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经典美文 >> 阅读正文
隽永文思撩人情怀——《药香如蝶》赏析
        ★★★
【字体:
隽永文思撩人情怀——《药香如蝶》赏析
作者:孟宪法    阅读来源:山东滨州市滨城区张集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9

    深入浅出的哲蕴。单看《药香如蝶》这个新奇形象的题目,就别有情趣,诱人一读。作者因题而开门见山,婉褒描述了草药沧桑的身世,不凡的来历,并揭示了草药经煮耐熬的品质,为下文意蕴的展开巧奠了一种基调。其实,意旨开掘的深刻形象恰是本文的高明之处。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草药服用方法的讲求和药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文章将历史故事所给予我们的启迪、哲思,巧妙地与“熬药”“服药”相联系,比况新颖,深入浅出,哲蕴十足。如作者写越王勾践二十多年卧薪尝胆之举措如同用文火熬了一服复国之药,写唐太宗因善服劝谏的“苦药”而成为一代名君,而纣王因拒服“苦药”使得自己和东周“百病缠身”,最终招致灭亡。作者言理而没有拘于理,将历史事例顺手拈来,点到为止,又以洒脱的比喻制胜,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文思的机警灵活和文笔的高超。匠心独运的“切入点”使本文意旨举重若轻,鞭辟入里,深切隽永,回味悠长。
    舒展从容的行文。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本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由草药的来历入笔,而后展开文思,比况史实,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并且由历史的遐思写到现实,写父亲薰药的故事,写药香的魅力,颇多人生的况味,怡人情怀。通篇一个“药”字摇曳于字里行间,若即若离,味之无穷。“药”字如同一剂酵母粉,发酵酿造了本文意蕴,若没有深切的思考和丰富的联想,亦难为之。本文涉笔成趣,娓娓到来,水到渠成。其结构严谨自然。一是首尾照应。二是过渡巧妙。如“急火出菜,文火出药”“苦药祛病”“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等语句承上启下,使行文从容顺达,承接自然,丝丝如扣,顺理成章。
    生动隽永的笔墨。本文生动隽永的语句俯拾即是。如“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药香如蝶,满室翩跹”,“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等语句,富有着诗情画意。再如“唐太宗善喝苦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用去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富国之药”、“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等,言简意赅,新颖深切,富有哲理。特别是文末两句话——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要咽下多少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作者所言“人生之药”到底是什麽?是人生的挫折、困苦、无奈,是生活的忍耐、宽容、执著,是为世的坚韧、从容、清醒。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药香如蝶》,请赏之嗅之品之。

(256652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张集中学 孟宪法 )电子信箱:bzmxf110@sina.com
家庭电话:0543---3510567


——附原文:
                                 药香如蝶
                                  吴克诚

    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久久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不疾不徐在药锅底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用文火熬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用去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伍子胥在这方面可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唐太宗善喝苦药。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显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着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药香如蝶,满室翩跹。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已整十年。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月色正好。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要咽下多少药?
                                     ——摘自2002年11月5日《大众日报·丰收》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