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
          ★★★
【字体:
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

   从北京到通州有一条运河,叫通惠河,同纵贯我国南北的大运河相衔接。最早设计通惠河的是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郭守敬不仅在水利工程方面有重大的成就。在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方面,也都有卓越的贡献。
   
郭守敬,字若思,1231年出生于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县)。他的祖父郭荣学识渊博,对数学和水利都很有研究。郭守敬从小就喜欢读书,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祖父为了使他得到深造,让他跟当时的学者刘秉忠、张文谦学习。郭守敬认真刻苦,进步很快。他对天文学尤其感兴趣,自己制造了一些土仪器,如用竹篾做的浑仪等,来观察天象,为后来在天文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打下了基础。
   1276
年,元朝政府下令修订历法,郭守敬参加了这个工作。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出在修订历法以前,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以便准确地根据观测的数据制定出新的历法来。观测天象,首先需要解决仪器问题。宋朝留下来的天文仪器本来安装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金代把它们运到了大都(今北京),可是大都的纬度与汴京不同,这些仪器都不好使用。为了提高观测天象的精密度,郭守敬在三年之内,制成了简仪、高表、仰仪等十三种天文仪器;为了去外地观测,他又创制了一套携带方便的天文仪器,还制作了抑规变矩图、导方浑盖图等五种图,与仪器互相参照使用。
   
郭守敬创制简仪,是对浑仪的大胆革新。浑仪是古代用来测量日月和星星位置的主要的天文仪器,但是构造复杂,转动不灵便,而且元环很多,遮掩了一部分星星,不利于观测。简仪的功用和浑仪相同,结构简单,刻度精密,为了旋转顺利,还装了滚珠轴承,比欧洲应用滚珠轴承要早一二百年。郭守敬创制的这台简仪一直保存到清朝初年,后来被法国的传教士销毁了。现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陈列的一台,是明朝正统年间访制的。
   
郭守敬制造的天文仪器,精巧和准确的程度都超过了前人。清朝初年,西方的传教士汤若望来到中国。看到郭守敬创造的天文仪器,表示非常敬佩。他尊称郭守敬为“中国的第谷”。第谷是十六世纪欧洲著名的天文学家,也制造了许多天文仪器,其实;他比郭守敬晚了三百来年。
   
郭守敬还是一个出色的天文观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技术知识的官员,分为几个小组,带着轻便的仪器到各地去观测天象。当时在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设立了22个观测站。在27个地点进行观测。各地观测得来的数据纷纷报到大都。郭守敬运用报来的数据精密计算,花了两年的时间.修成了一部新历法——《授时历》。以往的历法,不满一日的尾数大多用分数来表示,使计算十分复杂;郭守敬修《授时历》改用了小数,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和地球公转周期只差26秒,与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格里历(就是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授时历》是在128O年颁行的,比格里历早了302年。郭守敬修《授时历》以公元1280年的冬至点作为推算的起点,大胆废除了以往历法沿用的向上追溯很多年的繁琐的推算方法。《授时历》对旧历法作了七项重要的改正,还有五项重要的创新。因而成为我国古代最好的一部历法。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有十四种,共计105卷。在古代天文学家中,他是著作最丰富的一个。
   
郭守敏还擅长水利工程。他年轻的时候,家乡邢台有条达活泉,因为河道堵塞,洪水冲溃了堤岸,泥沙把一坐石桥都淹没了。郭守敬多次勘测地形,找到了原来的河道,选定了建桥的地点,把原来的桥基挖出来。经过他的精心设计,邢台的老百姓用了四十天工夫。就疏浚了河道,重建起新桥。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北方之后,下令修复因长期战争而被破坏的沟渠。郭守敬由老师张文谦推荐,受到了忽必烈召见。他提出了兴修水利的六项建议,忽必烈非常赞赏,就派张文谦和他负责修复西夏(今甘肃省)河渠。郭守敬跟张文谦来到西夏,看到这一带原有的渠道大多已经淤塞,修复不容易、有人主张不如另修新渠。郭守敏反对这种主张,认为这样做既花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和财力。他主张挖深和疏通旧的渠道,再建立闸堰,保持河渠内的水量,就可以达到便利灌溉的目的。郭守敬的合理主张得到了采纳。这一项水利工程,在第二年夏种以前便全部完工了。
   
元朝建都大都以后,为了把江浙的粮食物资运到京城,征集民工开挖了济州河和会通河,连接成由杭州到通州的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但是从通州到大都这一段,还需要通过陆运。过去有人想开运河,因为水沅困难,没有成功。郭守敬反复查勘,发现昌平东南的山下有一条白浮泉。水量比较大,可以作为运河的水沅。但是需要改变白浮泉的流向,沿途还要控制水量,困难仍然很多。郭守敬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他经过精密勘测、掌握了这一带的地形情况,选定了运河的走向,还作出了逐段筑坝设闸控制水量的计划。这段运河全长160里。不到两年,开河工程全部胜利完成。南方的运粮大船可以直达大都。忽必烈命名这条运河为通惠河。在当时来说,这条运河对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