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阅读教学 >> 文摘正文
把握主旨——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的万能钥匙
        ★★★
【字体:
把握主旨——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的万能钥匙
作者:未知    文摘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9
  近几年高考试题第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现当代散文名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每年必考的趋势。如何训练学生,使他们在考场上能够快速读懂散文呢?
  一、从《考试说明》看能力要求:
  《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9条,涉及文学作品的有8条,归纳起来有以下6方面: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条说的实际是一个问题,对散文来说,“中心思想”、“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都是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的思想感情。因此,前三条可以概括为“发现、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在散文中指的就是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一特点,弄清楚什么地方是点明中心,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地方是为抒发感情做的铺垫。散文虽然“形散”,虽然文章结构各不相同,但是也有共同的规律,文章不外乎两个大部分,一个部分是在接近结尾的地方,总是要通过某种方法来明确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而前边一部分,甚至是文章的一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内容直接或间接的为抒发感情作铺垫。
  3.“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所有的散文语言都很优美,文章写得很含蓄,因此语言也会很含蓄,理解并解释文中的重要句子在阅读散文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理解不了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就理解不了全文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散文语言优美,使用的词汇会很丰富;散文的语言含蓄,就会使一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的语境义,因此理解词语的含义就显得十分重要。
  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点涉及的方面很广泛,无论是发现、概括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还是把握文章的结构,或者是理解句意、词义,从根本上说都是识别、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点是文学作品特有的,用通俗的话来讲,也就是能够看出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和优点,如对比、衬托、修辞手法等。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又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
  从以上6方面的能力要求来看,阅读散文的重点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主旨),把握住了思想感情,就读懂了文章,本大题乃至第Ⅱ卷的得分就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二、从学生阅读看难点所在:
  学生读不懂散文,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作者在创作时总是有感而发,读者未必和作者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也就不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散文“形散神不散”,表面上看个部分材料之间似乎缺乏联系,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思路。
  3.好的散文往往含蓄,因此某些句子的含义不容易把握。
  三、从散文特点看阅读方法:
  散文有侧重叙事的、侧重议论的、侧重抒情的,从《世间最美的坟墓》、《青菜》、《报秋》、《长城》、《门》、《话说知音》、《乡土情结》,到广东独立命题的《说树》和《壶口的黄河》,散文的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一篇好的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主旨,因而解答这类题目,只要扣住主旨去思考,就不难找到答案。把握了主旨,就找到了解答文后问题的钥匙。
  那么如何发现和揣摩散文的主旨呢?
  1.看标题:以散文的文体知识为依托,可以把散文大致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大类。有的从文章的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来,如《荷塘月色》、《绿》是借抒情景,2004年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2005年全国卷Ⅰ《一日的春光》、全国卷 III 《张家界》是也是借抒情景;《灯》、《我的空中楼阁》是托物言志,2004年福建卷《书》、2004年广东卷《说树》、2005年广东卷《壶口的黄河》、北京卷《合欢树》、天津卷《看树》、福建卷《日历》也是托物言志。但有时抒情散文的标题比较含蓄,看不出来是什么类型,这就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判断。如2005年浙江卷《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从内容上看写的是人应当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标题就等于变成了“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那么文章就属于托物言志。
  2.把握景或物的特点。不同的人因为心情不同,看了同一景物感受也会不同,写出来的景物特点也不相同。作者出于抒发不同感情的需要,也会给景或物赋予不同的特点,写这些特点都是为最后抒发感情作铺垫。阅读时,把握住了景或物的特征就摸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如2004广东卷《说树》,树要一年一年地生长,由树的生命联想到艺术不能速成;2005北京卷《合欢树》,从母亲种的年年开花的合欢树上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恒久;2005天津卷《看树》,写树坦然承受四季的烈日和风雨,揭示人要从容面对各种境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不难看出,文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了抒情言理。所以阅读时,要分析所写的景物与情感体验、社会生活、人生哲理之间的联系。
  3.推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抒情散文往往在篇末点题,但是优秀的散文艺术性较强,语言比较含蓄,所以并不是总能在文中找到点题的句子。为了使把握主旨变得简单些,我主张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推断,反过来再回到前文推断句意词义,互相检验。
  如何推断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有特定写作时间的散文和无特定写作时间的散文要区别对待。
  有特定写作时间的散文要联系写作时间推断。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要反映大多数人的思想和生活。如《荷塘月色》篇末注明写于1927年7月,联系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四•一二”大屠杀,作为一个普通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非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一事件可能会有什么想法,从而推断作者的情感态度可能是不满意现实、逃避现实。再反过来推断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刚好可与不满意现实、逃避现实挂钩。再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副标题是“记1928年的俄国之行”,根据注释,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生100周年,一个正直的文学家对托尔斯泰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会有什么思想感情?当然是崇敬之情。怎样发现?可由文章最后、文章标题副标题、注释中推知。如果都没有,还可以通过行文过程中所提供的特定时期的特定事件来判断。如《长城》,文中有这样的提示:“现在你开放了——外宾高举双手——”可推知这篇文章写于改革开放的年代,那么就可以推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对改革开放必将成功的坚定信念。
  没有特定写作背景的文章,作者的意图一定是在宣传某种人生哲理,如1998年的《报秋》、2000年的《门》,以及相当多的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要联系这个“物”的特点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人生哲理有关。
  4.以“神”统“形”:抒情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指题材内容散,表达方式散,结构方式灵活;“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每个材料、各种表达手法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都直接或间接为表现中心服务。所以散文阅读最重要的就是用已经推断出来的主旨(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宣传的人生哲理)与文章的各部分挂钩,看个部分是否能够直接或间接为中心服务。如都能挂钩,就证明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从而就读懂了文章。而与主旨貌似无关的内容,就起对比或衬托的作用。如2005年的《一日的春光》中,写海棠枝上卖力的春,这是正面写春的烂漫、骄奢、光艳,作者感受到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2004年的《大地山河》,写江南水乡貌似离题,其实是为了烘托西北高原的雄浑粗犷……这样一挂钩,就可知这篇文章前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就真正读懂了文章,后面的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主旨是全文的总纲,纲举则目张。在把握主旨的前提下,读就读得明明白白,答就答得清清楚楚,为第Ⅱ卷加分!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