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三说
        ★★★
【字体:
语文课堂教学三说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9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 董宝礼 251800

一、 效率说
    所谓效率,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很显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语文教学的任务量。有人曾用一个形象的数学公式加以表述,即:
                     有效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效率=———————×100%
                      实际教学时间
    成都市特级教师王必成曾如是阐释该公式的内涵: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越大,课堂教学的效率越高;比值越小,课堂教学效率越低。同时,他还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所谓有效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除去学生一无所获的白白浪费掉的时间之外,而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提高觉悟真正起作用的时间。”①数年来,探讨语文教学效率的文章、著作很多,其中包括诸如宁鸿彬、钟德赣、程红兵、张春莲等一批卓有成就的专家型教师的文章,几乎都遵循或默许了这一说法(或界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果真可以用此公式表述吗?笔者的回答是:可以,但绝非是准确合理的。
早在1957年,毛泽东主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当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反复强调提高全民族国民素质的战略意义。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都强调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要求“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教育方针也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好,都离不开“都”“全”“全面”等字眼儿,这不仅体现出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全面,更显示出教育对象的“全体”“所有”。因此,说课堂教学的效率,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的比值上,而忽略了对教育对象的比例分析。那些只顾时间,而忽视学生的所谓教学效率,说轻了,是只管现象,不顾本质;说重了,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一种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高级中学,名义上在大呼小叫“素质教育”,可实际上却把全体师生拥向“应试教育”的大泽中,使之披星戴月的在题山题海中挣扎。甚至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中考、高考的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他们核算考生成绩的方法基本是平均分占一个比例、优秀分占一个比例,有效分占一个比例,高分占一个比例,有些地方甚至还要加上一个什么目标完成率。这样看来,总合全体学生在内的平均分在其中只占一个相当小的比率,可有可无;而其他只属于一部分尖子生才拥有的成绩却翻来覆去地计算,究其目的,就是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甩掉绝大多数学生,而把主要精力或全部精力用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很显然,这是不符合我们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长此以往,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呢?那只能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是根本也永远无法实现的。但这种情况,在上述的公式中,是无法体现出来的。所以说,讲求课堂教学效率,单说一个时间比值是不够的,更应该把受教对象的比例计算进去,即有多少学生接受了有效的教育。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文始的公式是否可改为:
                     有效教学时间      有效受教人数
       课堂教学效率=———————×————————×100%
                      实际教学时间     全体受教人数  

也就是说,看教学效率的高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质的率,而人数的比值才是一个量的率,而质与量的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效率。
    1999年10月26,全国中语会第七届年会在天津隆重举行。在闭幕式上,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张定远先生代表新一界理事会作了题为《对语文教学大讨论和新世纪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总结报告。报告在第八部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中谈到了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问题,他列举的四个标准有三点涉及到了学生。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客观的、积极的、实事求是的。②
比如一堂语文课的有效教学时间是30分钟,即其教学时间的比值(教学质比)为30/45,即2/3;而人数的比值(教学量比)仅是1/3,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应当是2/3×1/3=2/9,即22.2%。而另一堂语文课的有效时间仅仅是25分钟,也就是说它的教学质比为25/45,即5/9;而教学量比是2/3,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应当是5/9×2/3=10/27,即37.0%。由此看出,尽管前者有效时间长一点,但实际意义上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而后者恰恰相反。
如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学主体)这个重要方面,而大谈什么教学效率,那只能是远离“素质教育”的掩耳盗铃,是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尤其是当前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格格不入的,甚至是相去甚远的。
明确了这一点,再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了。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算起,这个话题已经谈了23年了。尽管其中有不少文章从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卓有成效、切实可行的经验,但都不太令人满意。1995年10月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专题讨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这一议题,其中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报告中又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教师的水平不高,学生中才会有少数或个别的由于自己用功有了成就,但是多数学生需要有好的老师来提携,来指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师资问题,名师出高徒!” ③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应当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合乎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实际的界定,即:应当把教学主体的因素作为一个最重要的部分考虑进去。同时,要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在教师:一是教师的个人文化素质和施教水平,二是教师的现代化战略眼光——面向全体学生,舍此,就根本谈不上语文课堂教学的什么效率。 
二、 语言说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④反之亦然。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乡音浓重、文理不通;街言巷语、絮絮叨叨、挖苦讥笑、恶语伤人;居师自恃、强词夺理,鄙视一切、目中无人;下语千言,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令人茫然;自吹自擂、唯我独尊,虚张声势,大言不惭;不看对象、故弄玄虚、言辞晦涩、术语横飞;长篇大论、繁冗拖沓,拖泥带水、拉里拉杂;陈词滥调、教无新意,老生常谈、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归纳起来,主要由‘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⑤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作为口头文字,它也决不可以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⑥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品位,实现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美,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必须练好自己的“内功”,“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没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没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储备,即使再下苦功,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但只有具备了前两条,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和精心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能成为教育教学中的艺术精品,教师自己也一定会成为教育教学的语言专家。
三、个性说
      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也就是全国中语会成立以来的二十余年,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因而也促成了语文教学改革诸多方面的巨大成功。虽说前几年的舆论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炒作”语文教学的不足甚至弊端,动辄冠以“误人子弟”“贻误青春”“误尽苍生”等等骇人听闻的罪名加以指责,但作为“身在此山中”的语文教师来说,我们不能不欣喜的看到全国几百万语文教师为给祖国培养人才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才智并由此而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各种风格流派此起彼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艳”“万木争春”的繁盛景象。各种模式、各自方法、各种课型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给中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中学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个“莺歌燕舞”的迷人春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都不能固守着先人们留下来的那份“产业”,亦步亦趋,谨小慎微;无论对那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更不能固守着浅浅的“自我”,封闭保守,不思进取,而必须汲取“成功名者”用汗水和智慧酿制的营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凭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张扬个性,唱出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属于自己的歌曲来。
 山东省著名特级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专家吴心田先生曾多次在他的报告或文章中提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问题,他主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倡个性,异彩纷呈”。他在山东全省推行的“以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思想就是张扬师生个性的有效实验。
 其实,凡是在教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或优异成绩的语文教学专家或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在继承和汲取前人或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的语文教学思想或方法的。于漪先生的情感教学、魏书生的教学民主化、钱梦龙的“三主”导读教学、以及宁鸿彬、张孝纯、洪宗礼、蔡澄清、洪镇涛等人的独具特色且较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思想或方法的创立,无疑不是融汇古今教学成果、张扬语文教学个性的典范。采的百花而不进行自我酿制,是不会造出甘甜醇香的蜂蜜来的;集众人之长而不注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也是决不会上出让人满意的好课来的。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不借鉴前人或成功者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不行的;但一味照抄照搬,不发挥自己的才智更是不可以的。不借鉴吸收,会走入僵死固执的泥潭;只照抄照搬,又会跌入“板块拼凑”的条条框框里,“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八宗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吕叔湘 语)⑦。而要掌握其这八宗要是来,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践。
张扬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才能上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堂语文个课。
[注]
①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年第10期第10页。
②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第9页。
③见《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1期第20页。
④见《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第575页。
⑤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第20页。
⑥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7期第20页。
⑦见《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文集》(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第156页。


(全文共计约5400余字)
【251800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文化路1081号〉  电话0543-8211693  8215667】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