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九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呈献给世界的艺术明珠——漫谈鲁迅的小说创作
        ★★★
【字体:
呈献给世界的艺术明珠——漫谈鲁迅的小说创作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康成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8

┃呈┃献┃给┃世┃界┃的┃艺┃术┃明┃珠┃

——漫谈鲁迅的小说创作

  北京鲁迅博物馆 陈漱渝  

  在鲁迅研究领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在鲁迅的思想研究和杂文创作研究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甚至截然对立的学术观点,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活跃景象,唯独对于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却几乎众口一词地给予了崇高评价,甚至鲁迅生前的有论敌也不例外。这种有口皆碑、无可动摇的崇高地位,生动显示出鲁迅的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而且是我们民族呈献给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明珠。

  按时间线索,鲁迅的小说创作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 创作酝酿期(或称之萌芽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以1903年鲁迅东渡日本为上限,以1911年冬写成第一篇创作小说《怀旧》为下限

  青年时代鲁迅喜欢的作家有俄国的果戈理、安特莱夫,波兰的显克维支,日本的夏目漱石、森鸥外等。果戈理小说的心理刻画手法,安特莱夫小说中象征的运用,显克维支运用讽刺反语的技巧和夏目漱石以喜剧手法来处理悲剧题材的功力,都在鲁迅日后的小说创作中留下了艺术的投影。

  鲁迅自己也坦率承认,他进行小说创作所借鉴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误认为中国传统文学遗产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毫无影响。相反,鲁迅具有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艺术修养,在青年、中年时期特别对中国古典小说作过前无古人的精湛研究,因此才使他后来的小说作品能够兼备中外文学之长:既大胆运用现代技巧,又十分注意继承民族形式,表现民族精神,刻画民族性格。正如他评价陶元庆的绘画时所说:“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1911年冬天,鲁迅写成了他的第一篇创作小说《怀旧》。这篇作品剖析了封建势力在辛亥革命风声到来时的种种丑态,显示出作者卓越的讽刺才能。这篇写于五四运动前8年的小说,虽然运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文学语言——文言,但其思想内容和情节结构却反映出中国现代小说酝酿期的风貌。

二 创作丰收期

  这一时期大体上可以以1918年为上限,以1926年为下限

  从1909年夏天至五四运动前夕,鲁迅一度陷了深沉的思索和时代性的苦闷,文学活动经历了九年的断裂,直到狂飚突起的五四运动爆发,时代精神的钥匙才打开了鲁迅心灵的门窗。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这时开始,截至1925年底,鲁迅共发表了26篇小说,先后集为《呐喊》和《彷徨》。

  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在《呐喊》《彷徨》所展示的人物画廊中,最富有时代典型意义的,是农民人物形象系列和知识分子形象系列。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最深刻地反映了农民悲剧命运和提出了农民问题的伟大作家。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上,把中国人民的主体——农民,连同他们破烂的衣着、悲哀的面容和痛苦的灵魂带进了长期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盘据的文学殿堂。

  使陈独秀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小说《风波》,以1917年发生的张勋复辟为背景,描写了一场政治风波在农民家庭诱发的风波。《祝福》则着重揭露封建礼教对农村妇女的精神摧残。所以鲁迅的友人许寿裳正确指出:“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在《社戏》中,鲁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皎洁的月光,诱人的渔火,悠扬的笛声,铁的兽脊般的群山,弥漫着豆麦清香的夜气,特别塑造了双喜、阿发这样具有美好心灵的农村少年形象,体现出他那“在丑恶的现实中追寻永远失落的美”的创作意图。鲁迅这些洋溢着浓郁泥土气息的作品,影响了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黎锦明等一批“乡土写实派”作家,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石。

  与此同时,鲁迅小说还勾勒了辛亥革命前后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的生活面影。像《孔乙己》中的丁举人,《祝福》中鲁四老爷、《离婚》中的七大人,是置身于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封建古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的代表。《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则是被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愚弄乃至毁灭的下层知识分子。《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代表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潮冲击下的封建复古派,他们是插着孔雀毛的乌鸦,披着道学家外衣的流氓。《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曾经是反封建的民主战士,但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败下阵来,一时找不到出路,或者消极颓唐,或者不甘堕落而又走向堕落。《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是五四以后的知识青年典型,鲁迅通过他们的悲剧命运深刻说明:真正的恋爱和婚姻自由,是跟政治经济相联系的,是跟整个的社会解放相联系着的,如果以个人解放为目的,以个人奋斗为手段,最后必然被黑暗势力吞噬而成为牺牲品。鲁迅还通过在乘坐人力车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小事”,教育进步知识分子向劳苦大众学习,从他们身上寻求希望和力量。鲁迅小说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提出了卓越的见解,触及了时代的尖端问题,因而体现了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硕果和文学参与历史的法则,在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现代问题小说的先驱。

  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是鲁迅从留日时期就已确定的创作宗旨。五四时期,鲁迅仍然坚持“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呐喊》《彷徨》中的作品,就是改造国民灵魂的艺术实践。比如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酒客的笑声跟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对受苦人的冷漠”。《药》反映了因群众的愚昧造成的革命者的寂寞和悲哀。《示众》通过首善之区街头十八个人物的群象,揭示出他们灵魂麻木的共性。在获得世界声誉的《阿Q正传》中,鲁迅更把几乎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特别是精神胜利法,融进了阿Q这个不觉悟的落后的农民形象中,从而完成了一个包涵复杂思想和社会心理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典型形象。

三 新历史小说创作的探索期

  1936年1月,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鲁迅的小说新作《故事新编》。这本书收录8篇小说:《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这8篇作品中,有7篇发表于1927年之后,其中又有5篇写于1934至1935年,所以《故事新编》大体可以视为鲁迅的后期作品。截至目前为止,鲁迅研究界对这部作品的体裁性质尚在争鸣中,没有定论。这部作品基本上是用小说的形式描写了“古人古事”,但作品中,夏禹治水时代的学者却口说英语,大谈“性灵”、“考据学”、“优生学”;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居然鸣警笛,谈稿费。由于作品中的这些现代语言、现代情节已不是历史小说的传统概念所能包容,又有人干脆将《故事新编》称为“讽刺文学”或“讽刺作品”。然而“讽刺文学”的范畴又过于宽泛,它既包括讽刺小说,又包括讽刺诗歌、讽刺喜剧等不同艺术样式,所以我个人比较倾向下面这种观点:《故事新编》是一种“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的独特的新型”的历史小说,是鲁迅对历史小说这种传统体裁进行的新探索。作为一位敢于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鲁迅在《故事新编》中综合运用了杂文、速写、历史小说的手法,借用历史题材的躯壳反映现代生活的脉搏,在历史的掩体后面喷射出焚毁现实生活中落后事物的战火。

  常言说,没有技巧的作家,好像没有轮子的车,没有翅膀的鸟。鲁迅是重视小说的革命功利性和社会效果的一位作家,但他对于技巧问题也极为关注。他强调内容的充实与技巧的修养并进。可以说,他的每一篇小说都力求在技巧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都力求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上进行新的尝试。下面简略谈谈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历来重视真实地描写生活,特别擅长通过平常小事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以达到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目的,所以他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调,但同时又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中汲取了有益的成份,比如《长明灯》中的疯子一心要吹熄那盏象征着衰老的僵硬传统的长明灯,就呈现出象征主义的斑烂色彩。《故事新编》中的《铸剑》《采薇》,则洋溢着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在艺术格局上,鲁迅的小说具有大胆的实验性和高度的不重复性。短篇小说的特点,就在于从生活的片断描写,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他的小说,大多以“横切面式”的格局反映生活,好像植物学家从一些树木的横断面去研究森林一样。像《孔乙己》、《风波》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但有时也采用“纵切面式”,如《孤独者》,还有一些时空错乱的作品,如《狂人日记》。总之,鲁迅几乎每一篇小说都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新的探求。

  在表现手法上,鲁迅有所择取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注意选取人物特征,集中描画有特征的形象,力求达到画龙点睛、传神写意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他又打破了从头到尾,一一道来的传统小说叙事方式,大胆借鉴外国现代小说的艺术经验,引进西方多种形式的心理描写手法,将主要笔力用于开掘人物的灵魂,从而使中国现代小说开始了由“情节小说”向“性格小说”的成功转变。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上,鲁迅惜墨如金,他往往不对人物和景色进行铺写,一开篇就进入人物的行动或对话。他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使语言高度凝炼、含蓄。

  鲁迅小说产生的时代,是新旧交替、光明与黑暗搏斗的时代。那个时代国运艰难,人民灾难深重,有价值的东西常常遭到毁灭。在《呐喊》《彷徨》收集的25篇作品中,就有13篇中的24人物或狂或死,这就使得鲁迅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总体上呈现出忧愤深广的沉郁风格;但在暴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和国民性的弱点时,作家讽刺和幽默的才能又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使这些作品中的悲剧因素跟喜剧因素互相渗透、互相转化。鲁迅小说的上述成就是划时代的,使这些作品永远成为文艺史上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教案
    没有相关教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