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敦促立法修改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在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没有引入或人类照顾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
SARS(非典)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过的疾病,对于人类来说,这个病原体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入侵种。人体对SARS病原体所表现出的脆弱的抵抗能力,充分体现了外来生物对人类以及生态系统入侵的危险性。通过飞机、轮船和汽车,SARS在短短几个月就散布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清晰地显示了外来入侵种通过人类活动得到传播的事实。
外来入侵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然而我们对于所将面对的外来入侵种的认识还是那样模糊和缺乏,对于全球化时代的外来入侵种的控制,更是慵懒和杂乱的———人们既不知道外来入侵种将以怎样的方式、速度向全球传播,也不了解未来外来入侵种的性质,更不清楚它们发作时爆发出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是何等强烈。
SARS的传播速度和冲击力使人们清晰地感受了外来入侵种的危害。
任何物种的分布都有其固有的疆域,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可以轻易地将物种带离其亿万年囿禁的家园,甚至远涉重洋。人们用凤眼莲(水葫芦)饲喂牲畜,用互花米草保滩改土,用桉树绿化荒山——当人们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大自然的报复也开始了:凤眼莲霸占并糟蹋了八百里滇池,互花米草疯了似地吞噬着海滩堤岸及其间的一切生物……
其实,生物入侵的确切说法应是“引狼入室”。因为入侵的物种多数是人有意引入的。
SARS敦促我们重新认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野生动物的生活范围和人类完全不同,野生动物身上所带有的病菌对人类是外来物种;而人类及家养动物身上的病菌对于野生动物也有许多是外来物种。人类越来越严重地侵犯到野生动物的地域。这些侵犯行为包括大面积地改变生态系统(砍伐森林、围湖造田、修筑大坝等),日益增加的深入森林的活动(旅游、狩猎等)以及饲养、利用和吃野生动物。
家养宠物已是人类生活系统的一部分。因与人长期为伴,人类对宠物的了解比较清楚,对宠物的传染病也能检疫和采取防疫措施,不致发生严重问题。而遗弃家养宠物才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它们会成为疾病传播者。
野化圈养动物是造成生物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会对自然生长的野生动物造成灾难性影响,可能给野生动物带去各种疾病。与人接触后感染疾病的野生动物,如果个体逃逸或被放生,可能在自然种群中爆发疾病。这种现象在自然保护区时常出现。在保护区内饲养有分布的或外来的濒危动物,曾被认为是保护动物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却对野生种群构成威胁,这让许多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始料未及。
目前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需要从防止生物入侵的角度加紧修订,以杜绝由于人类因素造成的生物入侵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建议包括:1.禁止猎捕、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和在市场上摆卖野生动物活体和死体。2.禁止向野生动物保护地(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有意引进任何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生物。3.在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地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和杜绝无意中引进入侵性生物的行为。4.禁止在野生动物保护地饲养和投喂任何野生动物,除非被证明是没有人类帮助而无法维持生存的物种。5.被救助的野生动物要尽快返回原地。返回前要进行严格检疫,确保没染上人类环境中的疾病。6.禁止遗弃家养动物,防止因遗弃家养动物导致生物入侵。