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明明白白我的心”——略谈新课改中教师心理不适现象及应对策略
        ★★★
【字体:
“明明白白我的心”——略谈新课改中教师心理不适现象及应对策略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新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改革的进程较为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此而产生很多心理不适现象是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了解教师在新课改中出现的几种常见心理不适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这对于新课改的顺利推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改中教师常见的几种心理不适现象
  1、过度焦虑。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参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老师感到原有的知识技能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上在教育教学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于是这些教师经常惶惶然不可终日,担心在新一轮课改中落伍。
  2、排斥心态。新课改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改变。面对这种变革,部分老师特别是老教师,很难转变教育观念,常对新课改持否定态度,在行动上表现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些人最终会是经验反被经验误,自己落伍不说,给课程改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3、无奈心态。由于评价机制滞后(绝大多数学校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教师的主要依据),许多老师一方面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了充分的准备并身体力行,一方面不得不围绕一张张试卷作文章,出现了名副其实"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的不和谐现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得很多教师不免茫然失措,大大减慢新课改的推进速度。
  4、观望心态。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改革一定要搞,但是,要等到别人成功了以后再去做,这样自己依葫芦画瓢,总不会有错。这种观望心态,表面上看来是无关大雅的,但是,当课程改革进入深层次改革的时候,由于缺乏主动性,它可能会成为课程改革的大敌。
  5、冷漠心态。面对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由于教师职业本身易产生职业怠倦等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对外界的动态漠不关心,不管媒体如何"狂轰滥炸",也不管大会小会如何强调,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天塌下来有高手顶着。
  二、新课改中教师心理不适的应对策略
  综合起来,上述教师不良的心理成因,与现有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有关,也与教师自身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有关。因此,要克服教师的心理不适现象,一定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同步推进,同时实施。概括起来,即外减压力,内强素质。
  1、外减压力,做到"三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压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如果压力过大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过大的压力会促使教师出现种种心理不适,在教学中变得无效和无能,当然也就谈不上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有关教育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①要加强一线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适应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在目前新课程开展的培训中,存在培训覆盖面不够广的情况,许多一线的教师没有机会参加较高水平的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教育理念的传播以及改革的理论探讨为主,而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指导较少,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从这个角度讲,应该加大县级的教研活动和新课程校本培训,确保师资培训的及时到位。
  ②要尽快建立、完善与新课改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减轻评估机制滞后给教师背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新课程实施后,对学生评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评价也成为一个新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在教师这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与新课程配套的评价机制,要让每个教师明白什么是好的教学,什么是好的教师,怎么样组织教学才是符合新课程,又是有效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使工作有的放矢,进而大大减轻教师在改革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让教师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课改中。
  ③要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学校应该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评比。"新课改不能加重教师压力,靠查教师教案进行督察的学校一定不是好学校。"这是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崔允沸教授在全国实验学校年会上发表的观点。新课程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在给孩子减压的时候,并不能给教师加压。在教案管理方面,不妨去掉那些框框,提倡教师写个性化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等。对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骨干教师则可以进行"分档"要求,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还"备课"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在教师管理时有关领导应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改进管理方式,做到"以人为本"。利用多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多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内容等。
  2、内强素质,促进"四变"
  所谓"内强素质",是指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这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帮助教师开展自我教育,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新课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①变"焦虑心态"为"坦然心态"。
  新课程改革固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同时也是一种继承中的扬弃,很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仍旧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此,这些教师可以用一种"平常心"去面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其在焦虑中"度日如年",不如奋发图强,换来信心和收获。
  ②变"观望心态"为"应对"心态。
  目前在我县由于很多方面的制约,新课程的改革还在起步阶段,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但是新课改犹如"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另外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更不能"克隆"的。因此,随着新课改力度的加大,持观望态度的教师势必在改革的浪潮中落伍。因此,这部分教师应变被动为主动,接受新课改浪潮的洗礼。
  ③变"服老心态"为"成长心态"。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懂得的道理。老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接受新观念比较不容易,但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他们不轻言放弃,仍旧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投入新的教改事业中,一定能为新课改做出新的贡献。
  ④变"逢迎心态"为"行动心态"。
  教育改革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它的成果是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面对新课改,有些老师往往把新课程理念挂在嘴上,把新课程的要求说得头头是道,实际工作中却缺少钻研,缺少反思,更缺少行动。这种"穿新鞋走老路"心态更为隐蔽,它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教育。
  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面临的压力大大增加了,教育部门应树立教师也需要心理保健的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建议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使教师出现的一些消极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疏导。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其中,教师健康的心态是新课改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和领导应对新课改中教师的心理不适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