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挖掘教材探究资源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字体:
挖掘教材探究资源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在实施语文课程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好课后习题中的一些探究性题目、讨论题目的价值外,还应注重从教材中挖掘探究资源,以充分发挥和开拓教材的资源价值和研究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一、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处挖掘探究资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鲁迅《社戏》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正描述了物体相对运动的原理;《死海不死》中的人在死海中之所以不死,是因为人受到的浮力大于人本身的重力;于谦的《石灰吟》巧妙地说明了石灰的各种属性(固态、坚硬)和系列变化的条件及产物特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白色);《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涉及到了有关鸟纲部分的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揭示的是地球的五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地理知识,等等。教学这些课文的这些交叉知识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课标语),并以此拟定选题,让学生在探究中知其所以然,就能够实现课标所要求的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在与课文匹配的相关内容比较处挖掘探究资源

教学一篇课文时,可寻找一些与之相配对的阅读内容,可以是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开展探究。如教学《守财奴》时,可将《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不灭掉一根灯芯不断气的相关章节作为相匹配的内容阅读,让学生将其与葛朗台临死前想抓神甫的镀金十字架进行比较,并开展探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与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的异同工之处。教学《孔乙己》一文,可将《阿Q正传》作为相匹配的相关文章,让学生阅读后对孔乙己和阿Q命运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探究。孔乙己与阿Q几乎是同时在作者胸中孕育而成的,只不过阿Q后降临人世两年多罢了。二者虽属不同类型的两个典型人物,但是他们的命运和性格的确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如在命运的遭逢际遇上都失掉了姓名权,都备受欺凌侮辱,结局凄惨悲凉;两人在性格上都存在着自尊、自负、自贱、自欺、迷妄、麻木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探究,可以让学生明晰地看出鲁迅先生一脉贯通的创作精神和日益成熟的创作思想。

三、在学者、学生观点的争论分歧处挖掘探究资源

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众所周知,越是优秀作品其内涵就越丰富,就越耐人咀嚼,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上的分歧。我们在教学中若能将这些分歧意见列为课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有创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阅读品位无疑是有帮助的。如教学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就可针对有人不同意权威李何林先生的观点,认为主题不在于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可要求学生搜集信息作深入探究,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四、在知识点的异同辨析处挖掘探究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某些知识的相似、相异之处,教学时若能适时将其列为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则会收到互补强化、相得益彰之功效。例如在文言句式教学中,疑问句的疑问代词往往被提前甚至置于句首,一些介词和介词宾语构成的结构又常后置等语法现象就与英语的有些句式相类似,教学时就可以提示引导学生一一加以比较研究。又如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知识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正反问、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的四类疑问句后,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英语对疑问句的分类,寻找出共同特点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以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之比较为题,收集资料,开展探究,写出小论文。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