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
        ★★★
【字体: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
作者:吴美华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8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

 

青田县海口中学     吴美华

 

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后,我学了不少理论知识,听了不少的课。特别是县里组织的几次课改示范课和公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地感觉到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激情投入。

“激情”是语文教师情感素质的内涵之一,是教师手中的宝盒。激情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春色,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充满激情地教学应是对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首先要求教师沉迷到文本中去,只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充满激情,才会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确,从古到今,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是因为诗人作家的笔墨,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被选入现行教材的有许多这样的名篇佳作,像《出师表》《祝福》《纪念刘和珍君》《琵琶行》《背影》等篇目,教师应根据文本的喜、怒、哀、乐,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化为教育者的灵魂,来打动和感染学生。200310月我有幸听到了市级学科带头人丁红慧老师的一节精彩的课改示范课。丁老师文静、平和、其貌不扬,但平静中蕴涵着一种不露声色的激情。她讲解的课文是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她是那样精通此文,以至于将文章中蕴含的感情挖掘得淋漓尽致。她分析课文,从揣摩词语、品味语言入手,对文本深挖细掘引领着学生们走向作者的情感世界。她把对文本的激情解读外化为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给学生理解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定的情感空间,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她那富有激情的朗读赢得了我们一百多位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沉迷于她所营造的那种情感氛围之中,久久地回味、思索。

文本的解读需要激情,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老师的激情投入。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活跃充实,别开生面的。2004年在章旦教育集团听县里的一位年轻教师上蒲松龄的《狼》。深深地被那富有激情地课堂教学氛围所吸引。只见教师情绪激昂、言语诙谐、动作幽默夸张,举手投足之间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风采,把单调、沉闷的文言文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增加了收获。不少学生还因此产生了灵感、创意,进而自觉地发展和运用知识。我不由赞叹他那超凡的勇气和独特的魅力,象这样激情演绎课堂的教师怎能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在我所听过的课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例子: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都很过硬,课堂设计也是一环紧扣一环,然而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应很平淡。究其原因有一点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悟到,没有激情是不可能教好语文课的。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昂然。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在学生基础一般、思维不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的班级里,更需要用激情式的语言,激情式的心态去实施教学。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潜能的人,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填知识的容器,而是要用激情去点燃的火把。

总之,语文教学是需要激情的,不管是教师对文本的独特的、激情地解读,还是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只有当教师有了激情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在施行课程改革中的真实感觉。

参考文献: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