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以心体情,以意会境——例谈“诱导”在“词”的教学中的作用
        ★★★
【字体:
以心体情,以意会境——例谈“诱导”在“词”的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薛为宏    文摘来源:岳阳市华容县北景港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6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词可算是一道美丽而迷朦的风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词的教学似乎吸是就字解句,从整体论感情。学生便也只觉其美,而不知其美之所在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词的特性及学生现有的欣赏水平所决定的。因为对一首词的欣赏,一般从音律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而音律在教学中是禁区,那就只有从内容这一条途径来进入欣赏教学了。因此,从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来说是残缺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一条途径达到教学的目的呢?
  “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固然可取,逐字解读,进而整体理解词义也未尝不可。但这毕竟是只教以知识而未授以方法,与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力这一能力要求有太大的差距,与素质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
  我认为,针对词的教学,仍然是以“导”为主,通过“以心体情,以意会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审美活动,来体会词的情感,领悟词的意境。
  具体说来可取如下途径:
  一、借助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把握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下的感情基调。
  如教学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联系其亡国无家、阶下成囚的处境,我们不读其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感悟就基本能把握其基本的感情基调。以心体情,把握词作主题也就不成问题。
  二、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分析体验,再予以融会贯通,作品的意境自然等到凸现。
  如李清照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我们如抓住如下词语并予以诱导体悟,把握词作便轻而易举。具体列举如下:
  “常记”,言其乐趣印象深刻;
  “沉醉”,言其乐趣之程度(非饮闷酒);
  “溪亭”,言其处所之美;
  “日暮”,言其优游时间之长;
  “兴尽”,言其心理感受之满足;
  “归舟”,言其交通工具之舒适;
  “浅入”,言其新临之境之出于无意;
  “藕花深处”,言其境之淳美;
  “争渡”,言其心情之急切;
  “一滩鸥鹭”,言其罕见之物的神奇、圣洁。
  抓住以上词句中出现之景无一不充满乐趣,无一不充满喜趣的具象,学生就已经知道:表面上语作者是写归的时间、地点、缘由、途径及意外收获,而实际上字字句句是在写自己的郊游之乐,是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充满浓郁的理想生活气息。
  三、引导学生联想,发挥其想象,达到意会之目的。
  如教学上文所举的《如梦令》,我们不停留于上文的对作者情感的领悟,还引导学生继续发掘其词中能引以为乐的地方,学生基本能够找到一些具有表现力的所在。如既然是夜归,定有明月,已经尽了兴,划船回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自然而然,学生的意识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溪流,轻盈的小舟,无边的莲叶,艳丽的藕花,和煦的南风。这一切都朦胧而清新地呈现在带着酒香醉意的词人面前。归途景色是多么令人着迷啊!其心境自不言自明,更何况划船时惊起的一滩鸥鹭,这美妙轻曼的洁白的鸥鹭又将归途的美景推向了极致。那么其乐如何,其情如何,也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以上手段,联系背景,体会词意,意会词境,我们不但能轻松地完成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鉴赏的能力,还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受到历史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进入了妙不可言的古典文学氛围,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教学“词”这一古典文学奇葩是如此,我相信其它作品的教学也一样。只要我们注意巧妙地引导,语文教学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