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创新与创新教育
          ★★★
【字体:
创新与创新教育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9
     

江苏省苏州相澄区陆慕中心小学 方瑶姮  
  人类文明源自创新
  当我们随着电视镜头飞掠大海时,我们可以看见隐隐露出海面的珊瑚礁。那珊瑚礁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尤如一座璀璨的宝山由海底立起。可孰不知如此伟大的杰作,竟是由小小的珊瑚虫创造的。是由无数的珊瑚虫用其分泌出来的石灰质骨骼一点一点地堆积而成的。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创造!一代接一代,一批接一批,原先的珊瑚虫早已死去,但它们的骨骼却融入了珊瑚礁,得到了永生。
  人类文明的形成过程就像这珊瑚礁。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人死去,但他们毕生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却被一点点地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了人类文明。
  珊瑚礁会不断长高,是因为不断有新的珊瑚虫分泌出新的石灰质骨骼融入其中。而人类文明之所以能不断繁杂,不断充实,也是因为不断有新一代的人类创造出新的价值和财富融入其中。可以说,是创新创造了珊瑚礁这一自然奇观,更是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这一自然奇迹。
  没有创新 就没有生命力
  早在上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企业家们为了将技术应用于企业发展而提出来的。那时的创新主要是指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技术及新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和重要性越趋突出,其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它已不仅仅包括事物的发展结果,新的发现发明及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它还包括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人的新的思想和理念。以及新的学说。在这方面国外的企业家们是做得很有成效的。他们把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视作企业的灵魂,不惜功本网络人才。不断创新是众多企业巨子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创新给企业带来活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没有创新,企业就不会有生命力。
  在人类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二十一世纪将面临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新这一名词将不再仅适于经济领域,它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标志,适用于各个领域。科学、文化、教育、政治、军事等等都将掀起一股创新的大浪潮,不难想象,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文明将会有多么巨大而迅速的进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振兴,都将离不开创新。创新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没有创新,国家在未来世界中必定会失去生命力。
  但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就要从创新教育入手。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界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可见,教育的创新改革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的中心。
   体制是教育创新的前提
  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高奖项是诺贝尔奖。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的设立至今已有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得奖者中有6位美籍华人却在别国的土地上获此殊荣。
  还有一例,1997年获得美国中学生科技发明西屋奖的学生中,华人子弟占很高比例,其中还有不少来美国不久的大陆学生。华裔占美国人口的1%左右,但得奖人数却约占10%;还有在美国著名科研机构中,华裔高级科研人员大致也是10%。
  至此,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问题出在哪里呢?很简单,主要出在我们的体制上。我们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没有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可见,落后的教育体制已成为中国教育向前发展的桎梏。唯有下定决心,勇敢地废除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旧体制,让更先进的,更符合中国教育现状的新体制出台,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彻底地革新,完善。
  一、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教育体制的毒瘤
  对于学生和教师的不合理评价标准是教育体制中的毒瘤,此刀不开,体制改革就是空谈,创新教育也将终成泡影。
  1、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多渠道、多余地
  中国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始终是考试至尊。古有八股,今有高考。而且还都是一次性的。这种评价方法不仅简单陈旧,而且是不够公正的。中国的高考采用笔试的形式,这种方法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全面地反映出考生的综合素质。人的优劣好坏要从其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起来后才能作出判断。书面答卷只能反映出人的一小部分才能。而许多更重要的才能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如:品德、口才、自理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更何况,每一个学生的临场发挥也会影响到笔试的真实性。有许多优秀的学生都是因为临场发挥不好而白白断送了一生的大好前程。
  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借鉴一下别国的先进方法。美国弗吉里亚西支高中副校长汤普金斯女士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就美国的升学制她是这样说的:"我们主要看学生在高中期间的各科成绩,品行和他们参加社会服务的情况,特别是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常青藤大学都要求申请入学的学生提供社区服务证明。我们也有普斯顿大学出的全国统一的SAT学生能力测试。主要测试语文、数学。他们可以参加多次考试,取其中最佳的成绩。"
  可见,对于学生的评价必须多方面、多渠道、多余地,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2、必须重新建立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评价学生的是一张试卷,而评价教师的同样也是一张试卷。学生的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无奈的教师只得终日围着学生的成绩转。一旦遇到统考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直转得老师学生昏头昏脑,苦不堪言。长期如此,"应试教育"自然愈演愈烈。
  如今通过教改来实施创新教育,如果没有老师的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只能是一堆理念、蓝图。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力度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改。这就必须重建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
  我认为在重建的评价体系中有一点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要大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欲望。我们平时一直在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让学生"活"起来。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同样也要如此。要改变对教师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避免教师重复单调乏味的劳动,要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创造性劳动。
  我曾看到过一则消息,说新加坡工商小学是一所培养基础人才的基地,10多年来该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可令人惊讶的是,该校的教师从不自己编教案,学校有专人备教案,教师只需从电脑中调出教案,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一下就行了。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如何搞好教学。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要照搬他们的方法教师不备教案,我只是想说明一点,学校抓教师教学的工作应该更多地放到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上来。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至于每一位教师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的,自然各有各的高招,只要不离谱就行。若管得太多太死会影响到教师创新潜能的发挥。
  二、行政部门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太宽、太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校自身创新性的发挥,十分不利于学校按自身特点培养创新性的工作环境。因此,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行政部门要保证学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以利于各学校形成各自符合现状的教学套路。为培养创新型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前提条件。
  其次,行政部门要多利用社会力量创设创新鼓励机构。如美国就有一个中学生科技发明西屋奖,培养了一大批少年科学谜,和小发明家。日本自50年代中期各县都创办了"星期天发明学校",1997年又创办了"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中国在这方面虽有些起色,但规模还不够大,还未普及,声势不大,应该把参与的机会下放到全国的各省、各市县、甚至各乡、各村。
  但是,话又说回来,任何一次改革,任何一种创新体制的出台,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的体制不是说推翻就能马上推翻的。这需要用时间来完成。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在耐心等待新体制出台的同时,更要积极参与其中,绝不能站在一旁等着品尝别人栽出的果实。
  教师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和主力军
  教师是使教育改革的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是教育创新真正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等待新体制出台的同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改的探索过程中来,要努力为教改出一分微薄之力。这不仅是一名教师的本份,更是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一、创新教育要从自身做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也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会懂得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还要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观念、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要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
  教师平时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和报刊。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但这些都是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对于别人或自己的一些新的创意究竟是否实用,是否正确,单靠脑子里的反复论证和推测是不行的,必须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把心中的创意用实践来验证,而后再总结、提炼,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唯有这样形成的教育思想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推广和被别人采纳的,也只有这样真正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创新教育和教改探索过程中来的教师,才能真正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创新教育不能一味"仿照"
  时下,有许多人十分相信国外的教育体制,认为只要是国外的尤其是美国的就必定比我们先进。这种没骨头的"媚外病"是要不得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一国的体制既有优势,也必定会有弊端,美国的教育体制也不例外。要不然一直以"模仿"西方为主要性的日本,在新世纪也不会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了。弗吉利亚西支高中副校长汤姆普斯金女士也说过:"也许我们的问题就在于给他们的自由太多,因此学校里有很多吸毒和少女怀孕等问题。"
  正如一位华人家长说的那样:"中国的教育体制加上美国的教育体制除以二就完美了。"可见,美国教育体制不是十全十美,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建立一个符合中国教育现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体系。
  五千年的封建王朝都被我们推翻了,难道仅50年历史的"应试教育"就改革不掉?我坚信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强盛的明天一定会属于华夏儿女。不要怀疑,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创造辉煌的明天。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