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
          ★★★
【字体:
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进行传统教学十几年,我向初中或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大批的应试的合格人才,并获得了若干省、市、县级奖励。我总以为自己是教育的排头兵。然而,今年我学习和应用了创新教育理论,进行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试验,才茅塞顿开,感觉自己落后了。正是这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又为我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一、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江主席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quot;。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荣传统。古代的中国人,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的科技创造而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创新,不去创新,那么我们的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这里的基础工作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当前随着国际竟争日益白炽化,各国经济、军事、教育和科技的竞争,将集中在创造性人才的竞争上。因此创造力的研究也格外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有关创造研究的重要部分。美国科学家认为创造性人物的新发现、新发明与新成果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从80年代开始,日本已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它的教育国策而确定下来。英国和德国也十分重视创造性问题,而且都深入地研究了创造性的差异问题。一时之间,发达国家普遍开展在创造型的学校环境,创造型的教师和学生的培养途径问题上的研究,真可谓吉乐福特的一句话:"没有哪一种现象或一门学科像创造问题那样,被如此长久地忽视,又如此突然地复苏。
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
1、加强对创造性问题的研究。从1998年3月4日江主席提出创新教育问题到现在虽然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在我们这样一个交通不便,报刊不多,教师工作又十分繁忙的农村小学,如果不专门学习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理论文章,研究一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肯定培养不出创造力很强的学生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学习一些创新理论,了解创造性的实质以及创造人才的特点,研究创造性的发展过程,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优化学校的创造环境。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十分注重学业,升学人数,而排斥了其它方面。这就扼制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优化学校环境的创造性,首先应优化校长办学的指导思想,更新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学校的评估体系,其次,要改变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布置,使每一个师生走进学校都向走进一片创造的天地之中。
3、培养创造型教师。所谓创造型教师,指的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之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创造型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农村小学培养创造型教师可以让每个教师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试验,总结和交流经验,以求得全面突破。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和创造力。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它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应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创造性活动都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都需要对自己有观念、方法与理论上的突破。所以应提倡上面提到的创造性个性。促进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自信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环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2)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行为特征。即培养学生有好奇、思维灵活、独立行事、喜欢提问、善于探索等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能力等。
江主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须是知识不断更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必将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从教育改革入手,为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奋斗。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