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德育工作中的“四会”教育
        ★★★
【字体:
德育工作中的“四会”教育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实践证明,把“学会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寓“学会做人”教育于德育常规管理、常规活动,就是抓住了德育工作的根本。
    1、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起。
    “欲求人人成材,先求人人成人”。我们对学生明确提出了做人的三个层次要求:“做一个不妨碍别人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确立了从责任感抓起的思路。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充分发挥“二主一导”作用。
    教育学生各种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多方面的配合,只有充分挖掘潜力,才能形成活动的综合效应,形成最佳效果;只有充分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学会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 ( 1)、发挥师长的主导作用。力争家长参与,家长对于学校、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开展,我们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诸如家访交谈、电话联系、家长会、给家长写信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及家长主动到学校来与老师交谈,就形成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没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是不会有效果的。
(3)、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正确运用评价方式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评价方式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他人评价在班级主要有:家长评价、互帮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老师评价等。对以上各种评价方式,无论是评优还是评劣,同学大多都看得较重,他们都想做得更好,得到好的评价。
二、教育学生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工作多年来,我感到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多与长者相处,缺少伙伴,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重视培养学生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搞不好人际关系。
    2、学习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从中加深情感联系。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
三、教育学生学会使自己快乐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要使受教育者达到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简明标准之一,就是无烦恼与欢悦基本充满个体生活空间,就是受教育者常处于快乐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使自己快乐。
    对一个学生来说,快乐能因不善于争取而较少降临,甚至经常不降临。若是快乐较少降临,或快乐经常不降临,就出现心理健康的缺陷或严重缺陷。因此,对学校、对教师来说,让学生学会使自己快乐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让学生学会使自己快乐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认识,二是行为。从认识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使个体快乐的钥匙,掌握并操持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行为方面,要使学生的基本生活行为充满致乐因素,激活致乐因素。
    1、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作用。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全体同学,要让同学们一齐来清除学校心理辅导室入口处的路障。我们在班上提出以下口号在学生中广为宣传:“要快乐吗,到心理辅导室去!”、“我有点不快乐了,快去心理辅导室补充快乐源!”学校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消除过度焦虑,严重忧郁,应试恐慌,无端强迫和学习痛苦,为学生铲除致苦因素,提供使人快乐的灵丹妙药。
    2、加强心理谐助互惠。
    让使自己快乐的学生去教会自己的同学善于自己快乐。班上把参加过心理健康课程学习的有志于心理谐助的同学组成心理谐助志愿队。任务是向全班同学播撒成熟心态,调整不良情怀,常献爱心,共享快乐,同铸健康多才新一代。 心理谐助志愿队队员身体力行并广为传扬心理健康,布撒快乐。无烦恼与欢悦充满学生生活空间,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现实,对新、真、善、美具有强烈敏感并孜孜追求,快乐充满班级。
四、教育学生学会生活
    1、学生生活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学生家长们小的时候生活比较艰苦,经历比较坎坷,他们不愿让孩子有自己那样的生活经历,希望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宁肯自己多干点,腾出时间让孩子多念书;有的家长怕孩子干活磕着碰着有危险,因此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动手,热衷于自己代劳。幼年时期管吃饭、管穿衣、管游戏、管睡觉,上学后管接送、管学习、管作业、管书包、管文具,一直管到上了中学,上了大学还要把行李亲自送到宿舍,铺好了床,支好了蚊帐还依依不舍。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下,相当多的孩子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大型调查中,调查组对10岁--14岁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状况作了了解,调查显示,69.7%的学生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的学生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衣服,48.1%的学生从没或很少洗碗、洗菜,31%的学生从没做过或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 在家庭劳动中培养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家庭劳动上存在很多误区(如前所述),实际上孩子从小参加家务劳动可以获得很多益处,如: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独立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提高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责任心,使身体得到锻炼等等。
(2)、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 。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日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新年时让同学自己做贺年卡,动手包饺子、炒菜、织帽子、围巾等。这些都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此文获湖南省三等奖)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