少中年时期性格及肖像的变化描写,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害羞,只是不怕“我”,而且心里很高兴,跟我讲话时无拘无束,“我”问一句,他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一大篇,在“我”当时的心目中简直就象个小英雄。而中年闰土则身材增长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又粗又笨又开裂,象是松树皮。脸上现出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却没有做声。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给“我”的印象完全成了一个“木偶人”。这一切巨变是为了什么呢?作者犀利的笔伐,尖锐的语言,揭示出那都是由于“多子、饥荒尤其是苛税、兵、匪、官、绅”的多重压迫所致,是腐朽而反动的统治阶级造成的,是苦难而黑暗的现实生活造成的。这一形象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多么深刻!

  作业:杨二嫂也是本文的一个典型人物,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有关描写段落,从作者那鲜明的对照中,揭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2.关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故乡》这篇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最主要的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其中人物的对比又占着重要的位置。作者从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对比,不同人物不同时期的对比,不同人物同一时期的对比这三个方面来突出人物、进而完成了作品的主题。教师可作一分析示例,然后让学生独自完成另两个方面分析的作业。

  示例:不同人物不同时期的对比。例如少年闰土与20多年后的闰土儿子水生的对比,少年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天真烂漫,勇敢大胆,无忧无虑,爱蹦爱跳,浑身充满活力的孩子;水生则不仅黄瘦,颈子上没有那银项圈,而且非常害羞,紧贴在闰土背后不敢见人,通过父子两个不同人物,又相差20多年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农村破产的严重程度,说明了相隔20多年后的旧中国愈趋向崩溃,农村经济愈发衰落,农民生活愈加穷困了。

  作业:让学生用笔划出有关人物性格对比的词句,并参照如上示例从同一人物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同一时期的对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求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与作用是什么?

  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线索单纯,结构清晰,内容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建议教学时应该打破旧的教学常规,改变那种面面俱到,从头至尾,咬文嚼字串讲一遍的做法,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2.讲和练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这篇课文除了书上的练习之处,建议还应该让学生根据小说的特点,练习编写一至两篇人物提纲,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而且可以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语文教学通迅》1985.7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