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九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名师点拨:《故乡》阅读要点
        ★★★
【字体:
名师点拨:《故乡》阅读要点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2

【阅读要点】

【语言卡片】

1.生字

huì     (xùn)     (sì      (jiàng)

huái)        (bì)间      è)然       (bǐ)夷

chī)笑     (sè)索      (dài)     (wǎng)然

suī     (bó)鸪      (líng)      (huān)猪

寒噤(jìn)

2.雅词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境。

如许:这么些。

嗤笑:讥笑。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鄙夷:看不起。

阴晦:阴沉昏暗。

易主:改换主人。

无端:无缘无故。

愕然:吃惊的样子。

恣雎:放纵,放任。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3.词义辨析:

阴晦  阴暗

都含有“暗、阴沉”的意思。“阴晦”不仅昏暗,而且有不明显之意;“阴暗”仅是阴沉、昏暗。

隔膜  隔绝

都含有“不相通”的意思。“隔膜”从感情方面来说,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绝”从空间上面来说,指隔断的意思。

惘然  怅然

都是形容词。“惘然”着重指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怅然”着重指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4.精妙的动词

①苍黄的天底下,远近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③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在他背后。

④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⑤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竹匾,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那鸟雀就在竹匾下了。

⑥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出。

5.精美的描写句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钗,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这来的就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③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句段品味】

1.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品味:此句紧承上段沉寂荒凉的气氛,既有见到故乡时的欣喜之情,又有一种难言的悲凉之情:喜的是回到自己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对故乡还保持着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悲的是见到眼前故乡萧条破败的景象,不敢相信这眼前的一切。这强烈的反差,这残酷的现实,让“我”难以接受。此外,这句话末尾用问号而不用感叹号,从语意和情感表达来看,不仅有否定眼前看到的景象为记忆中的故乡的景象的意思,而且还有“我”看到美丽的故乡竟变得如此萧索荒凉时,不想承认又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的矛盾心情。

2.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钗,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品味:这是一幅少年闰土月夜刺猹图。景物色彩明快、艳丽,人物英俊、活泼,二者相映成趣。这是留在“我”心中儿时伙伴的美好回忆。“一幅神异的图画”的描写,流露了“我”对少年闰土的景仰,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为后面写闰土的变化作了铺垫。因为在插叙“我”和少年闰土儿时友情时,“我”和少年闰土是对照着写的。闰土会捉鸟,知道各种贝壳,跳鱼,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知识,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

3.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品味:此句表现了少年的闰土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少年的“我”是纯真自然的,少年的闰土同样是纯真自然的。少年闰土不把少年的“我”视为一个比自己高贵的少爷,少年的“我”也不把少年闰土视为一个比自己低贱的穷孩子,他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观念。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没有任何顾忌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还没有被等级观念所束缚!

4.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品味:此句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有着丰富的实际生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把“我”带出了院子里的高墙,看到了一个广阔充实、无比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个多么辽阔而又鲜活、缤纷而又浪漫的世界呀!有高远的蓝天,有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沙地……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人和事物,是被高墙束缚的“我”从未见过的,这也是“我”所羡慕和想要的生活,此时的少年闰土可以说是“我”崇拜的小英雄。

5.“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品味:此段对杨二嫂的语言、动作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刻画。她说话尖刻,由于发现在“我”身上已经无利可捞了,便露出了自私势利的本性。连用四个“愈”字对“我”进行无中生有的恶意攻击,她的动作也十分麻利。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把她讨要不成便伺机行窃的情形刻画得细致入微,把她这样一个典型小市民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6.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品味:此句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了闰土复杂的内心世界。作者没有直接去对闰土的心理作细致的描写,只是借助神态描写来表现。这段描写,具体而生动地刻画了闰土见到“我”的神情和心理活动过程。面对分别二十余年的小时候的朋友,自然从脸上“现出欢喜”来,但又无从谈起,也就“没有作声”。终于“理智”战胜了感情,恭敬地叫一声“老爷”。这段描写多么真实,多么合情合理!同时也巧妙地照应了前文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7.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品味:用精炼的语言揭示闰土经济和精神变化的真正原因,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勾结导致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中年闰土成为一个“木偶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他苦成这般模样?这里做出了全面而准确的回答。这不仅道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8.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品味:此句表明“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闰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与少年的闰土判若两人,在“我”的心目之中他清晰的英雄形象已经不复存在;“我”与故乡的生活变得格格不入。一切的一切,成为模糊的影像,所以流露出一种悲哀的心情。但“我”此时的悲哀并不是等同于绝望,“我”依然相信故乡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只是总觉得还有些渺茫。

9.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品味:“我”的希望是什么?那就是“新的生活”,是故乡人未曾生活过的,“我”自己也不是太清楚自己想要的新生活究竟是什么,他并不能做出明确的回答。“我”的希望能否实现,同样不能做出明确的回答,尤其是面对故乡这种残酷的现实,内心难免会感到一阵害怕。但是,“我”的理想又绝对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水生和宏儿的友谊就是最好的见证,何况,人类自身永远存在着向上追求的力量。

10.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品味:因为还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我”以为自己对新生活的希望仿佛和闰土对神灵的祈求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只不过闰土的希望在眼前,“切近”,“我”的希望在未来,但对这个未来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而显得“茫远”。

1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品味:充满了哲理的结句,极好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它告诉了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人们奋斗和追求的精神。如果我们不努力奋斗、追求,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希望,即“希望”是“无所谓有”;如果我们始终不渝地为了我们的希望斗争、实践,就一定会迎来我们想要的生活,即“希望”是“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需要人们一次次地走过,才能真正的使其成为路。

【课文赏析】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两个”闰土和“两个”杨二嫂,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写“回故乡”。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在故乡”。具体描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第二天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到“只是收不起钱来”),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从“你休息一两天”到“我得去看看”),写我回忆了与少年闰土的真挚友情。

第三层(从“母亲站起身”到“出去了”),塑造杨二嫂的形象。

第四层(从“此后又有远近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刻画中年闰土的形象。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尾),写“离故乡”。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竟跑得这样快”),写“我”一家人乘船离开故乡,其中插叙有关杨二嫂的细节。

第二层(从“老屋离我愈远了”到“也便成了路”),写“我”坐在船上,渐离故乡的感受。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

强烈的对比。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变化来反映主题思想。文中通过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之路。通过20年前后杨二嫂的变化,可以看出,杨二嫂曾是一个被称作“豆腐西施”,充当招徕生意的“广告”,是一位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由于长期艰辛生活的磨难,她变得尖刻、刻薄、庸俗、势利。她是贪小便宜、自私的小市民,是辛苦恣雎的典型。杨二嫂前后的变化说明,在军阀势力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产以及城镇市民的日趋贫困。

精彩的对白。语言是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个性化的语言自然就能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是善良的;“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成年的闰土是一个麻木而丧失了活力的木偶人;“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多么尖刻锋利的语言,活脱脱地表现出一个小市民的形象。

高妙的白描。鲁迅先生是白描高手,由以下几例可见一斑。“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多么精炼的简笔勾勒,凸现出故乡的全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寥寥数笔便点染出明朗神异的景象。“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轻描淡写便营造一种静谧的气氛。

精辟的议论。文中的议论深沉而又隽永,让人在脑中时时闪现出思辩性的哲理火花,像“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种富有创意的警句,具有历史的深度,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照亮了读者心中的希望之路,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激励着读者勇往直前。此外,这些议论在全文中还起到总结收束、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明了中心,深化了主旨。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