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苏童怕“为权力引起斗争”拒做电影编剧
        ★★★★
【字体:
苏童怕“为权力引起斗争”拒做电影编剧
作者:佚名    阅读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22

  前天,作家苏童与国际“重述神话”中国项目区签订创作合同,正式成为该项目的首个中国作家。在接受专访时,他透露,在改编神话传说《孟姜女》时,将打造极具“苏童风格”的文风。谈到时下流行的“作家转做影视编剧”,苏童说做编剧就要与导演争夺自主权,他因为不愿卷到这些纷争中,所以他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刺青时代》被贾樟柯拍成电影,他都未出任编剧。

  谈新作:将创作“苏童式”孟姜女

  “考虑要重述中国神话时,首先跳入我脑海的是《大禹治水》和《孟姜女》。但对于《大禹治水》,究竟是人征服水,还是水毁灭人,我很难平衡,因此阻止了我把它作为创作素材的念头。而《孟姜女》的妙处就多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贤良的南国弱女子,不畏艰险,冒严寒千里迢迢北上为夫送寒衣,仅此场景就足以让世人动容。丈夫死于长城苦役,妻子一哭震倒八百里长城。这壮观的气势以及所暗示的颠覆皇权的寓意,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苏童透露,小说《孟姜女》绝不会像电影版《花木兰》或《宝莲灯》那样充满商业味,也不会以戏说的手法将人物形象以及表现主题扭曲,“它是我创作的延续,具有鲜明的‘苏童式’的个人风格与气质。”

  谈影视改编:非常期待影片《刺青时代》

  继苏童的小说《米》被黄建中改编成电影后,中篇小说《刺青时代》又被贾樟柯看中。眼下该电影剧本正由作家毕飞宇操刀改编,苏童只帮忙出点主意。

  苏童说,他希望电影《刺青时代》通过南方的“一条河、一条街、一群不良少年”这三大元素组成的电影语言,来反映上世纪70年代的人际关系。“小说《刺青时代》至少提供了解释南方灵魂的样本,加上贾樟柯成熟的电影手段,让我对这部影片充满期待。”

  虽然《妻妾成群》《米》分别被改编成电影,但苏童至今未尝试过做编剧。“我以为,文学创作是自主的行为。而编剧的自主权却常常掌握在导演手中,编剧要争取自己的权利便要和导演斗、吵。我是个不爱斗争的人,只想把小说写好了事。”

  谈先锋写作:一度轻狂知错不改

  回顾20余年的创作生涯,苏童认为现在应是他创作的最佳时期。“二十几岁时年轻气盛,对写作抱有极端的狂热,写东西总是一稿到底,懒得再看,结果常出错。像《我的帝王生涯》出版时校对发现小说中前后人名不符,我都不愿改,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字字珠玑。”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这种轻狂已消失殆尽。

  对于余华、格非、北村以及自己早年实践“先锋写作”,而今回归传统的现象,苏童解释说:“实际上先锋只是一种姿态。刚开始写作的人就像拍马上阵的战士,挑选诸如青龙偃月刀、断魂锤之类最吓人的家伙出阵,他们起初以最叛逆的写作姿态出现。但久经沙场之后,就不再用吓人的兵器了,他要运筹帷幄,由反叛回归平静。”(卜昌伟)

  链接

  苏童,生于1963年,江南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投入小说创作。1987年发表成名作《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从此被批评界看成“先锋派”(或“后新潮”)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米》等。

(编辑:小题)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