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巧用诗文名句例说
        ★★★★
【字体:
巧用诗文名句例说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诗文中的名言名句,向来是人们写文章时用来旁征博引的好材料。人们引用诗文名言名句除了一般的客观直接引用之外,还有大量有别于原有意思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一般有以下四种,它们各有其妙。

一、翻出新意

所谓翻出新意,即指在诗文句子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引申出一种新的意思,为自己文章所用。例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三句话分别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来都是写爱情的。晏词写的是秋晓离人内心倍受相思煎熬,柳词写的则是一个春天的傍晚,相思之苦难排遣,而辛词写的是一个元宵夜,寻找一位心中人的历程与喜悦。

王国维引用的这三句话显然已没有了原词的意思。在这里,晏词的词句用来说明做学问的第一境界,尚处于漫无目标、头绪难寻阶段,柳词则指的是做学问的第二阶段,痴心不改、奋进不止,辛词则说的是完成阶段,即问题已解决、目标已实现。王国维通过引用三句词来说这些道理,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生动,更形象。这自然比直接说出要胜出一筹。

再看下面这段文字。

看花容易绣花难,看着别人的一篇篇文章见于报端,我总想试一试。终于写了三篇,投给杂志社。我天天盼,日日等,三个月过去了,最后是黄河到海不复回。接着又写了三篇,投给一家杂志社,四个月过去了,白云千载空悠悠。后来又写了三篇,投给另一家杂志社,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没有灰心,依然写着,坚持着,是火候未到,功夫不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精诚所至,自然金石为开。

这段文字所引用的几句诗,虽都与原有意思相去甚远(主要是前三句),却都很形象地表达了稿件投出去之后毫无音讯之意。这样引用,使上下文没有重复累赘之感,文化内涵又颇丰富。如此翻出新意的行文,应是多多益善。

二、改用字词

所谓改用字词,就是指改用诗文名句的个别字或词,从而表达一种完全不同于原有内容的意思。例如: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可改。

这句话显然脱胎于二三十年代革命者之口。一经改造,嫁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滋味,让人很容易想到那些美丽的有着叛逆色彩的个性。再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凄惨的分数,敢于正视凄惨的人生。(改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分不在高,有权就行;才不在多,有钱就灵。(改自《陋室铭》)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常下乡看看。(改自歌词《常回家看看》)

请问钞票哪里有,牧童遥指美利坚。(改自杜牧《清明》)

上述句子,或来自古诗,或来自散文,或来自歌词,个别字词的改动,就赢来了或诙谐、或幽默、或生动的表达效果,可谓改得必要,改得恰当。我们可以看到,诗文中名言名句一经这样的改动,其时代感就更强,生活味也就更浓。若一篇文章中多有这样的能动性的引用,那文章的整个语言表达效果就会大大改观。

三、有意曲解

所谓有意曲解,是指把原有诗文中的句子意思有意错误理解并应用成另一种特殊的意思。

如杜甫的《绝句》就曾被人有意曲解。某文学新秀通过关系发表了一篇论文,自认为是学术上的重要突破,就拿着它去找一位文学前辈请求指点。前辈读后,意味深长地说:这篇文章恰恰如杜甫的《绝句》。”“新秀以为前辈将自己的作品与杜甫的诗等同,高兴得手舞足蹈。谁知前辈心底的意思却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莫名其妙。

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高骛远,离堤(题)万里。

窗含西岭千秋雪——一片混沌,而且满目冰霜。

门泊东吴万里船——胸怀大志,可惜不脚踏实地。

既尖刻又幽默,却是源于杜诗的一种曲解,一种另类联想。如此曲解,实是一种新的创造。

  再如:好儿女志在四方——民工问:那为什么叫盲流呢?

国破山河在——若此,名破实存;若国在山河破,名存实亡。

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一办法好。多劈几刀,黄河就不断流了!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被捉的根本称不上是,真能豪夺海捞的是看不见的手

这种完全有异于原有诗文意思的再加工语言,便如歇后语一般,活泼风趣,含意深远,另有一番特殊的滋味。

四、重组词句

重组词句,指的是打碎原有诗文中的名句,重新加以组合或取出诗文中的一部分字词来表意,从而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我驾过李白的轻舟,骑过义山的青鸟,朝发于白帝,一夜越过了巴山,犹留有几分豪气。(虞翔、陈洁《我们这样学语文》)

这句话中轻舟”“白帝青鸟”“巴山分别是李白和李商隐诗文中的内容,这里作者先分别截取原诗中的这些词语,再重新加以组合,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阅读古典诗词过程中的那份激情和喜悦。这种间接性的引用,其文字内容别开生面,有一箭双雕之效。再如:

要想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头脑里的活水来源。现在不正常的应试教育,使一些校长不让学生看报纸,一些教师不让学生读杂志,一些家长不让学生瞧电视,造成了一些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却都希望学生考出好成绩,那岂不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不要断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1995年5月10日《光明日报》)

文章取了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活水一词来说明学生作文中的现实问题,虽然没有完整句子的引用,但要表达的意思同样明白而清晰,可谓引得形象而恰当。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