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文言文疑误注释教学初探
        ★★★★
【字体:
文言文疑误注释教学初探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去常常教学生对照注释阅读理解课文。这样做收效往往不大,长期这样还容易让学生养成一种对注释的依赖心理。为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依赖性,我要求学生第一遍独立通读课文,遇到难点,跳读过去(一般能读懂40%至60%);第二遍独立猜读课文,画出猜读的词句;第三遍对照注释读课文,在验证或加深自己的理解的同时,画出与自己理解有出入的注释;第四遍合作研读课文,结合全文主旨,与同学探析文句含义。这样,学生常常会有一些新发现,对文言注释提出一些质疑。这些疑点,有的本身没有错误与不妥,而是自己理解的问题;有的则本身确实有问题,或欠准确,或欠简明,或有错误。对发现这类疑误注释的学生,教师热情鼓励,并以此为契机,引导自主探讨,寻求真解。本文就怎样引导学生对文言疑误注释进行探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联系已知解疑

不少疑点,只要认真思考,联系自己已学知识就可以解除。

第一,教学生联系古汉语知识解疑。例如雄州雾列,课文注为: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这里是形容洪州的繁盛。州,指洪州。照直译,雄州,应为雄大的洪州。而课文注释既有重复之嫌,也不合直译的规则。俊采星驰,课文注为: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这是形容人才之多。俊采,指人才。按通常义,没有人才之意,那么字是否用了通假义呢?引导学生运用通假知识进行推断,古代指官。这样一来,疑点就解决了。可见,运用古汉语汇知识分析文言疑误注释,是解疑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二,教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疑。词法是语言结构的一般规则,它有助于准确理解和规范表达,对我们分析所发现的文言注释中的疑误也有重要帮助。例如兰亭已矣课文注为:意思是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这一注释看似没有什么不妥的,但学生用语法知识探究一下就发现这一注释不通。宴集的盛况时隔几百年还会有什么陈迹?明显不符生活逻辑,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再联系上下文分析,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为概说,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为例说,且应作互文来解,文意才贯通。

第三,教学生运用修辞知识解疑。文言注释的缺陷,有时在于对修辞义解释不够。例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课文注: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这两个注释独立来看没有什么不妥,但连起来看,就觉得还未到位。有学生问:人们是指什么样的人们?是指那些宫娥歌女吗?歌台舞殿有何区别?能说歌台不在舞殿中或舞殿中无歌台吗?我给学生提示可参照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理解。接着学生说:这四句话也可当作互文来理解,意思是舞殿中、歌台上,一日之内,时而热闹非凡,时而冷风凄雨;一宫之间,这里是暖意融融,那里是寒气阵阵。

二、引导学生分析语境解疑

我们对词义的理解要以语境为终极依据,因此,遇到疑误注释,我们只有紧扣语境不放,从文句出发,联系上下文句,联系全文主旨,联系写作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释疑纠错。

例如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课文注为:意思是说,宴会上,排箫声响起,好像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爽,形容籁的发音清脆。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纤,细。遏,阻止。又另有解释为:爽籁:秋天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爽,秋高气爽,指秋天。籁,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两相比较,差别很大。究竟哪一个理解正确呢?我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分析。不一会儿,有学生分析说:课文的注释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写的是一次宴会,有歌声,自然就有乐器伴奏,所以,应该释为一种乐器。我说:这是基本正确之处,那不够确切的地方呢?学生说:既为盛宴,有纤歌凝而白云遏,倘若仅有排箫伴奏岂不太单调了?在翻译中已由排箫借代其声音了。若进一步分析,借代的应是各种乐器的声音,这样才符合当时的情景。学生联系歌舞盛宴背景,既排除了对的误解,又加深了对文句的理解,真是一举两得。

三、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解疑

对文言疑误注释的分析,我们除引导学生联系已知,分析语境外,还应教学生学会查阅有关资料或开拓视野或寻找实证。这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推介有关资料。其中工具书类,要求学生配备的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要求学生会查阅的有《辞海》《辞源》等;参考书类,指导学生查阅《古文观止》注疏类书,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权威选注类书。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要给学生介绍查阅资料的方法,及使用资料的方法,注意把课文注释与有关资料的注释进行比较,并分析语境来定取舍。例如,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课文注为:廊腰缦回,走廊宽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缦,萦绕。回,曲折。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如何理解走廊像人的腰部缦回曲折吗?若是,那不是无着落了?走廊既是宽而曲折,又好像人的腰部,这样连起来,又怎么理解?面对学生的连珠炮般的质疑,我一边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一边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查到了朱东润先生的解释为:形容走廊曲折,如缯缦之萦回,屋檐尖耸,作禽鸟仰首啄物状。走廊环绕在房屋之间,起连接房屋作用,故曰廊腰。屋檐突出在外,故曰檐牙。缦,无花纹的缯帛。又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辞海》释:腰,指物体的中间部分。《古代汉语词典》释:檐牙,屋檐上像牙一样排列的滴水瓦。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结合语境认为,这两句可译为:走廊宽而曲折,环绕房屋,如缯缦萦回;屋檐突出在外,瓦牙尖耸,作禽鸟仰首啄物之状。这样,学生终于获得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解释。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